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习惯的种子 改变孩子的一生(古浪县海子滩学区 ,海子,733111)摘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因来自不同的家庭而表现出很大差异因此,应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关键词:学习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 家校共育 赏识鼓励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变成人的潜在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是他们日后独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因来自不同的家庭而表现出很大差异。
因此,应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道德行为习惯一、案例简介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样,王勇小朋友也是今年刚刚入学的小男生,六岁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可是很快我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开学第四周星期一上课时,他的同桌在我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举起手来说:“老师,王勇睡着了我走到他的座位旁把他叫醒,并告诉他上课要认真听课,注意力要集中,他坐正了令我没想到的是,时间过了不到五分钟,当我再次走到他身旁的时候,发现他把铅笔尖戳进橡皮里,不停地转动,玩得非常陶醉于是我轻轻敲了一下课桌,给他一个严厉的眼神,他似乎领悟到了我的用意,终于坐端正了,就这样这节课在停停讲讲中结束了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发现王勇同学每节课上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总是超不过五分钟,坐姿极不端正,有时甚至盘腿坐在凳子上,一块碎纸片、一块橡皮、半截铅笔……都是他的好玩具由于他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上讲解的一些内容他一知半解,做作业时书写不仅粗心,而且速度很慢,很令我费心可有一次下课时,我让组长发本子,话音未落,他已跑我面前,兴奋地说:“老师,让我来,让我来!”本来我打心眼里不想让他来发放作业,可是又一想,为了不打消他的这份热情,我还是点了点头,他很快的把作业放到了每位的同学桌子上,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二、调查分析1.王勇的父亲在工地打工,早出晚归,中午又不回家,无暇照顾到孩子的学习该生母亲没有工作,文化水平相对低下,缺乏教育孩子的理论和经验,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没有能力去检查和监督2.家中缺少孩子学习的氛围,奶奶对其过分娇惯,看电视成了他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他对家庭作业敷衍了事,乱写一气,甚至不写,每天晚上看电视到很晚,作息没有规律三、主要做法1.与家长沟通,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孩子能有好的习惯,我和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进行沟通,共同分析该生目前的状况以及应对措施要求家长经常督促孩子的学习,共同探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对策,形成教育合力,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2.赏识鼓励,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在提出一般性问题时,我优先照顾到这位同学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只要他有一点成绩,就给予表扬、肯定这样,使他能直接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怀,又能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班级的日常事务中,我尽可能让这位同学去负责,一来可以让他尽可能的表现自己,增强他的自信心;二来让他有事可做,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对于一个学生,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处理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可能忘得一干二净了,而亲身感受这种体验的学生却一辈子也忘不了。
赏识激励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这种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3.发挥集体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如果一个学生颇受鼓励,他就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学生常经讽刺,他就学会自卑,如果一个学生倍受表扬,他将学会感激为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鼓励其他同学多与该生接近,多与他交流,大家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真诚地与他交朋友,让他增强自信心,使他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愉快地生活让他明白自己也是这个大家庭中一员,是班级的小主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四、基本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勇同学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作业比以前工整了,上课也能专心听讲,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而且比以前更自信了但是,我对于取得的这点进步还不能够满足,还需要继续对他进行长期引导,让他养成更多的好习惯五、我的反思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外面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家长的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的影响,学校管理是否科学也不可忽视这就要求师长懂教育和心理规律,又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要求要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外因固然重要,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学生自身决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及行为都影响其习惯的形成所以,应首先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问题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大作用,就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这种积极情感作用下容易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配合以行为和智力操作的训练,慢慢就会克服掉旧的动力定型,形成新的良好的动力定型好的习惯形成了,学习成绩必然随之而得到提高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极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又是他们形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身为小学教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要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尤为重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小抓起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很不容易,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力,老师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纠正一个不良习惯更是难上加难。
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人几天养成的不良习惯,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彻底改掉的确,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尽管天真活泼、聪明可爱,但在他们身上,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缺点如:上课时随便讲话,东张西望;随便下座位,随手扔纸片;乱放学具,作业拖拉等等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纠正起来非常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能及时的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耐心的引导这样持之以恒,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身因此,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很多时间也在纠正不良习惯既要塑造他们,又要改造他们,既要做好“园丁”,又要做好“医生”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