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6662655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注释):管仲、隰(x)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迷惑失道:迷惑而找不到归途。掘:挖。1解释下面子中加点的词。A春往而冬反( ) B迷惑失道( ) C遂得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译: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译:_3文中故事是成语_的

2、来历,现在比喻_2. 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1)念无与为乐者(_) A想念。 B想到。 C想法。(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 A成功。 B终于。 C于是。2(提取信

3、息)用“”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_3. 文言文阅读。神农化民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选自白虎通义(注释)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食:吃。至于:到了。因天之时:顺着天时。因

4、:顺着。耒耜(li s):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故谓:所以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_)(2)故谓之神农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谓之神农也。_3从本文中可知,神农为什么教民众农作?_4神农氏不但是传说中农业的发明者,还是医药的发明者,你还知道哪些与神农氏有关的故事?请简述故事情节。_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

5、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A.其他人B.北人C.问者D.北人和问者2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3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B.菱角属于土产品。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4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5.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 楚人涉江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6、”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涉:者:其:自:坠:于:遽:契:是:2写出句子的意思:遽(j)契(q)其舟:_不亦惑乎!:_3故事说明了_的道理。6. 阅读与理解。讳输棋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

7、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注释)讳:忌讳。和:和棋,平局。1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次日(_)胜负何如(_)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讳输棋,文中哪一句话的内容最能体现题意?请用横线画出来。3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简要评价。_7.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足跌没水中(_)众皆弃去(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与群儿戏于庭(_)(2)众皆弃去(_)(3)光持石击瓮破之(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足跌没水中。(_)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

8、石击瓮破之(_)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_)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8. 文言文阅读。宋人戒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_)(2)以示玉人(_)(3)故敢献之(_)(4)皆丧其宝也(_)2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

9、,皆丧宝也。_3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_4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_9. 文言文阅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而邻人之父亦云(_)(2)暮而果大亡其财(_)2翻译下面的句子。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_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

10、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孤:_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或:_ 沃:_食不给给:_乃至被谗受贬谗:_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_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推敲岛初赴举京

11、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宇,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岛/初赴举/京师B.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C.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D.遂/与/并普而归2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炼之未定B.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C.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D.杨氏之子3文中的“岛”指的是_。这篇短文意在赞扬_。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园中有金有父子二人,居小村,营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謂子日:“园中有金。”言讫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帐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注)营:经营,管理。谓:告诉,说。讫:完结,终了。属:类,类别。1翻译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