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6707913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急诊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急诊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急诊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医急诊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医急诊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急诊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急诊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急诊学的特点第一节基本特点 1病性的急危性发病快、传变快、病情重2证侯的整合性整体观 3病机的衡动性动态变化、调整阴阳 第二节 病机特点一、脏器藏真受伤脏器 脏腑;脏真 维持脏腑基本功能活动之气邪盛正弱脏器、脏真之气受损元真之气郁痹不畅,血脉壅滞精气神败 伤危重证候二、气血精神受损 中医急诊疾病的顺、逆由气、血、精、神的盛衰决定 气气结、气耗、气虚、气散、气脱血血溢、血热、血瘀、血虚精精亏、精脱、精亡 神扰神、失神、败神三、升降出入失常气机的升降出入,五脏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行,其枢轴源于中气,即胃气。升 降出入正常,则人生化正常,急诊病机的关键四、邪剧正不胜 邪气壅盛,脏真失守,精、气、神逆

2、乱,痰、瘀邪剧正不胜 第三节发病传变特点 顺传者,邪气不盛,正气尚能胜邪,其势较缓。多按照疾病的普遍规律有序 相传。逆传者,正气衰惫或邪盛毒剧正,气不支,防御无力,邪毒直中脏腑, 使脏器受损,藏真受伤,病势突变,凶险难复,且不按疾病的普遍规律发展 变化。急症中常见逆传者急。症病因或正气大衰或邪毒急盛易,出现直中等。 第四节 中医急诊的治疗原则一、基本原则:明辨虚实 权治缓急;动态观察 辨证救治;己病防变 随证 救治二、常用三法:扶正法、祛邪法、扶正祛邪第一章 急危重症 第一节脱证 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 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

3、病证“脱。”之名源自灵枢血络论本病为元气不足,营卫失和邪毒内侵,或伤津耗液,损 精亏血,脱气亡阳,以致五脏败伤,阴枯于下,阳尽于上,上引下竭,阴阳 互不相抱五络俱衰。属急危重症。西医学各类休克可参考本病救治。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疾病诊断要点 1起病急骤,每见于久病体虚,亡血脱液,暴吐暴泻,热毒内陷,严重烧伤者。2神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或灰白或紫赤语,声低弱,息微而促,大 汗淋漓,尿少或无尿,舌淡白而干,脉沉细数,甚则卒然昏仆,目台口开, 二便自遗,手撒肢冷,脉芤或伏。二、证候诊断要点 1气脱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2阴脱 神情恍惚,面色潮红,口干

4、欲饮,皮肤干燥而皱,舌红而干, 脉微细数。3阳脱神志淡漠,声低息微,汗漏不止,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润, 脉微弱。甚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四肢逆冷,二便失禁, 舌淡而润,脉微欲绝。三、鉴别诊断要点1神昏以神志不清为特征。可突然出现,更常见于慢性疾病过程中渐 次出现,多见于内科杂病危重阶段,发病前可有头昏,恶心,呕吐,心慌, 气急,肢麻,偏瘫,尿少,尿闭,浮肿等症状。2厥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常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一般移时苏 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实证居多。脱常有大汗淋漓,目合口开, 二便失禁,脉微或伏,不一定有昏仆,四肢厥冷。厥脱可以同时出现。3中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急

5、性起病,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 语不利,口舌歪斜为主症。4、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分为阳闭阴闭、阳闭, 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阴闭,面 自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脱证: 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股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出,二使自遗,鼻息低微, 为危候。四、相关检查:常见血压下降,脉压缩小脱液时,红细胞压积升高、失血 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可降低。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脱证是临床急危重症应,立即进入抢救程序, 予吸氧,鼻饲,静脉给药,针灸等综合救1治。鼻导管或面罩吸氧224 小时监

