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724203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农业局 梁成效 大专 畜牧师13985931532邮编553600 E一mail:LCXZASD 163.COM QQ1554740053)2010年以来,全省掀起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建设的热潮。我县自2011年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来,目前,5个主导产业示范园区、有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名;水城县富硒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全省综合排名第四十五名。今年两个园区均进入省级重点园区。2014年新申报的三个省

2、级园区,水城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全省排名22名,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排55名,进入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水城县林业生态产业示范园区未进入省级园区。总的来看,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有成效显现,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园区建设任重而道远。一、水城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情况(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系2013年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位于水城县重点打造的玉(舍)马(场)经济带,由米箩核心区和猴场特色示范区(也称喀斯特陡坡地精品水果园区)组成,为“一园两区”布局。园区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配套实施茶叶、中草药、蔬菜、杨梅、养殖业

3、、农产品物流、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了产业体系。目前,园区已建成猕猴桃基地2.68万亩,6800亩已进入挂果期,亩产鲜果达1000公斤,亩产值达4万元。园区2013年至今,已投入资金4.96亿元,园区入驻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个。园区已建成基地内喷滴灌工程、土地整治、河道治理、小农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配套设施,完成沟渠建设(含管网)232.85千米,灌溉水池220口容量达20000立方米,园区主干道162.5公里,机耕道68公里,生产便道85公里。园区依托民族风情,已在猴场乡补那村,实施布依特色民居32栋,打造布依风情园。在米箩乡倮么村,着力打造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申报

4、国家农业部支持的“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按照布依文化风格,实施特色民居改造500户。园区已建成百亩荷花池,接待中心,配套建观鱼池1个,垂钓台1个;采摘大棚21000平方米;农业生态体验馆6300平方米;自动气象观测站一座;停车位80个;气调保鲜库2座,总容量达1000吨;园区40公里的主干道已种植三角梅、刺梨、桂花等精品植物;观光步道、公厕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并且在核心区内已经铺设草坪约40000m2,种植皂角树5株,桂花树300株,柳树8株,红枫树30株,红叶李60株,芭蕉400株,茶花150株,春娟20000株,八角金盆600株,美人蕉300株,三角梅8000株,月季500株,腊梅30株,花

5、叶良姜200株,珊瑚500株,南天竺300株,红继木苗8000株,金叶女贞10000株,红继木球100个,麦冬500斤,丁香球100个,茶树200棵。逐步形成了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种植养殖、生态农业示范、新农村建设、民族风情体验为一体的布依风情小镇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园区。(二)水城县富硒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园区覆盖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杨梅乡、新街乡,核心区位于水城县南部的龙场乡境内,辖14个行政村,99个村民组,总面积101.36平方公里,总人口22236人。园区内有大小水库、山塘13座,容水量60余万方,其中:核心区有八一水库28万方,深沟水库13万方,园区内农网改造已经完成。园区内

6、已修建公路174公里,硬化园区道路141.94公里。有茶叶加工厂3座,产能200吨。园区2013年至今,已投入资金1.2亿元,园区水、电、路、讯完备,主干道路可直达基地,水管网、电力、通讯全覆盖,园区境内入驻企业23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个,园区以主导产业茶叶,现已建茶园3.6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0.8万亩,2013年新建茶园2.5万亩。(三)水城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园区位于水城县南开乡,全乡国土面积136.07km2,总人口4.48万人,园区集中布局在发仲村和新寨村,水、电、路全部贯通,园区有引灌渠2800米,水池5000立方米,能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作用,并且有100亩基地已实

7、现保护地栽培。园区2013年至今,已投入资金0.28亿元,目前,园区水、电、路、讯完备,主干道路可直达基地,水管网、电力、通讯全覆盖。园区内入驻企业8家,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个,2013年园区入驻企业累计投资达2300万元。园区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产业,基地建有简易钢架大棚226栋,太阳能杀虫灯32台,建有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1座,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季育苗32万株,年育苗350万株以上。现有蔬菜基地11200亩,建成特色优质经果林基地3100亩。(四)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该园区是水城县2014年新申报的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主导产业刺梨、猕猴桃,园区位于水城县野钟乡,园区入住

8、企业2家,即北盘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筹划开发沿江布依风情村)和水城县南亚生态农业公司(在发射片区实施热带水果引种试验),专业合作社1家,即云贵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黑叶猴保护区实施猕猴桃基地,林下种药、林下养殖和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计划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1万亩,刺梨种植基地 2万亩,同时辐射带动野种乡及周边果布戛、花戛等乡镇种植5万亩。建5000平方米基地管理研发服务中心一个,占地100亩;建3000吨果品冷库及深加工工厂一座;观光接待中心一个共6000平方米。建其它旅游、观光经果林(位于野钟乡新发村、发射村),苗圃基地(位于野钟乡新发村、发射村):建设苗圃基地5个1300亩。 (五)水

