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陵测绘生产实习个人实习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647663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陵测绘生产实习个人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十陵测绘生产实习个人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十陵测绘生产实习个人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十陵测绘生产实习个人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十陵测绘生产实习个人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陵测绘生产实习个人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陵测绘生产实习个人实习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本科生实习报告实习类型教 学 实 习题 目十陵生产实习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实习成绩2016年9月1日 2016年10月15日 / 目 录前 言1第1章 任务概况21.1测区概况21.2人员和仪器配置3实习配备使用的仪器31.3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31.4 依据规范及资料3(一)已有资料3(二)本次实习依据的主要规范:4第2章 平面控制测量51.1 作业方法52.2 GPS网的布设52.3 数据处理6第3章 高程控制测量83.1 实施方案83.2 数据处理10第4章 工程测量114.1平面控制测量114.

2、2 高程控制测量114.3 碎部测量13第5章 摄影测量实习145.1 实习任务145.2 实习用品145.3 像控点的布测155.4 像片调绘155.5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数字产品16第5章 实习总结18前 言这次实习是比以往的所有实习都要复杂和困难的,它综合了测绘这门学科所要实习的所有科目,包括控制测量,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以及碎部测量。而这次十陵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测绘工程专业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测量实习。本次测量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

3、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测量资料、识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第1章 任务概况1.1 测区概况图1-1 测区图如图1-1,十陵街道位于成都市区东部、龙泉驿区西北部,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大于6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5个行政村。截至2010年,户籍人口为71806人,常住人口约为15万。其中农村人口24909人,城市化率92

4、%。本项测量实习地点位于成都理工大学校本部以东,十陵镇以西,龙潭镇以南,成洛公路以北的区域,包括成华区、龙潭镇、保和镇、十陵镇等行政区划,面积约30km2,测区平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015 ,北纬304030,平均高程为500m。1.2 人员和仪器配置组名:第二组 组长:组员: 实习配备使用的仪器(1)GPS接收机:中海达GNSS RTK系统;(2)全站仪:徕卡Leica全站仪;(3)精密水准仪:拓普康Topcon;1.3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本项实习依据的坐标系统为国家2000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和校园独立高程系统。控制测量实习获得的成果即十陵坐标系是以10410为中央子

5、午线,平均高程为500m的3任意投影带地方平面坐标系。测区现有永久性控制点成果见表1-1和表1-2。 表1-1 已知平面点成果(54坐标系)点 名北坐标N(m)东坐标E(m)点 位G13395541.9370417816.4290六教顶楼永固控制点G23394567.9110417222.5750南校区主教学楼顶楼表1-2 已知高程点成果点 名高 程H(m)点 位备 注H1500.000南翼楼南门厅东侧(标石)校园系统H2505.142南苑路 博物馆恐龙厅墙根(标石)校园系统BM1500.958南翼楼西侧(标石)黄海系统1.4 依据规范及资料 (一)已有资料 (1)测区1:5000电子地图(1

6、984年测绘);(2)国家2000坐标系的已知点平面坐标;(3)校园高程系的高程数据(二)本次实习依据的主要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国家建设部、质监局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第2章 平面控制测量1.1 作业方法(1)按老师发下的数据进行选点,选出比较合适的控制点和新进点,然后

7、进行现场勘查,合适的点记录下来,不合适的点再重新选择。(2)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3)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4)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5)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2.2 GPS网的布设本次实际采用4201,4202这两个个已知点,4207,4205为高程控制所测的控制点,进行GPS联测.共布设GPS点8个,构成12个同步图形。如图2图2-1 GPS网型图(一) 天线的

8、架设(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天线高量取(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3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如表2-1表2-1 观察基本要求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时段长度min数据采集间隔 s1541.612010-30(二) 外业记簿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2.3 数据处理(1)基线解算软件:利用中海达软件进行处理。(2)网平差软件:中

9、海达软件。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整数解),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星历采用 GPS 接收机接收到的广播星历基线解算结果采用固定解卫星截止高度角 15删除的卫星或禁止作为参考卫星的数目不得超过卫星总数的 20%(3)结算结果如2-2表所示表2-2 GPS平差结果站点名N(m)E(m)U(m)中误差_N(mm)中误差_E(mm)中误差_U(mm)备注42013395541.9370417816.4290555.51500.00.00.0控制点42023394567.9110417222.5750527.70770.00.00.0控制点42033395474.4624420136.11104

10、95.53280.70.60.042043394285.8448419714.4109501.64470.80.70.042053395177.4692421098.0933503.51940.90.80.0备用 控制点 42063394487.6778420798.9965495.23820.90.80.042073395131.6497421434.8198503.32111.00.90.0控制点42083394316.2484421358.6726492.88621.00.90.0 我们这次只有两个控制点及4201和4202两个已知点,4207和4205是通过高程测量测出来的,实习要求用

11、三个点来进行GPS网平差,另一个用来检验所测是否合格。(4)所遇到的问题GPS平面控制测量中由于组员疏忽没有记清楚时间导致在关机的时候没有关,这时我们只有讨论多测了一个时段才让数据没有出错,这次GPS实习的任务也比较艰巨,测区离控制点较远,所以不得不布设很长距离的GPS网,导致走的路线很长,所以大家一致决定坐三轮车过去,虽然花费了一点钱但是能在一天将GPS测量完成,也是很不错的。这离不了大家的团结。第3章 高程控制测量3.1 实施方案(1)规划路线在进行高程控制之前必须进行现场踏勘,从学校已知高程点出发沿合理的路线沿路踏勘,排除不通视和不易行走的路线,最终到达先前预设的GPS控制点上,这次的高

12、程控制的路线有很长大约20KM的路程,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将路线踏勘了。(2)设备以及人员设备是电子水准仪一台,3m电子水准尺两根,脚架一个。成员5人;每人至少测量两公里的路程。3.2 测量方法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借助水准仪的水准器将视准轴整置水平以建立水平视线,根据水平视线在不同地点竖立的水准标尺上的读数,即可求得不同地点之间的高差,其最终目的是求得各水准点的高程,水准测量的工作程序是:水准测量路线的图上规划设计、水准点的选定、水准标石的埋设、水准测量观测、平差计算及成果表的编制。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1和表3-2。表3-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

13、长度(km)仪器类型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 线平地山地二2DS1因瓦往 返各一次往 返各一次三650DS1因瓦往 返各一次往一次DS3双面往 返各一次四1016DS3双面往 返各一次往一次表3-2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 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 低高度(m)基辅或红黑面读数较差(mm)基辅或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mm)二DS150130.50.50.7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DS31005100.23.05.0(1)出测前应进行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其中,DS1型水准仪的i角误差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2)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气泡,须严格居中。(3)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动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螺旋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4)仪器距离前、后视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其差应小于规定的限值。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与距离有关的各种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5)在两相邻测站上,应按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即分别按“后前前后”和“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在相邻测站上交替进行。这样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