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473008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开展调研报告为了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开展,增加信贷有效投入,本文以xx县金融对支持县域经济开展为例,谈一点浅薄的看法。一、xx县域经济20*年6月25日开展与金融现状一县域经济开展情况近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我县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开展,全县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市场日趋活泼、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加大,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26.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9亿元,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同

2、比增长18.6%。完成农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工业总产值4.58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同比增长35.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8.2%;地方财政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046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1926元。20*年一季度完成县内生产总值38241万元,同比增长4.3%;14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962万元,同比下降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620万元,同比增长125.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68万元

3、,同比增长17.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19万元,同比增长25.36%。二xx县域金融机构设置情况我县共有银行机构51个,其中农村信用社机构33个,邮政储蓄机构10个,商业银行机构7个,政策性银行1家。三xx融资现状由于没有融资担保体系,我县的企业开展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为主、部门协调为辅、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的方式,这些资金对于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来讲,只能是杯水车薪。四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情况截止5月底,我县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7106万元,比年初增加26731万元,增长16.67%;比去年同期11939多增14792万元含短期贷款余额65985万元,比年初增加5126万元;中长

4、期贷款余额121121万元,比年初增加21606万元,增长21.71%;比去年同期-560多万元增加22166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60693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2.44%,比年初增加5214万元,增长9.40%;农业贷款余额38009万元,占信用社贷款总额的62.63%,比年初增加3394万元,增长9.80%,比去年同期3031万元多增363万元。不可否认,在经济成分、经济结构多元化情况下,金融业对经济开展的支持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在我县县域融资市场不很兴旺的现实条件下,银行信贷作为县域经济融资的主渠道,贷款投放仍是衡量金融支持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连年增

5、长,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然而,与农村信用社相反的是,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贷款余额还是营业网点数都呈递减趋势,并且其贷款额的减少超过了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二、金融在支持县域经济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金融体系职能弱化,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开展的需要。我县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保险机构等,商业性证券、担保、信托投资和租赁等金融机构和效劳相对来说不够完善,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开展的需要。并且,现行的县域金融机构职能也正在逐步退化,在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信贷资源配置变异,贷款投放机构、贷款结构

6、、信贷品种、投放方式等极不平衡。从机构看:首先,作为县域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农业开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功能单一。农发行原本就只发放粮、棉、油收购专向贷款,对提升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其他方面资金支持力度微乎其微。再加上,随着其政策性金融效劳由封闭管理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及粮食购销进入市场的改革,购销企业失去了粮食收购流通环节的风险金补贴资金来源,这就加大了农发行存量贷款风险防范和增量贷款投放的难度。其次,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金融效劳功能在逐步萎缩,信贷功能逐步退化。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县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大幅精减,特别是农业银行90%的乡镇营业所已全部撤消,建行、工行分别仅在县城保存了一个营业

7、点,邮政储蓄机构除能吸收存款外,又不具有发放贷款等其他金融职能,业务上处于“跛足状态。而作为支持“三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其起步较晚,又正处于市场转型阶段,存在“多病身子扛重活现象,信贷支农压力巨大。从结构看:各金融机构信贷结构雷同,致使许多领域存在信贷真空现象。近年来,我县工商企业贷款增长缓慢,农业贷款增长较快。各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大都集中于房地产、根底设施建设、交通、电力、养植业、运输业、教育、卫生等少数几个领域,且信贷资金垒大户趋势明显。而对地方经济开展起主导作用的中小企业,包括近年来引进的一批具有良好开展前景、对实现可持续开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信贷支持率也不是很好。从信贷品种

8、看:县域经济开展的关键是要解决农村根底设施、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大量的长期资金支持。但金融机构在对县域经济的信贷结构中,逐渐减少了对长期信贷资金的投放,而把新增贷款主要集中于短期贷款。从贷款投放方式看:主要以抵押、担保和存单质押贷款为主,信用贷款少,致使局部企业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再加上信贷效劳品种的单一,与地方微观经济个体开展广泛性不相适应,从而限制了信贷的有效增长。二县域经济存在诸多的“滞后性使得金融支持的动力缺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有待提高。近几年,我县经济开展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经济兴旺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在产业结构方面,县域经济工业化

9、程度较低,且结构雷同,小而全、低水平的问题突出。在农业上,大局部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水平偏低,农业规模效益较差。其次,企业普遍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突出,自身积累能力较弱,经营效益相对较差,并且容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冲击。第三,企业普遍缺少有效的第二还款来源保证,且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环境欠佳,达不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梗滞,企业融资需求与商业银行的信贷运作机制有一定差距。一是银行的政策性投资取向主要是针对扶持国有经济。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上收,除了可以发放局部小额贷款外,基层行根本上丧失信贷自主权。

