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45041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商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批发市场仅有9.23%的市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 一、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农产品流通还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一)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产品流通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突出。农产品信息滞后,流通不畅, 很容易造成生产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农村商品流通 网络 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 农村商品流通的集约化、 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农村商品流通网点数量不足,基础设施比 较简陋;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商品质量不高,食品安

2、全隐患较大。(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设施不齐备、经营管理手段落后是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重 要特征,且缺乏现代的、 有组织的流通 企业 和流通体制。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普遍处 于低位,农业生产循环不畅;市场主体及其组织的迟滞发育;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三)流通方式落后,集贸市场、夫妻店仍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商务部和 中国 农业大学对20个省500个村的1万家农户问卷调查,80%的村没有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97 %的农户盼望城市超市向乡村延伸,77 %的农户买过假冒伪劣商品。中国目前农产品交易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分等、分类和包装等标准

3、化水平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在超市销售的比例超过75%,美国、德国达到 96%,而中国平均只有 5%左右。(四)流通产品档次较低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销售产品的绝大部分,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不到10%,保鲜储藏不足18%,加工比例不到25%。农产品分等分级、半成品加工和规格化包装等增值 服务能力还比较弱,标准化程度还很低,与安全卫生、新鲜营养的食品消费潮流很不适应。(五)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我国农产品成交价格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农产品的供求状况,而批发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数量又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供求失衡,就可能产生价格和产销量的变动呈发散型的不 稳定状态。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产

4、生的价格,反复出现大幅度涨跌,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六)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农民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他们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商品源, 却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更少。农民不可能充分掌握整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信息, 不可能对价格的走势有明确的判断,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使得农产品流通中的风险大多数转嫁到农民身上。(七)农产品流通体系不符合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要求在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在农村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致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发展速度迟缓,与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

5、通日益增长的要求不符。二、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对策解决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优化农产品生产、加工、 贸易、实体流通等环节,完善农产品供、产、销相配套的整体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一)认真贯彻国家相关 法律 法规,大力 发展 特色农业,带动农产品流通三农 问题 是近年来我国的焦点问题, 国家政策大力向农业倾斜, 农产品流通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建设 社会 主义新 农村 时期,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发挥某些地区 沿海、沿边、生态、文化特点,发展特色农业,使传统的生产加工业 与 现代 的 旅游 观光农业共同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的特色,带动农产品流通。转载于中国论文联盟h

6、ttp:/(二)加快体制改革,建设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培养高素质的市场主体,改善流通方 式落后问题首先要开展多种贸易方式,规范市场管理。可以开展期货、拍卖、展会等贸易方式,规 范订单农业发展,以产定销,减少生产盲目性。其次要充分发挥信息的引导性作用,建立健 全具有引导功能的信息平台,使信息尽量做到集中、有效、实用性强。在此条件下,既要有 政府的无偿信息支持,又可以适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 提供适度收费的有偿信息服务。(三)优化产品结构,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源头上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优化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减少劣、差产品的数量, 最终优化农产品结构。 还要采用先进技术设备从加工处

7、理等环节进行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加工深入化、销售批量化,提高生产的效率。(四)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科技 含量,创建知名品牌对农产品进行分等分级、半成品加工和规格化包装等增值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科技在生产加工环节的投入,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上;提高产品的包装水平, 能较好地做好产品的营销;品牌是商品的名片,同质量、同包装、不同品牌的商品在价格上会产生巨大的差别。(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步伐加强 交通 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物流与商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快建立与国际相互认证的标准化体

8、系,是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我国正在逐步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并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督。我国在各地设立认证中心,强制推行食品安全认证,并于 1998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注成 立了中国 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 ),在国际认可论坛大会上首批签署了国际认可多边承认协议。 这标志着取得中国 CNACR认可证书,就取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在质量上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六)培养有理论基础、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农村推进小城镇建设及国家教育政策的倾斜为高校农林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吸引力,这些以前的冷门专业逐渐热起来。目前,农林专业,与农产品相关的植物保

9、护、食品加工等专业也日益火爆。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农产品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 发展农产品贸易、 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有着极为深远的 影响。2、百货商店的盈利模式?怎样创新?一、百货店盈利模式(一)自有品牌在欧洲,开发自有品牌俨然成为百货公司的一种成功模式,许多著名的百货公司无不拥有强大的自有品牌开发体系,比如美国的西尔斯百货、法国的老佛爷、英国的马狮百货、 马莎百货都是如此,而银泰进军自有品牌,亦是想做这种“没有工厂的制造商”,为百货店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二)买手制香港买手制百货店连卡佛在北京经营三年后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北京、成都连开两店,并将重回曾

