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二审要多久?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709838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二审要多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二审要多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二审要多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二审要多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二审要多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二审要多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法律规定醉驾二审要多久? 醉驾构成犯罪的,一般需要7个月左右才能判刑。1、拘留:一般14天,最长37天。2、批捕进入侦查阶段:一般2个月,最长7个月。3移送检察院进入审查起诉阶段:一般是1.5个月,最长2.5个月。4法院一审:一般是1.5个月,最长2.5个月(不包括退回补充侦查)。5法院二审:一般1.5个月,最长2.5个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走进千家万户。私家车虽然为大家出行带来便利,但是带来了道路交通压力。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醉酒后驾车行驶。醉驾和酒驾在法律中都有严厉的惩罚。那么醉驾二审要多久呢?一、醉驾二审时间醉驾构成犯罪的,一般需要7个月左右才能判刑。

2、1、拘留:一般14天,最长37天。2、批捕进入侦查阶段:一般2个月,最长7个月。3、移送检察院进入审查起诉阶段:一般是1.5个月,最长2.5个月。4、法院一审:一般是1.5个月,最长2.5个月(不包括退回补充侦查)。5、法院二审:一般1.5个月,最长2.5个月。二、酒驾和醉驾的判断标准1、饮酒驾车饮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计算,一般情况下饮用350mL(约相当于1小瓶)啤酒或半两白酒(20ml)后,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达到0.02(20mg/100ML),即达到饮酒驾驶的处罚条件。按照新交法规定:饮酒后驾

3、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记6分。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法律处罚更加严厉:饮酒后驾车,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记12分。2、醉酒驾车醉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吹气检测不纳入醉驾鉴定。按照刑事案件取证的标准,对于有醉驾嫌疑的司机必须进行抽血取证。查酒驾中的酒精监测仪器数据,仅是交警前期判断醉驾的方法,通过对嫌疑人体内

4、酒精含量的比对,作出具鉴定结论。三、史上最严交规酒驾将影响驾驶证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要求,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次记12分,暂扣驾驶证半年,并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终身不得增驾A、B照;只要有酗酒和吸毒史记录的驾驶员,一律禁止驾驶学校校车。1、申领驾驶证严把“酒驾”关以下行为不得领取驾驶证:饮酒或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醉酒驾车或饮酒驾驶营运车,被吊销驾驶证未满5年的;醉酒驾驶营运车,被吊销驾驶证未满10年的。此外,未领取驾驶证的人员发生上述酒驾行为,与有驾驶证发生上述行为的驾驶员一致,在规定期限内不得领取驾驶证。2、严惩饮酒、醉酒驾驶3

5、、醉酒驾车的,终身不得增驾A、B照对校车驾驶员规定:无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的;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的,方能驾驶校车。四、酒驾和醉驾处罚新规定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2、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3、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4、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5、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通过上述文字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醉驾二审要多久这一问题已经明确了解。一般情况下,二审需要一个半月,最长也不得超过两个半月。醉驾和酒驾严重违反交规,不仅面临吊销驾驶执照的责任,造成人员伤亡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