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6826612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鄂尔多斯市筠泰建设监理XX公司二一二年三月项目名称: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鄂托克旗气象局编制单位:鄂尔多斯市筠泰建设监理XX公司资质证书编号:工咨丙项目审定人:百宝丽 注册咨询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桂敏 注册咨询工程师参加编写人:喜凤 工程师世军 工程师 白宝丽 工程师桂敏 工程师目 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建设规模第四章 场址条件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第六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节能第七章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第九章 项目招标第十章 项目建设与组织管理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第十二章 社会经济评价第十

2、三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前 言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自治区西部重要的国家能源和化工基地,是构成由、和鄂尔多斯组成西部经济圈的中间纽带,境的棋盘井工业园和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被自治区确定为沿黄河重点工业园区。鄂托克旗也是鄂尔多斯重要的牧业旗,是驰名中外的阿尔巴斯细绒山羊主产地,素有软黄金之称。鄂托克旗境有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长有几亿年前的珍稀植物四合木和半日花等,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鄂托克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降水少,多寒潮天气;夏季温凉短促,降水集中,多中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活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所形成的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度大、时间短、次数多,预

3、报难度大,成灾率高,是造成鄂托克旗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影响,近年来,鄂托克旗各种气象灾害有逐年增多加重的趋势。干旱、暴雨、冰雹、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是制约鄂托克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综合气象探测设备中,713CD型天气雷达以其高时空分辨率、及时准确的遥感探测能力成为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的有效工具。在鄂托克旗建设探测功能强的713CD型天气雷达,可以提高暴雨、冰雹、沙尘暴等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通过雷达监测提供实时大气监测信息,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充分利用和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为抗旱、防雹和改善

4、生态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撑。对于整个鄂托克旗乃至鄂尔多斯市的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是鄂托克旗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是鄂托克旗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举措,是鄂托克旗及周边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气象预警楼中建设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气候生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预报服务平台、综合气象监测平台、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计算机网络中心、气象雷达指挥控制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等。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项目性质

5、:新建项目业主:鄂托克旗气象局法人代表:王贵平2、鄂托克旗气象局简介鄂托克旗国家基本气象站,始建于1954年10月1日,同年10月10日正式开始观测工作。本站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位于北纬3906东经10759。观测场海拔高度1380.3米,区站号为53529,档案号04033。承担国家基本观测及航危报任务,气象资料参加国际交换。1954年建站时属于国家基本气象站,每天8次观测;从1957年3月开始增加24小时航危报;1960年8月改为每天4次定时观测;1962年又改为每天8次定时观测,24小时航危报;1955年10月1日开展小球高空风观测发报;1994年7月1日取消小球测风观测;1980年正

6、式命名为鄂托克旗气象局;20XX1月由国家基本站调整为国家气候观象台;20XX1月重新调整为国家基本气象站,同时取消24小时航危报夜间部分。鄂托克旗国家基本气象站现有在职职工16人,技术职称: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1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56%、31%、6%;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9人,专科3人,中专2人;民族结构:蒙古族5人,汉族11人;职工队伍中年轻人占多数,全体职工平均年龄35岁。设办公室,地面股,预报服务股,科技服务部,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多年以来,鄂托克旗气象局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与重视。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多次到本局视察,勉励气象工作者为地方减灾防灾做出

7、贡献。从60年代至今,曾有于新苗、湖春、吴鸿滨、夏年、国卫、乌兰几任局长先后多次来视察指导工作。1978年由自治区气象局投资建设了鄂托克旗乌兰镇第一座办公楼;1959年、1978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单位,派代表参加了气象部门群英大会和双学先代会,人民日报记者、日报记者曾多次采访报道。鄂托克旗国家基本气象站开展的主要业务有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人工影响天气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防雷、施放气球、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每天向气象台传输八次定时观测天气电报和24次航危报,每旬编发气象旬月报,每月编发气候月报,制作气象月报表和年报表。鄂托克旗气象局始终坚持气象服务是立业

