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6495265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曾在本院“治愈”出院的12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同时接受1年的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采用PANSS-EC调查问卷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PANSS-EC评分为(6.31.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3)分,研究组的监护率规律服药率社会参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R473.2A1674-4721(2017)10(a)-

2、0064-0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luenceofhospital-communityintegratedprevention,treatment,andnursingonrehabilitationofcommunity-basedpatientswithseverepsychoses.MethodsFromMarch2015toMarch2016,120patientswithseverepsychosishavingbeen“cured”inourhospitalanddischargedfromourhospitalweredividedi

3、ntoresearchgroup(n=60)andcontrolgroup(n=60)inrandom.Inthecontrolgroup,psychotropicdrugswereused,whileintheresearchgroup,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thehospital-communityintegratedprevention,treatment,andnursingfor1yearwasadded.PANSS-ECscoreandquestionnairewereusedtoevaluateandcompare.ResultsAfter1ye

4、arintervention,thescoreofPANSS-ECwas(6.31.71)pointsintheresearchgroup,anditwasmuch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12.11.3)points.Intheresearchgroup,monitoringrate,rateofregulartakingmedicine,andsocialparticipationratewereallmuchhigherthanthoseincontrolgroup(PKeywordsCommunity;Severepsychosis;Hospital

5、-communityintegratedpreventionandtreatment;Rehabilitationnursing各方面?稻菹允荆?精神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因而精神康复服务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其发病时容易产生冲动伤人自杀放火等肇事肇祸行为,严重妨碍社会治安2针对罗定地区的风俗习惯对疾病的认识接受程度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单纯药物治疗已不能满足本地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需求个案管理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管理模式,对医疗结局具有良好成效,是21世纪健康管理与服务的趋势,因此,探讨开展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监护率规律服药率社会参与率复发率及肇事肇祸

6、率等的影响极为重要如何在社区中管理精神病患者及如何为其提供方便合理和高效的服务值得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曾经在本院“治愈”出院的患者120例,其中男93例,女27例,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标准入院后经系统的药物治疗“治愈”出院的患者入选标准:平均接受教育年限为(8.22.13)年,年龄1862岁,平均(396.28)岁,目前与家属一起生活在罗定市的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的理解接受能力;取得与患者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的患者;有严重的人格障碍心理扭曲汹酒药物滥用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7、照组研究组,各60例研究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1862岁,平均(388.2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2.27)年;均来自罗定的各个乡镇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960岁,平均(378.6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1.83)年,均来自罗定的各个乡镇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地域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1.2.1研究工具患者一般资料调查信息表,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宗教信仰联系方式体重婚姻状况家庭背景等;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PANSS兴奋因子(PANSS-EC)3;自制调查问卷1.2.2方法研究组实行医院-社区一体

8、化防治康复护理工作模式,形成以政府组织精神病专科医院为技术骨干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患者家庭为依托的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网络对照组只提供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确定重性精神病患者对象:由本院医护人员在当地派出所及居委的协助下到患者家中排查确诊,并作好登记实施惠民措施:对家庭有经济困难的由政府出钱送患者到专科医院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治疗,病情稳定后送回家由其家属监管看护并到社区医院继续免费接受康复治疗为患者建立个案管理: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建立疾病档案,定期电话随访4,做好随访登记,与家属联系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通过电视网络或现场授课宣教精神疾病

9、知识,讲解引起疾病发病的诱因,使患者或家属尽量避免这些诱因的发生;发病的临床表现应用药物治疗时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出现精神症状及药物副作用后应如何处理及预防等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发放精神卫生疾病宣教资料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定时免费向患者发送药品,向家属或患者讲解长期服药的重要性,服药的方法,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监管等,使家属或患者对药物有一定的认识于入组前及干预2个月5个月8个月和1年后对两组进行PANSS-EC等相关临床表现调查及评定由经过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进行评定1.3观察指标PANSS-EC评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严

10、重;参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实施5的评级标准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评级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输入微机,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2结果2.1两组干预前(入组前)后PANSS-EC评分的比较入组前,两组的PANSS-E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PANSS-E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两组干预后相关指标的比较研究组干预1年后的监护率规律服药率社会参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1、P2.3两组肇事肇祸率的比较研究组干预1年后的肇事肇祸率低于对照组(P3讨论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病,病情易反复,所以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每?患者出院后都要回归社会,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程度直接影响其回归社会的能力如何提高患者院外治疗效果是精神卫生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6社区是精神病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精神卫生服务的目标是将医院为中心的服务转向以社区为中心7社区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医院提供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有家庭访视精神卫生知识讲座职业康复日间康复社交技能训练等8-9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康复质量的好坏,对改善患者社会功能能否早日回归社会影响更大,因此,在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为其提供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使患者康复出院后得到全面的身心护理国内外许多报道证明,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从表123中得出,经过“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监护率服药率社会参与率等都明显升高(P综合所述,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可缓解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规律服药率社会参与考率家属的监护率,减少疾病复发肇事肇祸的发生,对减少社会危害改善社会功能具有显著意义但社会对精神病诊治的认知仍有待提高,开展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十分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