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姓的源流与发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98767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侯姓的源流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侯姓的源流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侯姓的源流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侯姓的源流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侯姓的源流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侯姓的源流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侯姓的源流与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侯姓的源流与发展字义侯,箭靶,小尔雅广器:“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另一个意思是古代爵 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志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遗迹仓颉陵位于河南省南乐县西北18公里吴村。造字台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侯姓源流侯姓是一个古老而著名的姓氏,其人口在中国内地排第82位,在台湾排第57位。同其 他大姓一样,侯姓也是一个多源姓氏,据笔者考察,主要有如下几支: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2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 氏。3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 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

2、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 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4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 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5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侯姓。北魏代北鲜卑族复姓古口引氏、侯奴氏、 古引氏等姓氏改姓为侯氏;北魏有侯植,先赐姓侯伏,继而姓贺屯,最后改姓侯;随魏文帝 南迁洛阳的少数民族中,有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6.满族一支改姓而来。A 由来: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 创始者仓颉的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

3、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 在494年迁都洛阳后,将他改为侯姓。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 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 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 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 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 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

4、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了。正统黄帝子孙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 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姒姓,是古时候的几个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庞大家族。根据史载,夏禹是上 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孙,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则侯氏不管是出于夏代,或始见于周代,其为 正统的黄帝子孙,却是毫无疑问的。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 说法。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发源于山西的侯氏,虽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却在现 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带,繁衍得最为旺盛,也表现得最为优异。因此,长久以来的

5、侯姓人家 都世代沿袭着“上谷”的堂号,因为现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汉朝时正是上谷郡的所在 地呢。有汉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楚、汉相争时的侯公,汉成帝时的侯 芮,王莽篡汉时的侯刚,以及东汉初年的侯霸,可以说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魏、晋以迄于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侯氏家族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他们有许 多新的生力军加入,使整个家族自此庞大不少;另一方面,他们出了好几位在当时举足轻重 的历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气越来越是响亮。侯氏家族的庞大,详见于路史所记载的是“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 氏,并改为侯氏”。换言之,当时加入侯氏家族的生力军,至少也有四支。另外,依照

6、通 志氏族中,也有一支世居库斛真水的部落,于随魏南迁之后改姓了三个字的复姓“侯莫陈 氏”。这三个字的复姓,现在根本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有很多学者判断,这是由于他们的后 裔日渐被汉族同化之后,把自己的姓氏省略为单姓的侯氏的缘故。由此看来,南北朝时加入侯氏家族阵容的外来血统,又不仅仅只有路史上所列举的 四支了。侯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庞大家族。侯姓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现在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秦、汉之际,中原 一带战争频仍,侯姓部分人外迁到现在的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侯姓还分布在现陕西、 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时期,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北京、上海等省 市均有侯姓的聚点

7、。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侯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 居海外。侯姓分布较广,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 近四百万人口,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 人口 48。瑶、彝、苗、畲、满、土家、蒙古等民族都有侯姓。侯氏:追溯侯姓起源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 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 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

8、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 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 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 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正统黄帝子孙了。不过,过去的 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 “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姒姓,是古时候的几个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庞大家族。根据史载,夏禹是上 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孙,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则侯氏不管是出于夏代,或始见于周代,其为 正统的黄帝子孙,却是毫无疑问的。如照系出

9、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 说法。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发源于山西的侯氏,虽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却在现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带,繁衍得最为旺盛,也表现得最为优异。因此,长久以来的侯姓人家都 世代沿袭着“上谷”的堂号,因为现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汉朝时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 呢。有汉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楚、汉相争时的侯公,汉成帝时的侯 芮,王莽篡汉时的侯刚,以及东汉初年的侯霸,可以说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魏、晋以迄于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侯氏家族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他们有许 多新的生力军加入,使整个家族自此庞大不少;另一方

10、面,他们出了好几位在当时举足轻重 的历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气越来越是响亮。侯氏是中国北部最主要的姓氏,它最初发源于中国河北省.后来由于来自中国东北的少 数民族”满族”的融合.使中国侯姓具有汉族侯姓成员和满族侯姓成员.而从五胡乱华以来, 侯氏就开始陆续往中国南部移居.不过直到现在,中国北部的侯氏仍然比中国南部的人数 多.(注解:在今天,北京仍然有一个地名命名为”侯家庄”)汉族侯氏:侯姓的得姓始祖晋侯缗,跟齐桓公是差不多同一时代的人,曾经主政晋国二十八年;可 是,后来却被曲沃武公所灭,他的子孙随即纷纷逃到别的地方避祸。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 部份子孙开始以侯为氏,而诞生了这个古老的姓氏。以侯为氏的晋国

