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725026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摘要:礼貌准则作为语用准则之一,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尽管Le的“礼貌原则”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遵循这一原则以及对影响遵循这一原则的因素的解释上存在着差别。礼貌具有文化特性,也就是说在不同文化里评价礼貌的原则和结识礼貌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此基本上我们进一步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探讨,就会发现,不理解礼貌现象的文化特性,必然会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 核心词:礼貌准则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 . 礼貌准则 礼貌自身是平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涉及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是礼貌这一概念一旦进入到语用研究的领域,就有其独特的理

2、论内涵,礼貌是一种可以观测到的社会现象,一种为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一种商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可有关它的初期研究却很少,只有akff(1973)等很少数人去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即Bron&eviso刊登了她们很有影响的代表作语言运用中的普遍问题礼貌现象(1978)后,礼貌才真正成为语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此外,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交际学和会话分析等也对礼貌产生了浓厚的爱好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和论述。 在西方重要首推e的礼貌原则和Brow&Leison的面子理论,在东方文化里有影响的礼貌理论应首选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准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都是用来解释语言

3、使用中的礼貌这一普遍现象的,即礼貌普遍存在于多种文化之中。这种存在正如哲学上所说的:是普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但同步她们也意识到在不同文化中礼貌具有特殊性,表达礼貌的方式措施以及人们用以判断礼貌的原则都具有差别性,即礼貌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是有条件的,是受到该文化规则制约的。因此作者觉得,礼貌的行为只是表层的现象,是特定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折射。只有进一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才干挖掘出礼貌的真正特性,并成功地解释其本质特性。 2. 语用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觉得,语用失误可分为两类: (1) 语言自身的语用失误:此类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合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体现式;其二是不懂英语

4、的对的体现式,按母语的语义和构造套英语。例如,一位中外合资公司的女秘书工作很杰出,她的经理十分满意,对她说:“hanksa l,Tha is rat e”秘书回答说:“Nevr md”她想体现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之类的话,但用了英语的never mind其实这种体现方式常用于对方表达道歉,而自己不予以的场合,是安慰对方的套语。这里,秘书显然用错了体现式,导致语用失误,而例中那位女士的谦虚客套也正是按照中国人的老式习惯,将与中文字面对等的英语词生搬硬套到谦虚客套话中。 (2)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别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限度等有关,例如,

5、汉语“谢谢”的英语对等词是“hank yu”,这是任何学过一点英语的人都懂得的,但如何在社交场合对的使用“hak you”,却颇有学问。在受到别人祝贺时,thkyu是英语中最常用的答语,但汉语则会说出过奖、过奖、羞愧一类的客套话来应答。如果按汉语直译过去,来一句y later me 或eel ashamd作答那就很不得体。 3. 现象分析 (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中国是一种文明古国,人们讲礼貌,在互相往来的时候,不仅要互敬互爱、彬彬有礼,并且常常使用敬词与谦词来表达互相尊重。敬词用来表扬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行为,以表达恭敬;谦词用来贬抑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以示谦虚。家

6、庭亲友之间称谓的敬称与谦称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敬称多用于称呼方亲属,在与别人谈话或通信中称对方的亲属,常使用“令”、“尊”、“贤”三个字,以表达对别人亲属的尊敬。“令”字是一种敬词,表达美好的意思,如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尊”字与“贤”字也都是敬词,但在用法上与“令”有差别。“尊”字只限于对方的长辈或年长者,对平辈则用“贤”字。如“尊父”、“尊大人”、“贤兄”、“贤妹”。在交际中,中国人注重对别人讲究尊重,对自己讲究谦逊,如果违背了这种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就会浮现语用失误。“老大爷,你几岁了?”无论这问话的语调如何客气、礼貌诚恳,这种方式违犯了汉语的礼貌原则,缺少应有的敬词,一般应

7、当是“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又如“A:Yor skrt is rlly lovey. B:No,no,its jus aryodinryne”此对话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是按照汉语的习惯回答别人的夸奖。中国人听到赞美词时,往往是先否认对方的赞扬再贬低自己一番,以示自谦。而西方人会因自己的话被断然否认而感到对方不礼貌。因此,英语交际中,过度的自谦反而会引起误解与不快,由于西方文化中没有贬己尊人的现象。 (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国内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的互相渗入和融合。她主张“爱人”,即一切人的互爱,同步又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8、非礼勿动。”由此可见,孔子“仁”的思想又是受“礼”制严格约束的,缺“仁”则不“礼”,不礼则不“仁”。那么欲达到“仁”与“礼”的规定,做到以礼待人,称呼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人却对汉语的称呼语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布朗(e rwn)和福特(arueite o)把美国英语中的称呼形式划分为三类,即:互相称名;互相称职衔、姓;一方称名,另一方称职衔、姓。一般说来,朋友、熟人之间互相称名,陌生人或只是一般结识的人之间互相称职称衔、姓,但有时这种界线不太分明,美国人很也许在很短时间内称呼关系就会发生变化。然而,汉语称呼语就复杂得多,并且汉英称呼准则有很大的差别。英语的国家里,小辈可直呼长辈的名,如果学生与教

