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治验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688149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门治验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吴门治验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吴门治验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吴门治验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吴门治验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吴门治验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门治验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 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内以饴糖、饴糖(饴糖断缺,常 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 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 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者。“劳者温之”, “虚者补之”之意,合甘酸辛味于一炉。甘温相得建中补虚,甘酸相 须和里敛阴,甘酸辛合,更可生阳。扶其不足,调其偏胜,益阴配阳, 相得平衡,俾脾运健而中气振,饮食增而津液旺。其制法慎密,配伍 精当,咸属仲景虚劳之要方。一、阳虚发热证见形寒发热,神

2、疲力乏,面 无华,渴喜饮热,动辄气短,舌 淡苔白,脉细且数。盖营卫、气血之源在于脾,欲和营卫,固腠理, 扶正气,振中阳,惟甘温建中一方。伴中气得从健运,从阴引阳,阳 引阴,阴阳调和,阴火自平。治方:“劳者温之,甘药调之”之意, 宗甘温除大热之法。病例一:章XX,男,13岁。西医诊断:血吸虫病发热。病情摘要:畏寒怯冷,日哺发热38 r -39之间,黎明热退净,胃纳尚可而精神不振,入睡或有盗汗,精 神萎顿,舌淡无华,苔白腻,舌觉甘淡乏味,脉微细促数,不耐重按, 肌肤干枯,形体消瘦,肝脾肿大,腑行时溏,粪检血吸虫孵化阳性, 服氯霉素十天寒热未退。投黄芪建中加枳术丸、党参四剂,从扶中运 脾,益气消痞,

3、盗汗略收,精神略振,惟形寒发热未平,继守原方服 至七剂,寒热得退,复服十五剂,体温未见升高,胃纳锐增,精神振 旺。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 素居卑湿,寒湿浸渍,脾胃困惫,旋运乏力,营卫元由化生,不克偕 和,致寒热经还或类疟状。阳虚则阴无以长,演成气阴俱耗之局,故 脉数而促,形瘦盗汗,病久人血,由积成症。二、虚黄金匮黄疸病脉证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可与虚劳小建 中汤”。属于虚劳范围的萎黄证,须与湿热发黄之黄疸相鉴别,小建 中汤方冠以“虚劳”两字,寓有深意。虚黄非湿热所致,乃劳倦内伤, 气血不足,故小便自利,皮肤枯黄无泽,而目睛不黄,为鉴别重点。病例二:杨X,男,

4、43岁。西医诊断:钩虫,贫血虚黄症。病情摘要:前年夏日松土锄草, 返家澡后密布红瘰,搔痒难忍,约经二时自隐,旬日后又复咳嗽气喘, 咽喉奇痒,服中药而愈。嗣后,渐觉四肢软弱,精神倦怠,全身肤色 萎黄不泽,肢体虚浮,头晕耳呜,大便或溏,胃纳不减,而体力渐衰, 不耐劳动。脉细软,舌胖淡无华,苔白,面色萎黄,目睛不染。方用 黄芪建中合入附子、干姜,急以温脾补虚,助阳建中,所谓阳生阴长。 连服十二剂,体症大为改善,舌质稍淡红,肌肤色泽明朗,继用西药 驱虫,中药仍予黄芪建中,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而收功。体会:此症寒湿浸淫,中阳温伏,脾胃困顿,失其健运,不克散 精,濡养肌肤,肢面虚浮,此乃脾土为病,形诸于外

5、也。三、阳虚胃痛脘宇疼痛,若断若续,食则痛减,喜暖欲按,面光无华,畏寒, 倦怠懒言,小溲清长,大便坚结(或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细而缓, 持证合参,无非脾胃虚寒,水饮停滞,惟以建中补中。病例三:李X,男,53岁。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症。当脘疼痛,反复发作,至今一 年,平时过劳少逸,饥饱不调,渐起当脘隐痛,时作时休,渴不欲饮, 泛吐酸水,遇寒饮冷痛势更剧,得食即缓,每以热巾按揉上脘为快, 小溲清长,大便终年坚难解,曾见黑便。精神尚可,面色晦淡,舌润 质淡苔白,二脉弦而不实,中阳不振,寒饮停聚。投黄芪建中汤加川 楝子,藉引温中祛寒,通阳蠲饮,稍事泄木,服药六剂,胃痛遂止, 惟大便仍然坚实难解

