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644592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克与千克两个重量单位,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设计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数学教育已经从原来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不仅参

2、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会看、称整克和整千克物体的质量。知道1000克=1千克,学会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换算。四、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五、教学难点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6架天平、砝码、6个盘秤、硬币、若干生活用品。教

3、学设计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森林公园看看好吗?(好)播放森林乐园动画师:咦,画面里的两个袋鼠在干什么?在此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它们在比赛搬箱子,看谁先把10个箱子搬到车上!生2:我发现黄袋鼠搬的箱子很小,灰袋鼠搬的箱子很大。生3:我发现了黄袋鼠搬得很快,灰袋鼠搬得很慢。师:为什么黄袋鼠搬得比较快呢?生:因为黄袋鼠搬的箱子很轻,灰袋鼠搬的箱子很重。(学生兴趣盎然的说)师:说得真好,其实物体不但有大小、长短之分,而且还有轻重之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个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板书课题:克和千克)设计意图:利用动画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

4、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二)学习新知1、交流汇报。师:从刚才的动画片里,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有轻重之分。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通过调查我发现一包盐重500克。生2:一袋大米25千克。生3:我家养的母鸡现在重3斤。(学生大笑)师:同学们调查得真仔细,在此你有什么发现吗?生4:我发现有的物品用“千克”,有的物品用“克”。生6:我发现有些物体的重量用字母g和kg作单位,这是为什么?生7:老师,我发现大人们在买商品时用“公斤、斤、两”比较多,很少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一生怯怯地说)师:你们调

5、查得都非常认真,发现也很多。其实“公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而“克”和“千克”是国际上规定的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但有些商品上的重量标注为什么不是用汉字,而是用字母呢?因为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g kg)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从生活中发现不同轻重的物品用的单位不同,从而初步感知了千克和克。2、认识秤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生:可以用秤称。师:对,那同学们见过哪些秤?生:我见过盘秤。生:我见过

6、电子秤。(多媒体课件演示磅秤、天平、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秤,同学们想不想学会用秤?生:想。(教师介绍天平、盘秤的组成、用法)3、“克”的认识(1)感知1克。师:现在请各小组长把你们的学具倒出来,找到2分硬币,每人都拿l枚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生:非常轻!师:对,很轻。那谁知道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部分学生纷纷摇头,部分学生轻声说有1克重)师:我听到有些同学说约有1克重,你们是怎样知道的?生:课本上说的。师:真的是约1克重吗?我们用天平验证一下。(师验证)师:像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板书:1克)请同学们再掂一掂这枚硬币,感知1克的重量,然后认真找一找、想一想

7、,学具盒或生活中那些物品约重1克。生纷纷回答:小橡皮、纽扣、小螺丝、两枚曲别针、一个乒乓球设计意图:通过感知、联想和验证,体验1克有多重,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2)感知10克、50克、100克师:了解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生1:我的铅笔约重10克。生2:一小包板蓝根冲剂约重10克。生3(思考了一会):我觉得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师:说的非常正确,你很善于思考,请每个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说一说,感知一下10克有多重。(小组轮流手掂)师:请同学们用天平称一下它的重量。(小组活动)师:如果有50枚、100枚这样的硬币会有多重呢?(50克、100克)师:请同

8、学们从桌面上找出重50克、100克的物品。(学生找到:方便面重50克、饼干100克)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看包装袋的标签。师: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知它们的重量。(学生手掂)师:请同学们再用天平验证一下它们的重量。(小组活动)设计意图:循序渐进,感受质量的变化。并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建立整十、百克的质量观念。(3)称物品的重量师:刚才我们都是通过看包装袋上的标签知道物品的重量,像这些没有标注的物品你们还知道它的重量吗?(教师指着准备在桌面上的物品:一个兵乓球、一块橡皮、一个苹果、一本数学书、一块蛋糕)师:同学们分组估一估这些物品大约有多重,再选两样物品称一称,并填写下面表格。物品名称估计重量称

9、出的重量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4、“千克“的认识(1)请同学们从桌面上拿起一袋盐看看有多重?(500克)(2)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500+500=1000克)(3)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2包盐放在手掌上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1000克有多重。(4)在桌面上找出一包洗衣粉(1千克的洗衣粉),猜一猜它有多重?然后左手拿两包盐,右手提一包洗衣粉,比较轻重。(学生边掂边猜好像一样重)(5)为了证明你的猜测对不对,我们用秤分别称称它们的重量。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6)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1千克)(板书:1千克)(

10、7)两袋1000克重的盐,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洗衣粉也是重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000克=1000千克)(8)指导学生读读1000克=1千克(9)猜猜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学生猜)(10)我们感受了1千克的重量,想不想体验2千克有多重呀?那该怎么办呢?(小组之间互相合作把4袋盐合起来掂一掂)(11)用盘秤称一称,验证一下。(12)同学们坐的椅子约重5千克,用双手拿起感受一下。(学生双手拿)(13)如果是几十千克的重量呢?其实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约在25-30千克左右。下面请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来感受一下几十千克的重量吧!(14)最后让我们一只手拿起一个1克重

11、的硬币,另一只手拿起1千克重的物品比较比较吧!(1克比较轻,1千克比较重。)从以上活动中我们知道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哪一个质量单位呢?(克)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用什么质量单位呢?(千克) 设计意图:在已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上,通过反复的估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感知能力、估计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广泛应用。(三)、应用拓展。1、听说训练2千克等于多少克,5千克等于多少克,8千克等于多少克?2、判断。(1)一个兵乓球重约100克。( )(2)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 )(3)小华今年8岁,约重1000克( )3、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个文具盒约重300( )(2)一

12、袋大米约重25 ( )(四)、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生:第二部分:克与千克板书设计第三部分:克与千克练习设计【设计总意图】随堂检验,巩固知识,启发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我们每堂数学课的练习设计中。因此,课中练习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一、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二、适

13、时适量,注意针对性;三、围绕目标,注意目的性;四、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五、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根据以上原则,设计了以下练习。一、单位换算2千克=()克 4千克=()克 7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1000克和1千克的关系后,通过基础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方法。二、课本88页中的第1题和第2题1.说出下面物体各重多少克。2.写出体重。【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各种秤,学习怎样称量物体并且知道所称量物体的重量之后,让学生做这两题练习,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秤的认识,即对秤的读法的掌握情况。以常见的盘秤和健

14、康秤为代表,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借助秤知道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指针指向多少克就读作多少克,指针指向多少千克就读作多少千克”)。同时感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三、巩固应用:1. 学了这么久,相信大家都知道克和千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比较合适?你能给这些物体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吗?一个乒乓球重2( )。 一个书包重10( )一支铅笔重10( ) 一袋洗衣粉重1( )。一管牙膏重100( )。 一只鸡重50( )。一位小朋友重23( )。 一个西瓜重3( )。【设计意图】本题检测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克和千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单位。课后练习【设计总意图】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根据课后练习的设计要“锁定目标不放松,由浅入深层次清;丰富多彩不呆板,反馈调整突重难”这一原则,设计的课后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联系生活,题型多样,凸显思维,释疑解惑,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在( )里填上合适质量单位1、一个西瓜重5( ), 一瓶墨水重100( ) 2、一个桔子重100( ) 一个足球重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