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7239545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说明书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为交叉口改造项目,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东北 侧,伦教镇东侧。主线道路为碧桂路,被交线道路为龙洲路。本工程近期按菱形立交实施, 远期为枢纽式立交,其中以碧桂路跨线桥为主体工程。本工程近期实施方案设计范围,碧桂 路南起 K59+571.497,北止 K61+051.497,长 1.48km。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会议于2008年3月14日在顺德区召开。根据评审会意见,我单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认真研究后,对相关章节进行了修改补充及 完善。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期间,业主又先后召开了数次“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

2、 一、二期工程协调会”,并形成了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补充 大纲。本施工图修编设计按照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意见及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导大纲及补充大纲等有关文件来编 制。1.1 任务依据1)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二期工程(SJ2-5合同段)勘察设计招标文件。2)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二期工程(SJ2-5合同段)勘察设计合同。3)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7年4月)。4)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2007年4月)。5)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方案施工图设计原则(佛

3、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勘察设计总体组,2007年12月)。6)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函佛交函【2007】475号。7)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导大纲及补充大纲(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勘察设计总体组,2008年3月)8)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9)有关会议纪要。1.2 采用规范1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JTJ061-99公路勘测规范3JTJ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4JTJ062-91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5JTG C30-200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6JTJ004-89公路抗震设计规范7

4、JTJ/T 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8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9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0JTJ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1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12JTJ024-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13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14JTG D4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1 15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16JTG/T 60-01-2004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17JTJ018-96公路排水设计技术规范18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1

5、9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0CJJ11-93城市桥梁设计准则21CJJ77-98城市桥梁设计荷载规范22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23GB 505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4JT/T367-1997公路照明技术条件1.3 测设过程1.3.1 勘测2007年11月15日进行初步设计审查,2007年12月提交初步设计修编,其后项目组开 始进行详勘工作。2008年1月提交定测数据后,当月进行了测量和勘探外业验收工作,2008年4月完成所有地质钻探外业工作和地质报告内业工作。中桩高程和横断面测量主要采用 GPS测量。其各项指标均满足限差 FH4 30 JL的要求 后,按距离

6、进行简易平差计算中桩高程。横断面测量宽度一般为设计边线左右各50米,高差比较大的地方为60-70米。测量方法采用 GPS逐桩施测,其方向与路中线垂直,曲线路段与 测点的切线方向垂直。所有距离与高差均相对中桩而言。所有横断面都已输入电脑生成电子 文档。在路线测设工作进展的同时,各专业组相继展开了调查工作。桥涵专业组在初测、初步 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沟渠断面、河床比降、特征水位等的测量工作,同时向地方水利及 河道管理部门调查、核实水文和流域规划资料,对初步设计水文计算和分析进行检核。对于 涵洞,根据涵位处地形、地质条件和涵洞功能,结合路基设计、综合排水设计及筑路材料的 供应情况,现场拟定形式和孔

7、位,并通过水文计算予以验证。公路工程地质除不良地质路段勘察采用钻探、物探等手段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沿线地质 调查,并采取大量土样在工地进行土工试验,基本查明了沿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等 自然概况。路基防护、综合排水方案均在充分调查工程地质、筑路材料、自然环境、水文条 件、农田排灌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并充分注意到环境保护和综合社会效益。 筑路材料尤其是路基取弃土的调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范围广泛的调查。对占 地、拆迁、工程经济、施工组织及临时工程等方面的内容在勘察中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 作深度满足施工图设计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1.3.2 施工图设计修编施工图设计修编工

8、作从2007年3月下旬开始。设计中,按照施工图设计评审专家意见及 施工图设计指导大纲(补充),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同时,按照我所 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的要求,对设计修编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设计质量。同时, 施工图设计修编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和部颁有关规范执 行,文件编排及图表内容格式按照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规定执行。1.4 旧路现状本工程范围内碧桂路已按快速路标准建成主线双向8车道,两侧辅道均按单向2车道标准建成;龙洲路主车道已按双向6车道标准建成;交叉口目前为平交渠化路口,采

9、用信号灯控制。碧桂路已实施的道路断面宽度如下:8m辅道+5.5m绿化带+15.5m主车道+2m中央分隔带+15.5m主车道+5.5m绿化带+8m辅道=60m主、辅道全部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状况 良好。二、工程概况2.1技术标准根据工可及施工图设计评审意见,碧桂路采用主车道与辅道相结合的断面形式,主车道部分的道路等级为公路一级,设计车速为80km/h,碧桂路主车道车道数为双向 8车道,在高架桥段减为双向6车道;两侧辅道的道路等级为城市I级支路,设计车速为40km/h,每条辅2007年4月,完成施工图修编设计文件的编制,装订出版道基本车道数为2车道。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名称单

