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认识实习报告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677343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机械认识实习报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矿山机械认识实习报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矿山机械认识实习报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矿山机械认识实习报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矿山机械认识实习报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机械认识实习报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机械认识实习报告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一、井田位置与范围2。凤凰山矿井田北与巴公井田毗邻,为白马寺区和四义井田的一部分。上述历次勘探成果为凤凰山矿的资源开发和进一步勘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亦为本次地质报告的编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凤凰山矿周围分布有两个大型生产矿井,即东界外为王台铺矿,南界外为古书院矿,均为晋城蓝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矿,现开采3、9号煤层,采用机械化综采,为现代化国有大型煤矿。实习要求 在关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初步了解煤矿的生产技术状况及发展情况使我认识和了解煤矿井上、下概貌了解原煤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矿井各主要生产环节认识井田开拓方式和主要生产系统了解采取巷道布置和采煤工艺初步熟悉井巷工

2、程的施工、支护等工艺为今后有关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好的基础。 (2) 观看矿井建设、井田开拓、采准系统等录像 在学校的A5阶梯教室观看有关矿井建设、井田开拓、采准系统等录像了解矿区开发、建设和生产概况矿区与井田地质概况井田开拓方式及生产系统煤矿的矿井概况熟悉工业广场设施、各类建筑把握工业广场各工艺流程学习和了解矿井建设的有关知识。 (3) 参观并讲解采矿相关模型 在学校的实验室由关玉顺老师讲解了巷道的开拓方式并在关老师的指导和介绍下观看了单一煤层采区巷道布置模型、近水平煤层带区联合准备模型、近距离煤层群采区联合准备模型、近距离煤层群石门盘区联合准备模型、近距离煤层群上山盘区联合准备模型、

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布置模型、急倾斜煤层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模型、厚煤层一次采全厚综采工作面及设备布置、立井刀式环形井底车场模型、立井折返式底卸式矿井井底车场模型、斜井井底车场模型、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模型、斜井多水平采区式划分开拓模型等模型。 (4) 绘制采矿图件 在观看完有关矿井模型后关老师要求画出斜井主要巷道的平面图及剖面图、立井刀式环形井底车场、斜井井底车场的平面图 (5) 宁煤培训中心模拟现场实践 在宁煤培训中心首先由现场解说的老师进行了详细细致的安全教育并对培训中心的综采工作面设备及采煤工艺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模拟巷道里由解说老师详细介绍综采工作面运输系统、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综掘设备及

4、生产工艺、液压支架及泵站的知识了解了巷道的通风系统、风门的作用以及瓦斯断电仪器的作用并逐个介绍各零件的运作原理和所起的作用使我们收益颇丰。最后培训中心的老师启动整个工作面机器并由2、3名学生辅助操作机器运转让我们对矿井的运转进行了全面了解巩固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知识。第三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地层凤凰山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晋城矿区东部,井田内广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基岩出露面积约占井田面积的25,主要分布于中南部的山梁及部分沟谷地段,大部分为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中、下部地层。现结合区域资料与钻探资料,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 奥陶系中统(O2)1.下马家沟组(O2

5、x)以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下部夹泥质灰岩和含石膏的泥质角砾状灰岩,中下部岩溶发育,呈蜂窝状小溶洞相互连通,一般可见岩溶比较发育的层段13层,溶洞内可见黄褐色沉淀物。最高的岩溶层距奥灰顶界264.27377.00m,岩溶层段总厚8.7064.59m,平均31.69m。本组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78.32m。2.上马家沟组(O2s)以浅灰深灰色致密性脆的厚层状石灰岩为主,次为泥质灰岩,具方解石细脉。本组厚177.04254.13m,平均207.96m。3.峰峰组(O2f)以深灰色坚硬致密的厚层状石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为主,砾石成分较复杂。本组厚42.7986.13m,平均68.38m。出露于白马寺逆冲断层

6、以西。二、 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以灰白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局部夹薄层灰岩。为一套以泥岩为主的泻湖海湾相沉积。底部为山西式铁矿。本组厚4.0622.25m,平均9.65m。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灰岩中产较丰富的动物化石:2.上统太原组(C3t)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煤层组成,属三角洲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含煤11层,一般68层,可采2层(9号、15号)。含石灰岩510层,一般5层。本组厚59.7398.77m,平均83.23m。底部以K1砂岩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三、 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P1s

7、)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白色深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煤层组成,属三角洲平原和泻湖、湖沼沉积。一般含煤4层,其中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本组厚46.9478.22m平均64.25m。底部以k7砂岩与太原组呈整合接触。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由灰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局部夹12层煤线及铁锰质结核。属淡水的浅湖滨湖相沉积。顶部含铝质泥岩,富含鲕粒,俗称“桃花泥岩”,层位稳定,分布广泛,是良好的标志层。底部为灰、深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K8)。本组厚68.2297.53m,一般78.12m。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本组属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

8、。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三段:一段(P2s1):井田中部广为分布。由黄绿、灰绿、紫红色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底部为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K10),泥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厚72.1090.01m,一般85.78左右。二段(P2s2):井田内广泛出露。由杏黄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数层中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中部夹厚00.50m的锰铁矿层。本段厚90.6098.31m,一般96.51m。三段(P2s3):出露于井田山梁处。以灰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薄层状细粒砂岩。顶部泥岩中夹燧石条带。因受剥蚀,所见最大厚度为23.00m左右。四、 第

