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7233580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风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西医相当于急性脑血管病范围,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名:中医诊断:中风(恢复期)西医诊断:脑卒中诊断1、主症: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2、多急性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3、病发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4、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5、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急性起病,并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及相关检查即

2、可确诊。中医治疗(二)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辨证论治阴虚风动症候: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耳鸣,舌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方药:中风1号加减。方中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白芍、天冬、玄参、龟板滋阴潜阳;重用牛膝并辅以川楝子以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茵陈、麦芽清肝舒郁;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1、气虚血瘀症候:偏身瘫软不用,伴肢体麻木,甚则感觉完全丧失,口舌斜。少气懒言,纳差,自汗,面色萎黄,或偏侧肢体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见患侧肢体浮肿,舌淡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

3、弦涩或脉细无力。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中风II号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配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等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合用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若口舌斜明显,加白附子、全蝎、僵蚕以祛风通络;上肢偏废甚者,加桂枝、桑枝以通络;若下肢瘫软无力甚,兼见筋脉拘急,腰膝酸软者,为肝肾亏虚,可加桑寄生、川牛膝、川续断、鹿筋、杜仲等补益肝肾。3、痰瘀互阻症候:言语謇涩或失语。舌强,口舌斜,口角流涎,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舌暗,苔腻,脉滑。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方药:中风III号方中天麻、白附子、南星祛风化痰;全蝎、羌活搜风通络;远志、石菖蒲、木香行气化痰宣窍。可加丹参、红花、鸡血

4、藤等活血通络。三、治疗1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给予但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等药物.2扩张脑血管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等.3改善脑循环给予脑综合治疗.4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肌肉挛缩给予电脑中频和肢体气压波治疗5维持和稳定各关节的活动度给予大关节松动术6.改善肢体负重和平衡功能给予站立床治疗.7促进患侧肢体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给予电针和推拿按摩治疗.取穴根据辨证而定.每日取一定输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 8康复训练: 1)患侧上肢从远端进行被动运动,肩关节90-120范围内的外旋,外展,前伸运动,肘,腕,指关节全范围运动,用力轻缓,避免出现疼痛。健侧卧位,向前上、外方向轻推肩胛骨以防止躯干

5、痉挛,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上肢训练同时,鼓励患者自主翻身,作卧位至坐位的转换训练。尽量多坐。当上肢提高或有肌痉挛现象出现时,既可停止健侧抗阻收缩以诱发患侧肌张力提高的方法,进行抑制上肢屈曲痉挛的训练。病者上肢并发症明显低与该组患者实施正确的早期护理和被动运动方式有关,发病之后手是柔软的,往往放到被褥上就不注意了。这样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要早期进行屈曲的被动运动。踝关节应该强调的是预防马蹄内翻足的发生,要很重视做充分的被动背屈运动。髋关节易出现屈曲挛缩,要做充分的伸展被动运动。进行坐位训练也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措施。为保持正常的血压生理反射,每天至少要有4小时的坐和站立,所以早期要进行坐位

6、训练。能坐20分钟后,键侧要进行主动抗阻运动练习。首先是下肢的抗阻,因为以后的步行键腿要起到60%-70%的作用,防止了键肢的废用性萎缩。2)卧床时的肢体锻炼:重度瘫痪肢体的关节,早期常常肿胀、疼痛并伴有活动受限,可先进行按摩。进行床上操,中举臂、抬腿、抬足,抬至力所能及的高度,但也不能使患者过度疲劳。瘫痪肢体不能自动活动时,要帮助患者作被动运动,做大小关节屈伸、旋转、内收,外展等活动。有规律地运动肢体可减轻其敏感性,并使之在受到刺激时痉挛程度减小。3)练习坐起及站立:练习时护理者一定要守在床边,一则可增强病人的信心,二则病人刚练习时往往需要帮助,三则是防止病人掉床,更重要的是起床动作慢,不宜

7、过猛。因为快速度坐起时血压可骤然下降20毫米汞柱或更多,会发生头晕感。4)练习走路:对于早期重新学习走路的病人,护理者应挽扶,患者要努力在步行的各个阶段使体重平均分配在各种位置上,以保持身体平稳。行走时令患者抬起头,向前看,要注意行走的姿势、技巧、持久力及速度,一定要注意安全,勿使跌倒。同时要防止踝关节扭伤。 5)由于失语的患者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病痛,在医护人员不理解时,患者往往易急燥,因此医护人员平日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从患者的表情了解他的要求,对失语患者要耐心教导锻炼发音,对病人说话时,不能说的太快,或太多,开始先教以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词汇,然后逐渐扩大范围,很

8、可能患者领会很 慢,但仍要坚持教。5护理及预防: 1、保持良好心态。天气的变化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平时尽量做到 情绪安定,处事不要过激,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心情愉快、精神平静可使血压稳定,适宜的活动,适当的睡眠,有利于预防中风。 2、重视防寒保暖。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4、要控制好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高血压病患者服降压苭时不可随意停服,如果突然停苭,可能会出现血压反弹。高血压病人随访15年,发现未治疗的病人中发生中风者是经过有效治疗病人的10倍。高血压病人如果

9、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并发中风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积极治疗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是对中风最好的预防。5、加强锻炼,保障睡眠。中医认为,肝主筋,坚持锻炼,则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健康。肝脏健康,血压就健康。6、合理调整饮食。春季阳气升发,饮食摄取原则上应以清淡、温补为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天然食品,如黑木耳、银耳、蘑菇和香菇等;注意不要过多食用油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便秘,大便干结,易使腹内压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强,血压骤增,造成脑动脉破裂而发生中风。7、不要过度劳累。过劳者的中风发病率较轻劳者多,睡眠不足可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病人应用镇静降压苭太多,亦可诱发中风。四、疗效

10、评定疗效评估1、临床治愈:思维正常,语言清楚,肢体功能基本恢复。2、显效:思维正常,语言,上肢及下肢有一项功能恢复不完全。3、好转:病情有进步,意识,语言及上下肢功能有一定恢复。在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证型、不同的用药时机,掌握的适应证及时的应用相适应方剂,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我院2011年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34例,痊愈13例(38.2%),显效11例(32.3%),好转10例(29.4%)。中风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 中风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其转归预后常发生在一瞬之间。中经络患者如失治误治,或虽经治疗病情未能控制向中脏腑转化,预后较差;中脏腑患者向中经络转变,预后多较好。中脏腑者若出现呃逆频频,呕血

11、,壮热,喘促,瞳仁大小不一,或出现脱证证候者,病情危笃,预后不良。多次中风者预后亦较差。无论中经络或中脏腑,虽经救治,均终因脑髓受损,致病程迁延而成为中风后遗症。总之,中风患者的预后转归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诊治及时正确与否及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1、呼吸系统影响:当患者因为痰液不能自行咳出,出现肺内感染,甚至因痰液阻塞气道引起呼吸骤停,因为没有条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针对气道的治疗,这些患者往往会有生命危险。2、脑梗死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脑水肿、肺部感染、

12、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肺水肿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3、由于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遵循西医的脑卒中防治指南,使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居多,而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尚缺乏科学的评价。4、针对脑梗死造成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采用单一的中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康复训练与中药、针灸结合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解决措施: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对慢性脑供血不足、高脂血症、颈动脉硬化斑块病人,选用中药辨证治疗,以减轻症状,预防斑块增大、脱落而逆转病程,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对于重症脑梗死出现气道阻塞及脑梗死的并发症,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诊疗方案优化:在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中风患者或群体,进一步深化辨证论治,采用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制定每个患者个体化的药物、针灸、推拿康复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