9、城县林业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该园区是2014年新申报的省级园区(未获批准),园区主导产业为油茶、红豆杉。位于比德、董地两个乡,计划种植油茶10000亩,红豆杉10000亩。发展红豆杉产业链项目,以种植红豆杉为基础,开发研制红豆杉的系列产品,带动周围百姓共同致富。目前已经种植红豆杉2000亩,建设红豆杉展示中心,用于宣传和保护野生红豆杉,建设玻璃温室大棚10000平方米,用于展示红豆杉的系列产品和红豆杉的绿化效果。建设红豆杉体验中心,已在玉舍森林公园内建设了占地规模3000平方米的体验中心。建设红豆杉保健品生产基地和提取药厂,主要生产红豆杉的系列保健养生产品。计划利用红豆杉林下的空地发展养殖山鸡的

10、项目,建设生态鸡圈20000平方米。建设黑山羊的养殖项目,修建沼气池,实现种养殖结合的立体农业项目。建设育苗中心一个,占地50亩的温室大棚,用于红豆杉苗的培植工作。利用红豆杉建立的优良的地理环境发展农家乐项目,建设吃、住、游的一站式服务,准备建设木房5000平方米,同时修建道路10公里。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园区建设缺乏资金。农业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且效益不高,入驻企业资金有限,又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实物,政府融资平台机制目前未建立健全,建设所需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影响园区建设推进。 二是由于园区启动时间较短,基础设施不完善。所需配套建设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资金较大,而县级财

11、力有限,一时难以达到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制约园区功能的发挥,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 三是缺乏技术人才。鉴于人才引进制度等因素,难以招进大中专毕业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老化,不能满足园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需要,目前农业技术方面人才较缺乏,园区技术力量较薄弱。四是企业孵化程度不足。入驻园区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通过孵化就直接投入规模化生产,其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标准不统一,影响产业发展。五是土地流转难。全县目前没有统一的土地流转标准和相应支撑政策,农户对园区现行土地流转政策(龙场园区出租土地政策为500元/亩,每五年每亩增加租金100元)不满意,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三、园

12、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虽然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但未明确管委会机构编制事宜,融资、人才支撑及运行管理、激励机制等体制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园区运转不够流畅。 二是重规划轻实施。园区规划即使很好,但项目安排很难做到按照规划落实,往往所需项目难以到位或不能按时到位,到位的项目又不一定符合园区建设需要,建设任意性,难以实现规划效果。 三是统计监测工作还不够到位。各乡镇统计人员对园区建设情况、资产情况统计监测工作不够重视,所需数据提供不及时、不准确。 四是无工作经费保障。开展园区建设和管理均需一定经费保障,如交通工具、引进人才技术服务经费、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学

13、习考察培训经费等。 四、加快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除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外,园区建设的成功与失败,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民是主导因素。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我们只

14、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家一户地参与园区建设,参与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进而实现农业产业化。(一)、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认知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水城县农业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优势、最大后劲,是集聚优质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是优化产业布局的创新举措,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抓手,更是推动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产业化发展和其他特色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业、民族特性观光、城郊生态观光,与其核心区共有“高效农业示范区,绿色种植农业生产示范区、高产农田示范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特色小城镇示范区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区内产业有

15、猕猴桃、蔬菜、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及商贸物流等。围绕基础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休闲观光农业体系两大体系。因此,各级政府应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保障,加大宣传力度,举全县之力,上下联动、内外同心,又好又快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在增强特色产业上有新突破,在土地集中、稳定流转上有新突破,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在科技争先、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使之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农作制度创新的示范区,从而推动水城县现代农业在“十二五”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的经济意识和商品意识不强,长期以粮食为纲,真正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忠实者

16、。农民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贵州老百姓的写照。因此,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必须通过电视、报刊、广告、会议等多方式、多渠道做好园区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园区建设家喻户晓,让农户知道园区建设的精神和发展方向,进一步了解园区、认识园区、进入园区、最后开发投资园区。了解民情:民情是当地农民长期生活自然总结而形成的习惯,是一种不成文的人们公认的地方性条约,是全民共同遵守的地方性条例,往往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统领性;通过了解民情可知道当地老百姓信服什么?想什么?做什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亲民爱民:农民是最重感情的群体,农民之间的感情纯真、纯朴,彼此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互敬互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悠久。我们在了解民情,尊重民族风俗的基础上与群众结伴同行,与群众打成一片,所谓的入乡随俗,然后结拜为友,用心去关心他,用行动去说服他,感动他,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