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701322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试行)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试行日期:1987年10月1日关于批准发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为部标准的通知(87 )城设字第178号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主编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经审查同 意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JGJ 3787,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起试 行。试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以便 解释和供今后修订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目的为保证建筑符

2、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 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第1.0.2条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所称城市, 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建制的镇)及未设镇 的县城。第1.0.3条与其它规范的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 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

3、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 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 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第1.0.6条建筑热工设计建筑物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规定,全国划分为下列四个地区:严寒地区(I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W 10C的地区。寒冷地区(II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一10C、W0C的地区。温暖地区(III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C,最热月平

4、均温度V + 28C的地区。炎热地区(W区):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N+28C的地区。第1.0.7条设计基本原则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 本原则:一、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二、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三、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 高和改造的可能;五、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六、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七、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 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八

5、、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九、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 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 和保护规划进行。第108条 无标定人数的建筑一、建筑物除有固定座席或有尺寸排列并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 人数的建筑均应按有关专项建筑的设计规范核算并标明人数。二、公共建筑中为主体使用部分配置的辅助面积,当其面积与主体使 用部分相接近,并有可能与主体使用部分同时开放作其它用途时,则 该建筑物的安全疏散出口宽度和数量,应按两部分人数叠加计算。三、使用人数无控制的公共建筑,应按可能最多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 宽度和数量。第二

6、章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第一节建筑基地 第2.1.1条基地与道路红线一、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其 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或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 条例。二、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因城 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三、除符合本章第2.2.3条规定外,建筑物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 造。第2.1.2条基地高程一、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二、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第2.1.3条基地安全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第2.1.

7、4条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一、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 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自已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 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二、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三、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 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第2.1.5条基地通路出口位置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 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 70m;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

8、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中心?)不应小于 20m;五、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六、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 的规定办理。第2.1.6条 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 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时,应保持与下列原则一致: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 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

9、定,并至少不 小于基地周长的1/6;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 接的)出口;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 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六、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绿化布置应 不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应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第2.1.7条停车空间新建或扩建工程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 认:在建筑物内、或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内设 置停车空间。第二节建筑突出物第2.2. 1条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一、建

10、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二、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基它地下管线。第2.2.2条 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一、在人行道上空:1、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m;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 并不应大于3m;3、3.50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 应大于1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 并不应大于3m。二、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m;2、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

11、于1m。三、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四、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泄雨水。注:人行道上空突出阳台尚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定。第2.2.3条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第2.2.4条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根据当地 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第三节建筑高度第2.3. 1条建筑高度的限制下列地区建筑高度的限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规定:一、城市各用地分区内的建筑,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各用 地分区控制建筑高度;二、市、区中心的临街建

12、筑,应根据面临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高度;三、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 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 有关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第2.3.2条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及烟囱等,在城 市一般建设地区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但突出部分的高度和面积比 例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实施条例的规定;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一章第1.0.7条第九款所指的建筑保 护区、建筑控制地带和上条第三款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时,上述突出 部分仍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第四节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第2.4.1条 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一、建筑设

13、计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按用地分区制定的建筑覆盖率 和建筑容积率。二、在既定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率的建筑基地内,如建设单位愿意 以部分空地或建筑的一部分(如天井、低层的屋顶平台、底层、廊道 等)作为开放空间,无条件地、永久提供作公众交通、休息、活动之 用时,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确认,该用地内的建筑覆盖率和建筑容积 率可予提高。开放空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实 施条例。第三章建筑总平面第一节建筑布局第3.1.1条总平面设计基地总平面应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建筑布局、竖向、 道路、绿化、管线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设计。第3.1.2条建筑布局和间距建筑布局和间距应综合考虑防火

14、、日照、防噪、卫生等要求,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一、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要求;二、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日照间距;三、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在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防止冬季寒冷 地区和多沙暴地区风害的侵袭。高层建筑的布局,应避免形成高压风 带和风口;四、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 建筑朝向、距离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 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五、建筑与各种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卫生防护的标准。第3.1.3条日照标准一、住宅应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 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h (小

15、时)。二、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 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少 于3h (小时)。第二节通路第3.2.1条基地内通路一、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 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二、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三、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 场不应小于12mX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mX 15m。四、基地内车行量较大时,应另设人行道。第3.2.2条通路宽度一、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应 小于7m。二、消防车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三、人行通路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第3.2.3条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 于3m。第三节竖向第3.3.1条 地面和道路坡度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