9、三系上新统(N2)由红色粘土和亚粘土组成。土质细腻,塑性好。含锰铁质结核。厚01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五、 第四系(Q)1、中更新统(Q2)由红色亚粘土、砂砾层组成,砂砾层呈半胶结或不胶结,分选不良,磨圆度差。厚025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上更新统(Q3)由黄色、灰白色、灰黑色亚粘土、亚砂土及砂土组成,垂直节理,含多量腐植质及钙质结核。厚015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3、全新统(Q4)分布于较大沟谷之中。由亚砂土、砾石组成,分选不好。厚01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第二节 含煤地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C3t)和下二叠统山西组(P1s)。

10、一、太原组(C3t):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 、煤层组成 。含煤11层,每层石灰岩之下均有煤层赋存,是良好的对比标志。本组厚59.7398.77m,平均83.23m。据岩性、岩相组合可分为三段:(一)一段(K1砂岩底K2灰岩底):厚度4.5016.90m,平均8.54m。1、K1砂岩:厚02m,平均0.80m。灰深灰色细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坚硬。在本井田不甚发育,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泥岩。2、K1砂岩顶15号煤层底:厚09.40m,平均4.27m。灰色铝土质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构成15号煤的直接底。3、15号煤层:俗称“臭煤”。厚1.355

11、.50m,平均2.33m。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本段主要为泻湖、潮坪、潮道及沼泽沉积。(二)二段(K2灰岩底K4灰岩顶):厚度22.8342.12m,平均31.90m。4、K2石灰岩:厚1.2817.85m,平均9.11m。深灰色,致密性脆,夹燧石条带,中部含泥质。裂隙中充填有方解石细脉。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厚度大且稳定,是岩、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之一。5、K2灰岩K3灰岩底:厚2.1017.05m,平均5.18m。上部为灰色细粒砂岩,含石英、云母及黑色矿物;中下部为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夹煤线,有时相变为细粒砂岩或粉砂岩。顶部夹00.50m煤线(13号煤),极不稳定。6、K3石灰岩:厚0

12、5.50m,平均2.68m。深灰色,致密坚硬,偶夹燧石条带,含黄铁矿。裂隙被方解石充填。产动物化石。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7、K3灰岩顶K4灰岩底:厚4.1027.28m,平均8.46m。深灰灰黑色细粒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顶部含不稳定的11号煤,厚00.46m。中部含不稳定的12号煤,厚00.44m。8、K4石灰岩:厚04.99m,平均1.48m。深灰色,坚硬致密,质不纯,具星点状黄铁矿。有时相变为泥岩。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本段主要为下三角洲平原前缘和碳酸盐台地沉积。(三)三段(K4灰岩顶K7砂岩底)9、K4灰岩顶9号煤层底:厚0.6612.33m,平均2.51m。灰黑色砂质泥岩,炭质高岭石粘土岩

13、,遇水易软化膨胀。10、9号煤层:俗称“半香煤”。厚0.806.00m,平均1.70m。黑色,以半亮煤为主。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11、K4上石灰岩:厚03.65m,平均0.96m。深灰色,为9号煤直接顶,不稳定,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12、中粒砂岩:厚3.7713.71m,平均6.21m。灰深灰色,上部夹砂质泥岩。13、砂质泥岩:厚0.822.50m,平均1.12m。深灰灰黑色。14、8-2号煤层:厚00.50m。15、砂质泥岩、砂岩:厚1.155.20m,平均2.78m。下部为灰色细粒砂岩或中粒砂岩;上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底部有时含不稳定的石灰岩或泥质灰岩。16、8-1号煤层:厚0

14、0.45m。17、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厚8.7323.21m,平均12.72m。灰黑灰色,底部有时含12层很不稳定的石灰岩(K5下)。18、7号煤层:厚00.45m。19、K5石灰岩:厚0.4010.89m,平均3.58m。深灰色,致密坚硬,含方解石脉及小斑晶,产丰富的动物化石。层位稳定,为良好的标志层之一。20、K5灰岩顶K6灰岩底:厚2.1313.28m,平均9.57m。以灰黑色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及细粒砂岩。顶部有一薄煤(5号煤),厚00.40m。产植物化石。21、K6石灰岩:厚03.02m,平均0.86m。深灰色,夹似层状燧石。不稳定,有时相变为细中粒砂岩、砂质泥岩或硅质层。22

15、、K6灰岩顶K7砂岩底:厚0.497.42m,平均4.37m。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薄中厚层状,中部夹一层不稳定薄煤层(5号煤层),含植物碎片化石。本段又可分为三个层段,即K4顶K5顶、K5顶K6顶、K6顶K7底,前两部分为完整的海退海进层序,后者与山西组构成一个海退型层序。K4顶K5顶属三角洲平原前缘及局限台地沉积,煤层发育与三角洲河道的迁移废弃关系密切,9号煤层为发育在三角洲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沉积,一般在支流间湾处发育较好,废弃河道上煤层较薄。K5顶K6顶属低能的河口湾、潮坪、泻湖沉积。K6顶K7底前三角洲沉积。本组总的说来,属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台地相沉积。K1砂岩为分流河道沉积,向上逐渐过渡到泻湖、湖沼环境,最后形成闭流沼泽,发育了15号煤层。由于水流不畅,处于还原环境,利于黄铁矿的形成,所以15号煤含硫量较高。随着海侵范围逐渐扩大,三角洲停止向前生长,破坏了三角洲平原的发育,形成了碳酸盐台地相沉积。以后海水退却,岸进作用加强,碳酸盐台地逐渐变成以河流搬运为主的三角洲相沉积,其顶部为三角洲泥炭沼泽沉积,形成一些厚度不大、层位稳定的煤层。当海侵开始,又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