6、,此脾土虚弱,中气不足故也。倍用黄芪助其推 运之力,二剂后即得畅便,无何所苦。体会:患者平素劳乏,劳则伤气,中气虚馁,土运变迟,水谷所 入,尽生浊饮,饮为阴邪,土受湿渍,故运化无权,肝木之气,失其 滋养,致木郁不达,横中土致窜生诸证。四、阳虚盗汗夫自汗多属阳虚,盗汗多属阴虚,然无不关乎卫气不固,腠理不 密,且阴阳本属互根,阴虚之则阳气必伤,阳虚甚则阴津亦受累,所 以辩证论治不能单从自汗、盗汗分阴阳,而必须从其它见证合参始可。其属于阳虚或阴阳两虚之盗汗,宜用黄芪建中汤,俾阳振卫固,其汗 自敛,又阳气渐化而阴亦可复。病例四:陆X,男,15岁。病情摘要:三月来时有形寒发热,脊背凛寒,寐则盗汗淋漓,湿

7、 尽衣衫,精神不振,大便时见冻腻,胃口呆钝。脉虚细而数,苔白舌 胖,形体消瘦,肌肤干枯少泽。用黄芪建中进服,以壮其中气,实表 补阳,五剂后盗汗渐收,复以原方十剂,诸症相安。以后嘱用黄芪、 红枣加入糯米煮粥代食,以固其疗效,此亦实脾益气固表之法也。五、产后泄泻泄泻一症,莫不关乎脾胃,大产之后,血去过多,气无所依亦馁, 脾土乏元气之振运,胃家无中阳之鼓动,水谷入而不化,精血无由生 化,阴虚及阳,阳不化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逐生泄泻。病例五:周X,女,34岁。产后刚满旬日,即下水洗衣涤碗,遂觉腹中隐痛,便下即见不安, 服合霉素2日不见效果,改用香砂六君、理中等剂,亦不见好转,一 昼夜便下数十余次之

8、多,水样大便,无异臭,解时少腹部有气攻撑窜 痛,用手按揉略觉轻减,脘腹 胀,饮食不思,午后阵觉其脊背形寒, 口干而喜热饮,饮水不多。脉细带数,舌苔白,质淡红,四肢略形浮 肿,肢体欠温。黄芪建中汤、桂枝改肉桂,炮姜易生姜,以温肝散寒, 合入细辛,温彻少阴。服药三剂,便时腹痛气撑之势大减,惟便下次 数仍频,方去细辛改用桂枝,加入砂仁、木香以利气助运,温脾散寒, 六剂而愈。体会:病起产后,下元虚惫,血虚气馁,寒邪乘虚而入,以致中 阳困顿,脾运愈虚,发为泄泻。内经:“脾虚者,虚则腹满、肠鸣, 冷泄不化。”即是此候。小结盖黄芪建中汤具有温而不烈,甘而不滞、酸而不收,扶阳不祛阴, 育阴不碍阳的特点。故自仲景创订本方以来,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其 适应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立方法度,临床上不特适用于以上各种 病变,凡由阳虚阴寒,中土困惫,而致水肿、癥积、腹痛、遗泄等内 伤疾患,证见脉细弦而数,苔薄白,质淡红,形寒微热,渴喜热饮, 自汗盗汗,心烦气促等,皆可以本方作为基础,加减应用之。以温中 补虚,和里缓急。本文列举五例病案,多属阳虚气馁,或阴阳俱损之 候,异病同法均以黄芪建中汤而奏效,可谓其佐证。以建中者,立脾 胃生化之机也,脾胃健,中气立,俾水谷化精散微,肌肉得养,脏腑 得充,营卫流畅,阴阳互根,病安从来。以上为临床实践肤浅归纳, 希予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