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6870871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戊戌政变(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解析:选D。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任何举措,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英、日等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2(2019邢台检测)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光绪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析:选C。从题干中可看出地方官员支持变法人员较少,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

2、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3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选D。A、B、C三项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D项,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派的,而非受人指使。4慈禧太后的血腥镇压使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血洒北京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戊

3、戌变法提拔了一批汉族官员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解析:选B。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5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主要说明()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解析:选B。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中“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直接说明老百姓并不认同维新派的民主宪政思想,故选

4、B项。6下图是一则晚清时期的报纸摘要,其记录的主要历史事件是()A维新思潮的兴起B康梁公车上书C光绪帝“百日新政” D慈禧太后“戊戌政变”解析:选D。报纸中记录的是“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杀害的公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一个重要表现,故D项正确。7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C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D建立了民主政治解析:选C。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5、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可知,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含义。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8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解析:选A。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103天。

6、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A项。9读图,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C。由“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现代团体活动”可知,这一事件是戊戌变法,C项符合题意。10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

7、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好相反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走的是先易后难的道路,与福泽谕吉的主张正好相反。故选A。二、非选择题11维新志士们力图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其政治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

8、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简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深远影响,谈谈你对政治改革基本策略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深远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戊戌变法失败的深远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除了皇帝

9、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对政治改革基本策略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改革策略、改革要尽量减少阻力和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主要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改革者心态急于求成;变法策略过于激进。(2)影响:满汉分裂扩大;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认识:政治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政治改革要保持社会稳定,减少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远见卓识。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2)当时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何不同?(3)中国发起的维新变

10、法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解析:(1)依据材料一“日本使节团”可知是明治维新;依据“康有为和孔子改制考”可知是中国的戊戌变法。(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日本面临美国侵略以及中国面临外国入侵可得出相同遭遇;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以及中国戊戌变法失败角度回答。 (3)依据所学知识从资产阶级力量、维新派策略以及对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明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运动。(2)相同遭遇:西方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命运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崛起为东方强国;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

11、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维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或采取了和平改良的方式);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本课测评(教材P138)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力量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阶级来源的新势力力量有限;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力量雄厚;且朝廷中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是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此外,原因还包括:新势力在变法过程中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2戊戌变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 见本课史料探究重难突破探究点2论从史出。二、学习延伸(教材P138)1讨论会提示 略。2争鸣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陈述自己的理由。提示 (1)同意,主要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本质方面分析。(2)不同意,主要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方面分析。 -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