10、位技木标准主车道公路等级一级公路主车道数量一般路段2X4;高架桥2X3主车道设计速度km/h80辅道设计速度km/h40平曲线半径主线版取小m4500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6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3200最小竖曲线长度m125最大纵坡%3.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车辆荷载等级桥涵、路基公路-I级路面标准轴载100KN2.2 路线起讫点与前后路段的衔接及区间其他路网的关系本工程近期实施方案,碧桂路设计范围南起K59+571.497,北止 K61+051.497,长约1.48km。包含碧桂路跨线桥和三洲路口交叉口。碧桂路与规划伦教横九路交叉口东西向拓宽部 分不包括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11、,但在交叉口处碧桂路主桥横跨规划伦教横九路跨径组合和交叉口 调头车道均提前预留。远期实施方案为一枢纽型全互通立交,根据工可及初步设计修编预测交 通量分析,2018年交通量达到三级服务水平,开始实施远期方案。碧桂路是顺德区“三横五纵快速路骨架路网”中一条纵向快速路 ,它的建成,将在很大程度 上加强顺德伦教、大良、容桂组团间的交通。龙洲路是连接顺德和番禺的重要交通干道;同时 它也是佛山市“五纵九横快速路网”基本骨架之一本工程的建设可有效改善碧桂路一龙洲路交 通节点的各向交通条件,缓解日益紧张的交通状况,促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强顺德中心城与 周边组团和城市的联系,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加快顺德经济发展有

12、着极其重要意义。2.3 标段划分及工程概况本项目施工图修编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涵洞、路线交叉、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照明工程、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设 计和施工图预算等。设计文件共分为三册,具体分册情况如下:第一册: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照明工程、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设计;第二册:桥梁涵洞;第三册:施工图预算。三、沿线自然地理特征3.1 地理位置和范围本项目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顺德区全区现有 10个镇(街道),108个行政村,89个居民 区,2005年末户籍人口 1163056万

13、,比上年增加14398人,增长12.5%,旅居港澳台的乡亲 及国外华侨40多万。境内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的平原,河涌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 量充沛,四季常青。3.2 地形地貌本项目所在区域属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境内公路交通发 达,属经济发达区。场地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三洲管理处碧桂路东南桥。地貌总体属海陆交互 沉积地段,地面较开阔平坦。3.3 气候条件区内项目所在区域气候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春湿多阴雨,夏长无酷热,秋冬暖而晴旱。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3.1 C, 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7 Co年平 均降水量1649.9mm全年多北风(旱季)或南风(雨

14、季),年平均风速为12m/s。冬夏季的风向变化明显,从春季至初秋盛行偏南风,秋季至冬末盛行偏北或偏东风。本区属台风影响区,大风暴 雨较多,风速最大达 34m/so每年夏秋季台风暴活动频繁。洪涝和台风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灾 害。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构成水网地区。3.4 区域地质3.4.1 区域地质构造根据广州、江门幅1: 20万区域地质测量资料,本场地桥位于华南褶皱系,粤中拗陷(三级构造单元)的中部偏北,增城-台山隆断束(四级构造单元)中,场区地质条件简单, 均为第四系覆盖、覆盖层厚度在 15.931.4m。该场地处在地质构造背景相对稳定区,适宜建造本工程。3.4.2 地层岩性路线经过区地层主要为人工

15、填土层(Qme、第四系三角洲海陆相沉积层(QmC、残积 层(Qal)及白垩纪(K)和下元古界(Pt1)地层,其地层岩土性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Q :广泛分布于本场地,由填筑土、亚粘土、淤泥质土、粉砂、淤泥、细砂,残积亚粘土等组成。2)白垩纪(K):分布于ZK4ZK&岩性为泥质粉砂岩,与元古界之间为不整合接触3)下元古界(Ptz):分布于ZK1ZK3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组成。为方便说明及使用,现将各岩土分层分述如下:人工填土层(Qm : 填筑土:除了 ZK3孔外,其他5个钻孔均有分布。层厚1.82.2m,顶板标高1.60 2.60m, 土层呈黄灰色,由细砂和少量亚粘土回填而成,经压实,局部顶部0.15m为水泥地板。第四系三角洲相冲淤积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