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701850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 略论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及其发挥 摘 要女性馆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决定了她们向来是图书馆职业中的主力军。分析她们的优势,并通过培养和开发,使其在图书馆事业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不断总结和研究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女性馆员;图书馆职业 在图书馆事业中,女性馆员作为主要从业者,始终发挥着巨大而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她们比男性更适合在图书馆工作。就目前而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70%以上均为女性,她们是现在乃至将来图书馆事业开展中的主力军和骨干。所以,分析和研究女性馆员的特点,加强对她们的培养和开发,充分发挥她们的优势

2、,是图书馆事业兴盛与兴旺的关键问题之一。 1.女性馆员的优势 在无数的女性图书馆工作者中,她们所发挥的作用是男性所不可替代的。而这些就是由其身心特点和职业优势决定的。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工作耐心而细致;有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勤劳吃苦,意志力强;感情丰富,有爱心;善于学习,能接受新事物。 1.1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它的效劳性。效劳性决定了馆员要有敬业精神。而敬业就意味着奉献。女性所具有的忍耐、包容、和蔼、善于倾听、体谅他人的优点,是奉献自己,效劳他人的良好条件;其次,女性馆员虽然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她们多能任劳任怨,服从组织安排,并能坚守岗位,兢兢

3、业业地工作;第三,女性馆员善于观察和感知事物,能留心读者的一言一行,具有敏锐地发现细枝末节的能力。这也是她们多从事咨询、借阅、导读等读者效劳工作,并往往能做出非凡业绩的原因所在。而更为显著的是,她们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能够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心甘情愿,乐于奉献。 1.2 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读者第一,效劳至上,始终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宗旨。而这一宗旨的实现主要赖以图书馆全体人员能够恪尽职守地全心全意为读者效劳,为读者所急,为读者所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相当的耐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而这些也多表现在女性馆员身上。她们往往能够认真细致地指导读者使用检索工具,不厌其烦地答复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细致入

4、微地帮助读者解决使用图书馆中的种种问题。 1.3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图书馆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与能量交换的系统。所以,无论是图书馆内部的各要素和各环节,还是图书馆与外界的互动,其有序和有效的运转,都需要协调和沟通。就其内部来讲,部门与部门之间,各业务环节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等,都需要相互协调和沟通,否那么就无法正常运转。对外部来讲,图书馆与读者或用户之间,更需要协调和沟通。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读者,都各有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图书馆要满足这些读者的需求,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而女性馆员所具有的耐心、细腻、热情、善于表达的特点,无论在图书馆内部,还是图书馆与外部环境的种种联系,

5、女性馆员所起的协调和沟通作用往往是男性馆员所不可替代的。 1.4审美力强的优势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比男性有着更强的审美力。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强烈心理,往往会给图书馆营造一个舒适雅静、整洁、美丽的环境。她们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也往往会给古板、沉闷的工作环境平添了一些亮丽的色彩和活泼的气氛。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证明,图书馆良好的读书环境的创造离不开女性的参与。 2.女性馆员的劣势 我们在总结和肯定女性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优势时,也必须要看到她们所存在的劣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由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她们也有着不容无视的劣势和缺乏。 2.1成就动机低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 观念束缚

6、和禁锢了女性生存与开展的空间。她们担忧和惧怕由于具有“成就动机而失去了自己的传统责任和义务,失去女性的魅力,甚至失去温暖的家庭。 2.2具有惰性和依赖心理 由于女性馆员担负着职业工作者、妻子、母亲等多重角色,而且多数女性都有重视家庭、看重亲情的天性。特别是当她们生儿育女后,往往会滋生惰性和依赖思想。夫贵妻荣,母凭子贵的观念还有较深的烙印,从而忽略了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把本应奉献给社会的潜在的聪明才智埋没在繁琐的家务中,或因一味追求玩乐而消失殆尽。 2.3 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图书馆职业中,由于女性馆员数量居多数,所以在一馆内,很容易出于某种利益、感情的需要,或因志趣相投而形成一些非正式

