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647826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广发中心学校 李香梅一、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我先讲一个课例:我听了这样一节语文课。教师讲的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卢沟桥的狮子。课文讲到:“卢沟桥的狮子很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楚。他们的样子各不相同。许多大狮子蹲坐在石柱上,有的昂着头,好像在朝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在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倚在大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轻轻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很不容易数清。因此,北京流传着这

2、样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在教学时,教师在理解“大小不一”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课件出示文中原句:“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楚。”先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小”。 教师提问: 你见过的东西中有什么是几厘米的呀?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 让学生用手比一比几厘米有多小。学生说:我用的橡皮,有几厘米;学生说:我用的铅笔也是几厘米;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依然采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几十厘米大的东西,用手比一比再让学生读一读原文等,感受大狮子的大。 学生说:我用的桌子宽有几十厘米; 学生说:教

3、室的黑板有几十厘米;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大小不一”, 教师:卢沟桥上的狮子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书上有一个词语就概括出了狮子的这个特点,是哪个词? 学生说:大小不一。教师板书:大小不一。 在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时, 教师采取了师生共读的方式,教师引读“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学生跟着读下面几句话:“许多大狮子蹲坐在石柱上”然后,让学生感受这段文字就是围绕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句话写的。 最后,教师说:“石狮子的形态真是多种多样,每只和每只都不一样,书上有一个词就是说石狮这个特点的,那就是学生说“形态各异。”教师板书“形态各异”一词,并让学生说说“异”的意思。

4、异就是不同的意思。 学生到底是否真的理解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意思了呢? 课下,我走访了这位教师,想听听他是怎样想的。 教师谈到:在处理大小不一这个词时,教师认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课文的阅读中,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对“大小不一”一词有了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使词语的理解不空洞。把字词的教学与阅读理解巧妙结合,事半功倍。 在理解形态各异时, “形态各异”是新词,“异”是生字,把对词义和生字字义的理解放在课文的学习中,有益于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 教师认为,在低年级字词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字词句意思的方法,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语。要想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基础,只

5、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有利于积累和运用,而且能够运用才是真正做到了积累。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基本方法。 “举世闻名栩栩如生、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巧妙地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在第二课阅读理解课文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课文对卢沟桥狮子的介绍与描绘中,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非常有趣。 听了教师的想法之后,我们和讲课教师交换了意见,进行了一次探讨。 首先,教师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十分清楚的。如,注意了在阅读中对字词句的深入理解。在低年级字词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字词句意思的方

6、法,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语。要想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基础,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有利于积累和运用,而且能够运用才是真正做到了积累。 其次,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时,有很多好方法。比如,在理解“石狮子大小不一”时,让学生联系见过的东西,把石狮子的大小理解与见过的东西相联系。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词的意思。在理解“形态各异”时,不仅注意了词的意思,还注意了异在词中的意思。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了在反复的阅读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接着,对教学中的具体环节提出了探讨的问题。 (一) 怎么理解“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及在文中的作用。 建议: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

7、潜能,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感悟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在现代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自我主动学习的愿望。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情感的培养。如果,在教学“大小不一”等字词时,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会更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二)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角色,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搭设平台。将教师的引导转移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感悟方面上来,让学生在多次的语言感悟训练中,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些词语的理解,不是教师

8、告诉他词语的意思,而是学生自己感悟理解到后的一种体会、醒悟。在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呢?学生读了课文,就会有所醒悟,有大有小,大小不一样;什么形态的都有,个子样子不同等等。等到哪一天学生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用上这些词语。 这是一个课例。 在具体听课时,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看第二个课例。 课例二:一位教师在上卢沟桥的狮子指导学生学习“闻”这个字时,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识记“闻”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这个字。 学生 1说:我是这

9、样记的:“闻”是内外结构字,外面是个“门”,里面是个“耳”。这名学生是从汉字的字形角度来记忆的。 学生 2说:我是这样记的,问字里面的口换成耳就是闻。这个学生是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忆的。 学生 3说:我将门里面加了一个耳记住的。这名学生用加一部件的方法记忆的。 其他同学没有再说的了。 教师说:你们的方法非常好。我们来写一写这个字吧。谁来还说说,你怎么写好这个字? 学生说:先写门,再写耳。 教师说:看笔顺跟随表来写,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感受结构特点美。 教师示范。学生仿写练习。“闻”的教学到此结束。 回顾教师的教学环节,我们认识到,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词的能力培养,大胆让学生独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

10、法学习汉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了“闻”这个字。从学生识记“闻”字的方法看,给我们的感觉是学生识记的方法多是在字形的记忆上。重点认识的是闻字的字形。“闻”这个字的字义是什么呢?为什么是由门和耳组成的呢?这就需要教师强化一种字义教学的意识。 汉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字义教学是字词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再追问一下,为什么是“耳”不是“口”呢?既了解了字义,又区分了字形,还与一些形近字进行了区分,如“问”。避免了学生今后“闻”、“ 问”在书写时的错误。还可以让学生读读“闻”所组成的词,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等等。 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对字音、字形的机械记忆上,忽视了对字义的理解。

11、还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牢固记忆,加大了书写的力度,让学生在反复的书写中提高书写的正确率,减少错别字。 尽管教师们采用了诸多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毕业,依然存在着错别字问题,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等问题。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被动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缺少责任感。 种种现象说明,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教师们不缺乏教学理念,缺少的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方式的教学策略。有必要来实践研究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二、 字词教学的相关理念。 针对教学理念,我们有必要再次重温。 1 、对中华汉字的理解。 汉字是表意符号,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意思,随着字义的演变,一个汉字还有多个意

12、思,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上讲,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必然既有音又有义。它是一个音形义的结合体。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术词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2 、对字词教学的理解。 我们所说的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教学,应该贯穿小学甚至初中、高中各年段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识字中、在阅读中、在习作中体现着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体现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教学。 3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13、 课标中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时间内都要学习字词,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要认识 3000多汉字,会写的字达 2500个。这是数量上的标准。还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各学段识字与阅读、习作等与字词教学有关的目标是: 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个会写。能用音序和部首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

14、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个,其中 20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个,其中 2500个左右会写。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课程标准中对字词教学提出了多维目标要求,先是喜欢识字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养成主动识字的学习习惯,再是独立识字的能力,理解词句、积累词句的能力,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等等。 由此可见,我们的字词教学就不能停留在字词的意思理解水平上,还应在积累词句的能

15、力,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上多下功夫,下大功夫。 三、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积累了很多好的方法。下面就介绍一些做法,仅供老师们参考、借鉴,从中受到启发,去粗取精,取长补短。 策略一 :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彰显汉字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不感兴趣,就不想学习,即使勉强的学习也会感到是沉重的负担。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学习字词时,关注的是汉字词的本身,如果学生感觉很难,没有意思,就不愿意学习。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国的文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如果教师在课堂字词教学中能够渗透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讲解一些学生不知道的造字规律,学生就能感受到有意思,愿意学习。 课例三:有位教师在教学小松鼠看错了一课,指导学生学习“松鼠”的“鼠”字时,松鼠是一种小动物,关于词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学生会因为这个字的字形记忆有困难而出现问题。怎么有效地记忆鼠的字形呢?教师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忆“鼠”字的?学生说,按结构记忆,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臼,下面是什么,学生就按数笔画的方法说了说。这时,教师指导学生联想老鼠的样子来学习,上面的“臼”就像老鼠的头,张开尖利的牙齿,下面从侧面看,就像老鼠的四条腿,最后一笔的斜钩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