11、后裔,虽然流落他方, 但是他们的踪迹,应该不会离开故国太远,经过了一段时期,他们很可能就在上谷地区繁荣 茁壮,因此,便顺理成章地以上谷二字为他们的家族共同标帜了。侯氏的早就繁荣于上各地区,战国末期魏国著名隐士侯嬴的事迹,便是最具体的证明; 因为,当时的上谷,就在魏国的范畴内。满族侯氏:满族采用侯氏为姓氏开始于西汉汉武帝时代,兹依据史书对满族来源、迁徒及演变加以 考证,知满族来源有二:一为东胡系,一为肃慎系,现分述如下:东胡系为满族侯氏的主要成员.东胡系东边胡人之意,系对东北诸族之通称,史记谓:东胡,乌桓之先,后为鲜卑, 在匈奴之东,故名东胡,其居地在今之河北、辽宁一带,另有一族称为山戎。兹对乌

12、桓、 鲜卑再稍加说明。汉初,东胡为匈奴所破,余众保有乌桓山,故称乌桓、居今日河北北部之 地。当汉武帝击破匈奴后,徙乌桓于上谷(今河北省中部)等地,而因为上谷乃汉族侯氏并且 当时的满族没有姓氏.因此有些满族采用”侯姓”为其姓氏(此种做法和五胡乱华的匈奴人 刘聪采用”汉姓刘”来表示自己的姓氏一样)结论:史实斑斑,天下侯姓中国人的根源所在,的确就在现今河北省中、西部的上谷地区。上谷侯氏,早期是活动于我国北方,不过,他们很可能在五胡乱华时,便已经跟 着人群发展到了南方的福建地区,不过以当时的比例来看,我国北方的侯姓仍然多于南方.唐文宗的大和年间,有一位闽县人侯固,在进士及第后当到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的

13、高 官,可见当时福建不但已经有了侯氏的某业,而且名气还不小。福建的上各侯民,大多是从河南地区拆迁过去的,这一点,有一项咸丰年间侯氏九甲四房分派古池内后坑族谱序的记载可以参考:我始祖宗贵公,自河南光州固始来闽,驻廨于泉州城街万厚铺,后卜居南安县十八 都,地以姓名,因名侯安乡。嗣是子孙的繁,开九甲一族焉。数传而支分派别四世三房 复分一支于旧馆驿,即宗贵公旧公馆也。然考闽志所载,家乘所记其为光州固始者,皆宗贵 公后无疑也。迨乙邹之初秋,余适渡台谈及修谱一事,乃有下双溪庄铺美子孙国富、国 谨、国统、文守、文勒等,有心显祖欲捐资重修对面祖宇。台湾的上谷侯氏,便绝大多数是那位侯宗贵的裔孙。根据他们族谱的记

14、载,侯宗贵 共有九个儿子,其中的五个,后来返回河南原籍,另外的四位,即长子侯华资,次子侯华岳, 三子侯华美,四子侯华和,则跟看他在南安十八都的侯安乡定居下来。其后,这四房的子孙, 都有渡海移居到台湾的,目前,嘉义的下双溪,以及二重港、三寮湾、潭底、土库圳、头厝 等地聚族而居的侯氏,便全是他们的苗裔。来自南安的九甲侯氏,迄今仍袭用着他们 从唐山老家带过来的宗行昭穆,所以很容易辨认。其昭穆为:名行:昭(二世)伯久武,尔君延志,成信礼光,振耀奕世,数达万邦,丕乃高第,字行:肇(六世)仰懋玉,启士锡国,文章有意,可以立名,大业维新。此外,分支自九甲的另外两派侯氏,则以下列不同的昭穆示别: 杨厝正矩公派

15、:振(十七世)起家声,祖基恢宏。深安海派:天昌国仕启,子孙贤继志,奕世起簪缨。据说,侯宗贵的苗裔,散布极广,除了泉州、安溪等地外,河南、广东、温州、福清、 永福、建宁等地都有,因此侯氏目前虽然在台湾的众多姓氏中列第五十八,但是他们同枝同 叶的兄弟,实际上处处皆是,在声势上绝不孤单。二迁徙分布关于侯氏的迁徙分布情况,史料不是特别的多,今天来考察有一定的难度。大体上,侯姓 发源于我国山西境内,秦汉之际已遍布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省。其中以 河北的发展得最为旺盛。汉末,有侯氏后裔侯恕为北地太守,举架迁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陕 西境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许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河南形成一个

16、望族。西晋末年, 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因为战乱迁到南方,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唐代的时候,侯氏开始 移居福建、广东等地。宋代以后,侯氏已遍及全国各地了。三郡望堂号【郡望】1 .上谷郡:战国燕时开始置郡,秦朝的时候治所在怀来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保定、 易州、宣化一带。2 .丹徒县:秦置丹徒县,既今江苏省丹徒县。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其开山始祖为 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3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此支侯氏为北魏时鲜卑族 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堂号】1. 却币堂和救赵堂:这两个堂号有一个同一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 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