6、测神志、呼吸、血压、心率。 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扩,容基础上适可 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二、辨证救治 本病属内科急危症,为阴枯阳竭,阴阳不相维系之象。治疗上应益气回 阳救阴,急固其本。1气脱 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 淡,苔白润,脉微弱。【证机】真气亏虚,散乱欲脱。【治法】益气固脱。【处理】(1)方药:独参汤:药用人参,亦可以党参、 黄芪代之。加减法:若喘脱,加五味子;汗漏,加煅龙牡、五味子、黄芪; 二便不禁,加附子、肉桂。2阴脱 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心烦潮热,口干欲饮,便秘少尿,皮 肤十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证机】真阴枯竭,虚阳欲脱。【治法】

7、救阴固脱【处理】(1)方药:生脉散。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加法:虚阳上浮 而见潮热、心悸,加生牡蛎、鳖甲、五味子以滋阴摄阳;口干咽燥加石斛、 花粉、玄参养阴生津;便秘加麻仁、玄叁、生地增液润肠。3阳脱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心慌气促,声短息微四肢逆冷, 二便失禁,舌卷而颤,脉微欲绝。【证机】真阳欲脱。【治法】回阳救逆。【处理(1】)方药:参附汤。药用人参、附子。加减 法:若汁脱不止,加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心悸胸闷,加磁石、薤白; 四肢逆冷,加桂枝、当归;气促加五味子、黄芪。预防与调护一、调护1绝对卧床休息,采用头低脚高位,忌搬动。呕血或咯血者应注意清除 口鼻腔血块、分泌物,以防

8、窒息。2神志小清或烦躁者,床边应有专人看护,防止意外伤害。3建立特别护理记录注,意神志、面色、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出 汗、二便、舌苔、脉象情况。如无尿,注意膀胱是否充盈。尿潴留者可予 针灸或热敷或点按关元、中极穴。4保持室内安静、通风、温暖。保持皮肤、口腔清洁。肤冷者,可灸关 元、三阴交,并按摩四肢。5脱证纠正后,可于人参养荣汤、归脾汤善后处理。二、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给予健脾益气、收敛止血、调补阴阳、清热解毒 等法。2调摄情志,疏通气机,避免肝气滞久,化生肝火,动血伤阴。3节 制饮食,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以,防睥土受损,气血乏源。4年老久病, 命火虚少,应避免过劳及寒冷刺激,因劳

9、则耗气,寒则伤阳,终成阳气欲脱 之象。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由严重感染、严重免疫紊乱、创伤、烧伤以及 各种休克所引起的,以严重生理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其临床特征是多 个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严格来讲,是在严重感染、 休克、创伤及重症胰腺炎等疾病过程中,病在24h以上,出现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性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 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急性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 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病临床证候因原发病不同而变化多端,但临床上可根据其病机变化的特点 归纳为虚实两

10、类,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表现为邪盛正不虚的病理变化,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逐渐表现出虚实夹杂的复杂证,进一步发展为正脱邪退 的危重状态,最后由此而引起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早期:实证可表现为气血两燔证和阳明腑实证。呼吸急促,壮热躁动,肌肤 发斑,或出现呕血便血,或大便秘结,或腹胀,神昏谵语,舌红或红绛或紫 暗,舌苔厚腻或较燥,脉象沉实。中期:病变虚实夹杂,更为复杂,既有正气不足的一面更,有邪气亢盛之象, 临床上往往因此而掩盖正气不足之象。寻求“虚证”。表现为呼吸急促,汗 出渐多,但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舌质逐渐变淡,腻苔及水滑苔渐现,脉也 逐渐变虚。晚期:正脱邪退,一派脱证。呼吸急促,神志淡漠,声

11、低息微,汗漏不止 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或突然大汗不止,神情恍惚,四肢逆冷, 二便失禁,舌卷而颤,脉微欲绝。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心衰的鉴别诊断 心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史:多有心系疾患;严重感染、急性创伤、脱证、急性脾心痛等 发病:急剧,端坐呼吸;较急,能平卧咳痰: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早期痰少,合并感染者可有痰 体征:两肺有大量湿啰音;湿啰音较少X 线胸片:心脏扩大,肺上叶血管扩张,蝶形阴影自肺门向周围扩散, 支气管充气征少;心脏、肺门不大,双肺浸润阴影,支气管充气征多 见。治疗反应:对强心利尿及扩血管反应好;对治疗反应差吸氧反应:可纠正低氧血症;无法纠正低氧血症治疗原则主要为祛除病因