10、在2006年因“水土不服”而退出的上海市场。无独有偶,NOVO时尚百货、知名品牌I.T和CPU、泰国零售业巨头尚泰旗下精品百 货ZEN等买手制零售商也纷纷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加快了开店脚步。目前中国百货行业几大巨头中,百联、王府井、银泰、金鹰等已经开始谋求新的自营探索。比如百联集团旗下东方商厦的欧洲精品皮具馆,都由商厦总代理、总经销,每年举办的法国商品周、意大利商品周,这些节日营销的商品都由百联自己的买手团队到原产地直接 采购,与其他商场的商品形成了差异化。(三)连锁经营上世纪90年代,南京百货业曾刮起一阵扩张“风潮”,被业界称为百货业的“突围运动”。据一位商界人士回忆,当时南京几乎所有的

11、大商场都“走出去”过,扬州、无锡等地 均出现过新百、中央等商场开起的“分号” 。当时全国上下也都兴起了 “横向联合”之风, 北京、上海、郑州等地的商家也连锁不断,但时隔不久,这些商场在外地的连锁直营店多数因经营业绩不佳而纷纷撤出。目前连锁经营做得较为成功的大概只有王府井百货了。(四)进军商业地产风头正劲的商业地产在让开发商趋之若鹫的同时,也让传统零售商怦然心动。因为百货店采取自购物业形式开店, 可以缓解水涨船高的租金压力, 于是有人认为,传统零售商进 军商业地产领域正是时候。事实上,传统零售商自购物业并非个案。百盛、银泰和新世界等知名百货连锁体系中,持有物业的比例在逐年加大。实际上,早在200

12、8年,一批知名连锁百货就曾掀起一波“置业潮”。一项统计显示,当年 4-8月间,百货品牌在国内收购物业的交易超过10宗。当时,国内知名百货品牌成商集团的母公司茂业国际,以现金2.9亿元收购了位于秦皇岛市的一幢商业物业。这也是该企业当年第三次“置业行动”。除了茂业国际外,新世界百货也连续3次出手,购下沈阳、郑州等地的3处物业。(五)、以多品牌取胜“在未来的5到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不断涌入的国际时尚品牌会改变国内百货 零售的商业模式,届时,每家百货商店都会有不同于别家的特色品牌,多品牌集成店也将初露锋芒。 NOVO百货总裁方仁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看好多品牌店所打造的一站 式购物空间,在这

13、些集成店里,客人停留的时间明显高过单品牌店3倍。为了能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国际品牌,NOVO还自创了 “ NOVO MANIA 2011 上海国际品牌服装展览会”,据悉,今年3月9日至11日,该展览会将举行第二届,来自全球包括 欧洲、美国以及亚洲等地的150多个国际时尚潮流品牌将呈现最新鲜、最具活力和最IN的展示。二、百货店盈利模式创新(一)、自营模式再次登场打造核心竞争力受经济落后和卖方市场因素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百货业长期由国家安排统购统销, 改革开放后百货业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实行自采自销,以购销差价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买方市场出现, 零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百货业在新型业态的

14、挤压下,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衰亡论”的困扰,迫使百货业创新盈利模 式。在这种背景下,引厂进店、专柜联营的经营模式开始被广泛采用,即百货店提供经营场所,实行统一收款、按商品销售收入分成扣点的形式获取收益。联营模式至今已成为百货企业主要的盈利模式,联营商品的比例在90%以上。从自营到联营的转变,是在市场供求的特定历史背景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百货业的自 然选择,曾经也是一种创新。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地产高速投放市场,优 质品牌资源相对不足, 零供关系发生变化;房地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提升,推高百货业经营成本;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分销渠道逐步成熟,品牌厂商对百货店渠

15、道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从长远看,百货业这种过分依赖非商品经营的盈利模式,导致企业对市场判断和价格控制弱化,经营趋于同质化,企业核心经营能力降低,零供关系紧张,最终影响企业稳定收益 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据对中百协会员企业获利能力统计,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08年比05年下降4.4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08年比上年分别下降1.3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为此,自营模式重新引起百货业的重视。从国际市场看,欧美百货店基本采用自营模式,日本等亚洲国家则自营与联营兼顾。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未来国内百货业的盈利模式将逐步扩大自主经营,实现差异化经营,切实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百货业自营方式:一是通过自行采购,或者品牌代理成为一级总代理;另一方面是创立自有品牌。选择自营模式存在一定风险, 但为了夺回自主权, 还是应该坚决而慎重地迈出自营的 步伐。(二)、多元化经营“综合+体验”是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加速,物质不再匮乏,购物途径多样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要求也日益提升。“逛街是一种休闲方式,周末约上好友,逛逛商场,聊聊天,累了就点杯咖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