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物理-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703117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威海物理-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威海物理-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威海物理-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威海物理-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威海物理-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威海物理-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威海物理-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解析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91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满分22分)1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考点:漫反射;光的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

2、的眼睛;(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

3、错误;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2分)(2015威海)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

4、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A错误;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

5、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3(2分)(2015威海)如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A甲与乙B乙与丙C甲与丙D以上都不对考点:压强.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分析图示现象,然后答题解答:解: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对雪地的压力大致相同,滑雪板比人的鞋子的受力面积大的多,故在雪地里行走时,人对雪地的压强大,所

6、以下陷的程度深,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由图示可知,甲与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不符合题意;甲与丙,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故不符合题意;故乙、丙两个实验,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4(2分)(2015威海)“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刚从冷

7、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大气压强的存在;物体带电现象.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3)冰变为水是熔化;水变为冰是凝固;(4)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光滑铅块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也有斥力,故A叙述错误;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故B叙述正确;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故C叙述正确;D、

8、穿着的化纤衣服“粘”毛绒因为衣服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D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凝固、大气压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5(2分)(2015威海)柴静录制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使人们对雾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它和“雾”一起称为“雾霾”有关雾和霾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液化现象引起的,液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B霾是扩散现象引起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汽油燃烧将内能转化成化学能,燃烧不充分排出的尾气是造成霾的原因之一D电能清洁无污染,因此电动汽车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少霾的产生考点:液

9、化及液化现象;分子的运动;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固体颗粒物造成的;燃料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电能属于清洁能源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B、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固体颗粒物造成的,雾霾不属于分子的运动现象,故B错误;C、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是内能转化成化学能,故C错误;D、电能清洁无污染,电动汽车的开发利用是有

10、效减少霾的产生的措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液化、分子的运动,能源的利用,知识点较多,属于基础题6(2分)(2015威海)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解答: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

11、高如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此选项正确;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此选项错误;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从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一般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只有两种特殊情况:晶体熔化和液体的沸腾,它们都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要重点记忆7(2分)(2015威海)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鹅在

12、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2)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照相时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1)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即底片上

13、的像变小些,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点,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8(2分)(2015威海)如图是吊车起吊贷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吊臂是一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可以省功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杠杆的分类.专题:简单机械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根据动力臂和阻

14、力臂的关系分析是省力杠杆、等臂杠杆、费力杠杆根据匀速吊起货物时,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化,动力臂不变,再次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判断支持力的大小变化解答:解:A、如图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吊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B、吊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但不省功,故B错;CD、由题知,吊车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根据F1l1=F2l2可知动力减小,所以伸缩撑杆的支持力逐渐变小故C错、D正确故选D点评:正确确定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吊车吊起货物时,确定变化量和不变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9(3分)(2015威海)2014年12月28日,青荣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且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半岛一小时生活圈”如图所示,动车组列车用大功率的电动机提供动力,列车到站前停止供电,电动机线圈随车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个过程车速从200km/h减到90km/h,在90km/h以下才进行机械刹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速发电过程中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