12、、抗感染、改善氧合和组织氧供,纠正水、电解质 紊乱和酸碱失衡以及支持治疗,为肺损伤的自然修复争取时间。第四节神昏神昏指由多种病引起心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为特 征的急危重症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 的症状之一。现代急诊医学中的昏迷可参照本病进行救治。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疾病诊断要点 1病史患者常有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如史高热、急黄、中暑、中风、 肺衰、消渴、鼓胀、痫证、中毒)。等2发病特点多出现在多种疾病的危重阶段,突发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逐渐出现。3症状特点神志不清甚,者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可,伴见抽搐,喉中痰 呜,瞳仁或小或大,口唇紫绀,舌质红或紫暗

13、,苔黄焦燥起刺,或白腻,或 见少苔,脉象沉实、弦滑、数为主,或大而无力、细弱。二、证候诊断要点本病因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神机受损而致。临证可见扰神: 多见于邪陷心包、腑热熏蒸、瘀血阻窍等证型;蒙神:多见于痰浊蒙窍、痰 热互结、风痰内闭等证型;败神:多见于阴竭阳脱的证型呈现病性由实到 虚,病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常见于多种疾病的危重阶段,病在心脑,关 乎五脏,病性有虚实之分,早期实证与虚实兼央多见,晚期则见虚证。1邪毒内闭神昏,高热,烦躁,二便闭结,舌红或绛,苔厚腻或黄或 白,脉沉实有力。2内闭外脱神昏,面色苍白,身热,肢厥,呼吸气粗,目闭口开,撒 手遗尿,汗出粘冷,舌红或淡红,脉沉伏

14、,虚数无力,或脉微欲绝。3脱证(1) 亡阴:神志不清,皮肤干皱,口唇无华,面色苍白或面红身热,目 陷睛迷,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或绛,少苔,脉芤或细数或结代。(2) 亡阳:昏愦不语,面白唇紫,气息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二便 失禁,舌淡润暗,脉微细欲绝。三、鉴别诊断要点 厥证:由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以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 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其特点虽有神识 不清,但短时间内逐渐苏醒,无明显后遗症。四、相关检查1常规检查(1) 血、尿、粪的常规榆.查(2) 血液生化检测,如电解质、血糖、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 血氨、血清酶等。(3) 细菌、

15、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检出,有病因诊断意义。 2特殊检查当临床提示某脏器的病变时,必须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以 帮助了解病变部位及性质如肝、肾、肺功能测定,心电图,X线片或造影, 放射性核素扫描B型超声波,CT等,对于脑部病变常规的脑脊液检查及 头颅CT、MRI是必要的。急救处理 神昏属重危之候,一旦发生,当以开窍醒*抻*。为属于闭证,以开闭通 窍为主,阳闭用凉开法,阴闭用温开法。待神志清醒后再图治其。本此外在 辨证时必须掌握闭脱的主次以,闭证为主而兼见脱证者当,以祛邪开窍为主, 兼以扶正,注意祛邪而不伤正;若以脱证为主,兼见闭证者,当以扶正固脱 为主,兼以祛邪。一、常规处理1生命体征监护 2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体温, 吸氧3支持疗法二、辨证救治(一)邪毒内闭 神昏,高热或身热不扬,烦躁,或见谵语,二便闭结,舌红或绛,苔厚 或腻或黄或白,脉沉实力。【证机概要】邪毒内阻,神明被蒙。【治法】清热化痰,开闭醒神。【处理】(1)方药:菖蒲郁金汤,药用:石菖蒲、炒栀子、鲜竹叶、丹皮、郁金、 连翘、灯心、竹沥。加减法:热甚入于营血分者可,与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腑实内甚者, 加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若夹有瘀血者,用桃仁、红花。(二)虚证(脱证)1亡阴 神志昏迷,皮肤干皱,口唇干燥无华,面色苍白,或面红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