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6466903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精选学案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2)划分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3)区域的特点温馨提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不等于说没有界线。因为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因此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只是有的界线明确(如国界),有的界线模糊(如气候区)。2区域差异(1)概念: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2)研究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3)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

2、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基本因素,而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2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分界线a 400 mm年等降水量线;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横断山脉位置东部临海深居内陆地处西南部面积45%30%25%地形平原、低山、丘陵为主高原或高山盆地为主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多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咸水湖,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内外流区兼具,湖泊众多,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土壤森林植被

3、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原始土壤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高寒荒漠、高山草甸和灌丛,森林集中于东部和南部边缘山谷地区三、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农业活动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交通交通发达交通不便经济和文化发达相对落后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北方南方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河湖有结冰期一般不结冰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

4、的影响北方南方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类型旱地水田民居建筑平顶斜顶交通运输铁路、公路铁路、公路、内河运输工业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主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繁杂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划分依据2范围(暂未包括港、澳、台)(1)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2)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皖、赣、湘、晋、豫、鄂。(3)西部经济地带: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3区域差异(1)经济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部经济地带最高,西部经济地带最低,差距逐渐扩大。经济发

5、展速度的差异: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相对缓慢。(2)区域位置的差异:东部经济地带海运便利,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的差异:东部开发历史和对外开放较早,西部内陆地区较晚。教材外案例领悟好综合区域的差异比较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石油等矿

6、产丰富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循流程解题有一套在解答有关“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类试题时,可遵循以下思维流程: 以考纲为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高考怎么考典例(xx江苏高考)如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A东部地区

7、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2)1978xx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19781990年,三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不相同,东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西部地区居中,C错;2000xx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

8、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错。读图可知,B、D正确。第(2)题,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19782000年,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东部地区增速;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高,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答案(1)BD(2)AB考题精妙命题出发点不同时期我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变化命题落脚点考查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试题评价(1)图表虽简,内容丰富:本图展示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东部(中部或西部)某一具体区域的变化分析;二是三大地区之间变化的对比分析;三是三大地区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对比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图表信息丰富,对考生读图、析

9、图能力的要求较高。(2)材料虽短,内涵丰富:材料仅仅提到“改革开放以来(1978xx年)”却暗含国家两次大的战略调整:一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最先实施,前期东部增长率高于中西部也就不足为奇;二是2000年后的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速加快,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命题特色: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类题怎么答区域特征类试题答题模板1自然地理特征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地形地形类型

10、、地势特征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文地理特征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

11、沿分布;城市化水平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环境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

12、、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考点(二)区域差异分析高考怎么考典例(xx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为xx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2为xxxx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是_。其形成原因是_。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2)据图2,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以直接看出高缺粮省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其缺粮原因可以从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解决措施主要有粮食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等。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苏南和苏北人口变化及粮食增产变化。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而粮食增产快。第(3)题,江苏农业示范区推广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市场、技术、生态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答案(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