7、群体。而这种群体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无视的。就消极影响来讲,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由于她们整天沉溺于谈论家庭琐事,而消磨了进取的锐气,并将这种不求进步的思想和作风传染于周围的其他人员;二是对图书馆工作的改革容易形成抵触情绪;三是群体之间的矛盾会削弱图书馆的凝聚力;四是容易散布小道消息,从而对图书馆的正常工作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 2.4缺乏毅力,有畏难情绪 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心理的影响,女性馆员在成才的道路上所付出的精力和代价往往要更多一些。因为无论是技术专家、理论研究和创新,还是成为管理者,都要经过实践与理论的漫长积累和艰苦奋斗。对此,她们往往容易退缩和气馁,从而安于现状。 由于女

8、性馆员存在着上述种种缺乏,所以也使她们在实际工作中处于劣势状态,这主要表现为: 一是岗位安排上的低层次化。女性馆员虽然人数所占比例较高,但大局部处于普通馆员或部门管理者的位置,并且多数也集中在阅览和流通岗位上,而从事高层次的业务和管理工作者的比例较低。 二是工作中的照顾性安排。由于女性要承当生儿育女,料理家务的重任,所以在工作中往往多有照顾性安排。这虽然表达了人性化的一面,但也限制了女性馆员的开展和提高。久而久之,会使她们放松学习,不思进取而失去自我。 三是观念上的标签。由于女性馆员存在着种种缺乏,所以人们在观念上就给她们贴上了一种容忍退让的标签。人们也普遍认为,女性多的地方,纠纷、矛盾也多。

9、因此,“素质不高的标签就直接影响了女性馆员以及整个图书馆的形象。 3.如何发挥女性馆员的优势 如何扬长避短,兴利除弊,挖掘女性馆员的潜力,提高她们的素质,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开展,成为图书馆管理者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3.1 以人为本,科学引导 所谓“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就是要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从主客观两方面为他们的切身利益考虑,在此根底上,再寻求一个人的开展和奉献。对女性馆员来说,就必须在分析和认识她们的长处和缺乏的前提下,通过主观引导和客观条件的创造来为她们找到一条可开展之路,以发挥她们的潜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3.2 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女性馆员敢于进取,发奋向

10、上。在工作安排上,要给她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她们在有工作压力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有所提高。同时,应建立相应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为女性馆员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满足她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此外,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女性馆员参与图书馆的民主管理。通过管理活动,发挥女性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她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协作共事的能力,并将其中的骨干进行重点培养,让她们在技术业务和管理工作中挑起重担,成为业务带头人和管理者。 3.3 加强对女性馆员的继续教育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女性馆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能力。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开展,图书馆的效劳内容和手段正在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

11、。传统的文献借阅效劳正在向知识和信息效劳转变。女性馆员们不能再满足于机械性的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任务,而要不断地提高获取、选择、加工、评价和传递知识信息的能力。这除了要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外,还要重视对她们进行继续教育。特别是要鼓励她们立足岗位,开展业务探讨和理论研究,成为具有实践经验的行家里手。 3.4 增强女性馆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也更决定着他的智力开展水平和事业的成败。女性馆员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意志力和自信心两方面。在意志力方面,要使她们认识到任何一种事业的成功和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以付出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为代价的,包括体力、智力和情感的投入。就是说,只有培养

12、女性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品质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自信心方面,要使女性馆员们在客观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的根底上,发现自己的长处,并能勇敢地接受挑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从而树立起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取得成功的自信心。 总之,女性馆员既是图书馆从业者中的一支占绝对多数的庞大队伍,又是一个需要开发的人力资源群体。图书馆各级领导应多关心女性馆员的成长和进步,为女性馆员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作为女性馆员自己,也应客观审视自我,不断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责任感、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成为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真正的主力军和骨干队伍。 参考文献: 【1】陈月华.充分发挥女性馆员的优势是开展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关键J.现代情报,2002. 【2】黄小华.论21世纪的女性馆员J.图书馆论坛,2003. 【3】罗玲.论图书馆女性馆员的素质提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