8、之本的宗旨,把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气象业务和服务水平,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整体效益,针对我旗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立足在气象预报准确率上下功夫,以提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为中心,开展全方位、系列化气象服务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局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先后投入50多万元在高速公路沿线、铁路沿线、矿区、工业园区、旅游景点、黄河沿岸、农作物种植区、山洪易发地及水库上游建设了13个自动雨量站,在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和现代农业示区建设4门防雹高炮,保护近万亩农田,20XX建成了集卫星接受系统、notes办公自动化系统、生态

9、资料收集传输等于一身的现代化业务平台,通过宽带网络及时传输各种气象资料,迅速、准确为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各类雨情、灾情、墒情、气候评价及各类气象信息,为当地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气象服务以三农三牧工作为重点,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着力点,着重提高气象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服务能力,建设气象信息短信业务平台,将重要天气报告、气象预警信息、雨雪情资料等容在第一时间发送到涉农部门、防汛指挥部门和党政领导手中;在每个乡镇聘请气象助理员,作为气象部门与农牧民联系的纽带,将气象信息在最短时间送到农牧民手中。2辆地面火箭增雨车根据天气形势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使全旗大部分木、乡镇都因此受益。为地方经济的

10、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研究围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华人民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国气象法。3.2、编制原则一统一规划原则建筑应符合城建规划红线的要求,使整个建筑群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使整个建筑群和谐的融入城市整体景观。二整体性原则从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出发,本着统一规划,合

11、理布局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合理确定学校各个功能布局,实现各个功能分区的完美结合。三实用性原则由于项目的建设目的为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生活需求,所以应当以实用性为主,合理利用空间,充分考虑学生、教师的各类需求,突出以人为本。四地域性原则蒙古草原的地域人文环境与中原的汉族文化环境有极大的差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蒙古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尽可能避免简单地模拟民族建筑形态,而是通过类似的设计手段达到精神层面的神似。3.3、研究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鄂托克旗气象事业发展状况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

12、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评价;社会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二项目概况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鄂托克旗乌兰镇都斯图路街最西端,东面和南面为空地,西面和背面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拟建在旧办公楼的东侧。2建设规模与目标项目建设一幢三层楼,总建筑面积约1660平米。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建设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气候生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预报服务平台、综合气象监测平台、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计算机网络中心、气象雷达指挥控制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等的要求。3主要建设条件鄂托克旗气象局地处鄂托克旗乌兰镇,门临都斯图,交通便利。现状气象局水、电供应充足

13、,建筑场地平整。工程建设所需材料均可在城区及周边购买,项目建设条件较好。项目建设用地为鄂托克旗气象局现有使用土地,使用权属项目法人所有,无须重新申请及购买建设用地。同时建设项目用地符合鄂托克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鄂托克旗国土资源局预审通过。项目建设符合鄂托克旗总体规划要求,项目选址已经鄂托克旗规划局通过,并核发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投资估算及效益经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3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上级气象部门投资200万元,本单位自筹150万元。5建设进度20XX4月中旬做好前期工作,20XX4月底开始施工,与11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三研究结论及建议1、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气象事业发展相关

14、政策,适应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能够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即投入使用。3、本项目的建设将极提升鄂托克旗气象事业的硬件水平,有效提高气象四个能力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4、建议上级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尽快立项建成,尽快投入使用。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1、鄂托克旗介绍1.1鄂托克旗的地理位置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处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杭锦旗,西连平罗县乐县并与市和阿拉善盟隔黄河相望,南接乌审旗,西北界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旗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1万平

15、方千米,总人口12.4万人,其中蒙古族2.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集区。1.2天气气候及灾害性天气情况鄂托克旗属中温带寒暑剧变的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少雨干旱,多大风、扬沙天气;夏季天气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秋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雪少干燥。年平均气温7.0。平均最高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37.3,出现在20XX7月。平均最低气温0.7,极端最低气温-35.7,出现在1954年12月。年平均降水量266.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611.6毫米。从57年气候资料分析,全旗存在三年两头旱、五年有三干的季节性或插花式干旱特征,干旱是鄂托克旗主要自然灾害。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日最大降水量175.1毫米,月最大降水量354.6毫米,出现在1976年8月。年平均蒸发量1360.9毫米,年最大蒸发量1703.5毫米。年平均冰雹日数1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