9、师关系密切,也可直呼其名。在中国则否则,中国人向来有尊敬长辈的习惯,“上下有义,长幼有等”,称呼语就反映了汉民族的老式文化观念,祖先与长辈的名字绝对不能直呼不讳,甚至给孩子起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与长辈之名同字同音。 (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顾曰国,192)。一种人的礼貌语言、举止会反映出她的教养和修养。如果有些词语和概念令人不快,最佳换一种婉转的说法,有些词语因老式习惯或社会风俗不同而会引起对方的误解或反感,也应避免使用。拿“老”字为例,美国人怕老,就千方百计忌讳“old”一词,常借用其她的词来委婉地表达“老年”这一概念。Homer ad

10、ults(养老院)、n ault ommuit(老人区)、eno czens(资深公民)、Eder Hostel(老人团)等等。而中文化倡导尊重老人的老式美德,老人们不惧老,社会也不忌讳“老”字,人们反而爱用“老”字体现尊敬和爱戴,如“您老”、“刘老”、“老先生”等。在许多状况下,“老”字常委婉地表达资深历练、有威望的意思。“教师傅”、“老总”、“老干部”、“老专家”,这些词是对老人、上级的尊称,显得亲切、文雅有礼。此外,人们在平常交往中常常会遇到某些场合需要双方作出礼貌的反映,如问候、辞别、道谢、恭维、婉拒等。此类言语行为一般有商定俗成的体现方式。“道歉”是为补救某种无礼的言行,进而恢复双方

11、的融洽关系。如何道歉,如何接受道歉是语言社会里礼貌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在汉语里,接受别人的道歉常常说“没关系”,但在英语里,“tsnt mattr”是不能用来表达接受道歉的,而应说“ats all rig”、“Tha ”或“No prlm”。 ()“脸”、“面子”与求同准则。中国人最讲“面子”,但愿自己有“面子”,但愿别人给“面子”,这样才会“有脸”、“露脸”,否则就会“丢脸”、“没脸”,中国文化中的“脸”重要指与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相匹配的一种社会正价值。“面子”一词源于汉语,西方社会学家从5年代才开始研究这一现象。戈夫曼(rin Gof man)觉得,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

12、的社会价值,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基于戈夫曼的“面子行为理论”(he theoyof fae-wor),布朗(Pneo Br)和列文森(Stphen Len-son)建立了她们的礼貌模式。她们辨别了两种面子:积极的面子和悲观的面子。积极的面子指的是但愿得到别人的赞同与爱慕;悲观的面子指的是不但愿别人强加于自己,即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阻碍。交际中要尊重别人的面子,照顾这两个面子,礼貌就成了一种有效的语用手段。人们遵循的往往是“求同准则”,即以接近为基本的方略,通过表白自己与对方之间某些方面的共同之处来满足对方的积极面子;或以回避为基本的方略,通过承认并尊敬对方的悲观面子需要,不干预对方的行为自由来

13、满足对方的悲观面子。如果违犯了这些准则与方略,就会让人“丢面子”、“丢脸”,也就浮现了语用失误。例如:A:What d yo hink omy skit? :Well,the cor s bautiu.B的回答十分巧妙,她也许不太喜欢A的裙子,但她没说“ dnt ik i at al.”而是采用了回避方略,这样避免了冲突,给留了面子,避免了语用失误。 结语 礼貌是一种可以观测到的社会现象,一种为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一种商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礼貌的语言和礼貌的行为只是表层的现象,是特定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折射,只有进一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才干通过这种表象,挖掘出其真正特性,才干成功地解释其本质特性。

14、每一种文化均有其特定的文化模式与交际规则,人们的言语活动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霍尔指出文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她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文化决定人的存在,涉及自我体现的方式以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结识到不能持想固然的态度,要克服那种自然态度倾向,加强对话意识,顺利完毕共同点较少的强、弱语境交际之间的转变。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高度注意风俗上的差别,对自己出国时要入境从俗,而对外国客人这方面的语用错误要予以谅解。 参照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8. 2Leech G. inciple of Pragmatcs.on:Longman,198. 3Goge Yul.ragm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Leech,Geffrey.PrniplsOfgmaicsMNwYork:Lgman,993. 5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 6何刚语用的跨文化视野J外语研究,1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