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 (3)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646536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 (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月光曲 (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月光曲 (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月光曲 (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月光曲 (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曲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 (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月光曲)作者及工作单位工业园学校 张慧萍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仿佛也进入了乐曲中那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2学习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在叙事是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感情表达更深刻。学情分析 1、我认为目前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块,在我们学校,普遍存在着注重读,但是究竟怎样读出层次,读出水平却存在一定的困惑。针对一现象,所以这节课我

2、着重就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抓住皮鞋匠联想的那几句话,指导学生尽可能的将每一次的层次感读出来,尽可能的让学生每一次的读都是在原来读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感知读感悟读感情读积累读。2、设计用一根主线将全文串起来,我选择的是“皮鞋匠联想的那几句描写”通过这里的重点指导,辐射全篇文章。3、尽量设计的扎实,如课后的习题如何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在上课文的同时解决好课后习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莱茵河、蜡烛、陌生、琴键、飞奔、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丰富的想像、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

3、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丰富的想像、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复习上文,小结问题:、为什么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的问题呢?;、正因为贝多芬知道盲姑娘能听懂自己弹的曲子,所以他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二、重点品读,读中感悟。、贝多芬要特意再为盲姑娘弹一曲,他有事先想好弹哪一首吗?没有,他是即兴而 弹的,弹的曲子是

4、以前从来不曾弹过的。(板书“即兴再弹”)、当时的“环境清幽”(板书),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学生有感情读“一阵风格外清幽。”、贝多芬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望了望这对兄妹,心中想着他们相依为命,在贫穷之中坚强地生活,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于是充满了激情。他弹得多美妙啊!兄妹俩听得多入神啊!两人之中,连平时不太懂音乐的皮鞋匠,也从那优美的乐曲声中,感受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皮鞋匠感受到了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

5、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找出画面中描绘到的事物,用“”标出来。(板书“好像”)“大海月亮海面月亮微云大风巨浪浪花”从这些事物的变化中,你能感受到这时音乐产生了哪些变化?(指名说)小结“柔和、缓慢、轻快、激趣、高亢”等写音乐的词语。省略号表示什么?你也展开想象,说说后来会怎样了?(指名说)贝多芬弹的曲子让皮鞋匠都听懂了,多美啊!那作为懂音乐的妹妹,她能欣赏到音乐中包涵的美好情景吗?能!、划出写妹妹的感受的句子。(板书“仿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她的眼睛没有哥哥的好,会不会看到像哥哥看过那样的美景呢?不会。可是现在音乐是不需要用眼睛看的,只要专

6、心听,边听边想象,就能体会出来。所以,只要她在听的时候去想象,就一定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像哥哥一样能感受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板书“想象”)、所以,哥哥这时候特别留意到了她的眼睛是睁得大大的,脸是恬静的。理解“恬静”:她听着音乐,心中平静,想象着美好的情景,表情也变得平静美好。音乐让她感受到了美好的事物,就像明眼人一样,所以特别写月亮“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兄妹俩是确确实实被美妙的琴声“迷住”了;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情景?打动、入了迷,入了神,被子吸引住了,陶醉了、当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已经离开了茅屋。为什么不用“清醒”而用“苏醒”呢?太陶醉了,像晕了过去一样,身边的一切事物都

7、不知道了。、贝多芬花了一夜工夫,把这首曲子记录下来,就是月光曲。(板书“记录下来月光曲”)、你觉得贝多芬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说)同情关心别人;具有杰出的音乐才华;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板书)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有感情朗读自然段;(有条件的先欣赏月光曲,再配乐朗读)、按课文内容填空(第自然段);、尝试背诵第自然段;尝试背诵自然段。四、阅读练习,培养能力。、读第九自然段,用线划出写实在情景的句子,用线划出写想象情景的句子。、从兄妹俩的表情和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同情关心穷苦的兄妹俩,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创作了优美的

8、月光曲,展示了他杰出的音乐才能,不愧是“音乐巨匠”。、作业:抄写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1、 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对穷兄妹的同情之心。2、 理解贝多芬创作灵感是由穷兄妹激发而来的。3、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4、 体会贝多芬高超的弹奏技巧和天才的想象力5、 感受音乐的魅力6、 教师适时范读1、 穷兄妹手足情深,他们的感情深厚,打动了贝多芬2、 “啊,贝多芬真是天才!”3、 闭上眼睛我仿佛也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月光4、 我感受到了皮鞋匠兄妹很懂音乐,他们被贝多芬带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5、 音乐的力量太使人震撼了,居然能使一个盲人也看到美丽的景象,我呗贝多芬折服了6、 这音乐的

9、美妙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1、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2、 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3、 在文本中得到熏陶,感受音乐的美丽4、 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适当联想,是文章更充实,表达的感情更深刻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听到琴声 看到兄妹 遇到知音 即兴创作 记录月光十分同情 深深感动 万分激动 激情澎湃 造福人类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 在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评价读的怎么样2、 读完课文后集体进行评价3、 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4、 小组合作学习,并做有关评价5、 有不同见解可质疑,并陈述6、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的定的教学目标,着重抓住皮鞋匠联想的那几句描写“

10、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通过这几句话的重点指导,辐射全篇文章,做到了有层次的读,这个点抓的比较实。如开课伊始,播放月光曲的让孩子们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然后初步感知乐曲的画面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这几句话,边想象画面的内容,初步感悟画面读。接着,再让孩子们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乐曲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感悟感悟课文内容。紧接着让孩子们试着把这样的变化给读出来,品悟语言文字,并安排了孩子们分层读出这种曲调的变化,让孩子们

11、悟出这种变化实际上也正是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最后在孩子们水到渠成达到感情朗读后,我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配乐让孩子们把这几句皮鞋匠联想的话,尝试着背下来,这样文中的语言就变成了孩子们的语言,这就是积累语言。 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循序渐进在读书的“读”上面做文章,读的不空洞,不单调,读出质量,读出韵味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了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上这节课前我十

12、分自信,不仅因为我为了准备这节课,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心里比较有底,还因为我在几个班试教的时候效果都还不错,更因为我对我们班的孩子十分自信。我觉得效果应该比前面大班上的效果更好的。可是课上完了,结果却并不象我预期的那样精彩。我太想把每一步走扎实,到位,却因为太过了,反而显得比较烦琐、迂回、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再加上本来以为锦上添花的课件在使用的过程却破坏了整节课的和谐、统一,让人觉得不够投入。反而不如我在几个大班试教时由于没有条件使用,反而显得投入,自然,运筹帷幄效果好了。比如,开课伊始,我本想将六分多钟的曲子节选成最有代表性的片段方便学生与课文有联系好想象,可是没想到却弄巧成拙,反而使得曲子反

13、差太大让人觉得无所适从,显得不连贯,效果出不来,自然也让学生无法投入。又如在中途播放课件本来是想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皮鞋匠联想的画面内容加深学生的体会的,可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出了一点小故障,所以干扰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一度中断了教学中的流畅,和谐。这节课因为拖堂了,所以不应该算是一节好课。事隔很久后的今天再来研究我当时的录象课的时候,我发现我真的是很迂回。也许是我太想上扎实了,把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到位。太想追求完美了吧,结果反而显得不够精练,难怪会拖堂呢!现在想来,如果让我现在再上一遍的话,我一定可以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繁枝末节,而这样的地方还不只一处两处,平时我就有一些这些方面的毛病。语言不是很干脆简练,有点喜欢拖泥带水的,今天从这节课中暴露无疑了。从中也可以看出,自以为还不错的设计,其实仍有太多需要推敲完善的地方。俗话说的好“艺无止境”。而教育更是一个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