10、三是金融信贷准入门槛过高,大局部企业难以到达银行的次认定标准,且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锁。四是国有商行信贷考核约束与鼓励机制失衡。基层金融机构对信贷人员实行严格的贷款终身考核制,而对信贷有突出奉献的人员却缺乏鼓励机制,这种信贷管理机制的失衡,最终导致基层行社主要领导人及信贷营销人员出现“惧贷心理。五是国有商业银行推行“抓大放小,支持科技含量高、效益高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信贷授信的标准和条件一般按照支持大工程、大企业的标准制订,故而,在贷款操作过程中,造成商业银行热衷支持大工程、大企业,县级支行对许多工程或企业因规模不够而不予上报,或上报后无法通过审批,限制了对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

11、支持。四作为目前融资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给者,农村信用社在支农中产生的矛盾无法回避。一是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高与农民减负增收的矛盾。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大上浮系数为基准贷款利率的2.3倍,增加了农民的利息负担,有悖于中央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二是金融效劳需求多样化与金融手段单一的矛盾。信用社在农村缺乏竞争,在金融创新上动力缺乏,再加上干部职工素质不高等原因,金融效劳水平提高缓慢,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开展。三是农户贷款户数众多与农贷管理人力缺乏的矛盾。四是农业高风险、低收益与农信社经营目标的矛盾。农村信用社经营目标是在平安性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当然希望把资金投向效率高、风险小的行业和

12、地区,这与农业效率低、风险大形成强烈反差,加之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机制,信贷人员“惧贷心理较为突出。五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信息不对称。目前,县域经济与金融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反映灵敏、直接对接的信息平台。从经济主管部门来看,主动为企业效劳的意识不强,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方法不多、思路不宽,对如何让企业得到金融资本的充分支持研究不够。从金融机构来看,也还不同程度地残留着方案经济时代客户找银行、银行等客户的观念,虽然有不少金融机构确立了信贷市场营销观念,但由于没有建立与客户直接的面对面的信贷营销机制,使局部优良客户不能得到银行信贷的及时支持。故而造成资金供给方的信贷政策、信贷产品、信贷条件、信贷要

13、求、信贷程序等等信息,资金需求方不是很清楚;客户的投资情况、生产情况、效益情况、市场情况、资金需求等等信息,金融机构也不是都掌握。由此就出现了好企业、好工程银行不一定发现;差企业、差工程,银行又不能支持的现象。三、制约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开展的原因一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制约了信贷投放。主要表现:一是货币政策多元化程度不够。长期以来,人民银行针对县域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的实际,大力倡导在支持大企业、大工程开展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策略那么实行的是“三大战略,这种“抓大信贷策略既与央行货币政策多元化导向相悖,又与贷款客户脱节,也不切合实际,显然不符合经济开展之需。二是“支农货币政

14、策传导不畅。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投入一直是央行货币政策的要求,但在实际传导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根本退出了农村信贷市场,而农村信用社也因小额农贷额度小、期限短而难以满足当前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高新技术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的投放。三是“为民货币政策在执行困难。如助学贷款,没有大专以上院校,只能发放学生生源地贷款,实际发放的贷款微乎其微。至于消费贷款数量更少。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多方努力下,虽然已成立担保基金,但微薄的担保基金让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流于形式。二相关银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滞后。由于国家对保护银行支持企业融资的法制建设滞后,目前金融部门对支持企业开展的意见大多是宏观指导

15、性的意见,缺乏与之衔接的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那么,使企业和金融部门两方面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保证,而金融部门的维权本钱远远高于贷款收益,造成金融部门“惜贷。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利益风险补偿机制短缺。因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开展根底薄弱,贷款风险很大,由于缺乏利益风险补偿机制,金融部门为了躲避风险,容易将之排除在门外。同时,缺乏有效运作的社会征信体系,缺乏担保、评估机构,加之社会中介效劳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贷款担保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金融机构放贷顾虑重重,从而制约了信贷的有效增长。四、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xx经济开展的影响货币政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影响力、渗透力的政策,近年来我国经济

16、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今年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县是国家级贫困开发县,地方经济比较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近年来,虽然我县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县域经济开展的信贷投入,但是还远远达不到地方经济开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县委、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创立“区域中心城市和申报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等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旅游、根底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工程。然而由于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对支持县域经济开展的信贷资金投入将受到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势必造成信贷资金供给紧张,将影响金融支持落后地区开展地方经济的力度。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地方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