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623231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术运动性疲劳与恢复手段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武术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疲劳的消除和机体机能不断恢复的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按照 现代竞技的要求,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遵循着“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生理现象一直伴随着武术运动的实践存在而 存在,疲劳与恢复决定的训练的成败,而合理的机能恢复手段正是弥补了运动性疲劳的不足。因此,研究武术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与恢复手 段有极其重大的意义。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运动性疲劳(sports fatigue或sport fatigue)是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最大输出功率暂时性下降的生理现象。2.武术运动性疲劳机制:2.1.身体疲劳

2、机制:武术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其套路演练要求节奏明快、劲力顺达、动作连贯,是一种短时间、运动强度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生理理论已阐明, 运动时人体内的能量供应可以分两种代谢类型: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这两种代谢类型包括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一般情况 下,武术的供能体系是由ATPCP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两部分组成。运动时,肌糖原是骨骼肌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之一。运动强度越大,糖供能的百分 率也越高。耐力训练对运动时肌糖原的利用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时,较多的利用脂肪酸的氧化来供能,对糖的利用有节省作用。 根据上述生化的特点,要提高武术运动员

3、的糖酵解供能系统能力,提高肌体在缺氧时的能量供应和增加肌糖原消耗,使肌糖原达到较高的超量恢复,以保证运 动员在激烈比赛时的能量供应。2.2心理疲劳机制: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长期处于重复性的单调且大强度训练和比赛情况下所造成的心理不安和疲劳感,称之为“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国内外学者对运 动性心理疲劳认识不同,项目不同对其定义的界定亦有所不同。结合我国的训练实际情况,学者张力伟、林岭认为运动性心理疲劳是特指在运动训练环境中发 生于运动员身上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疲劳现象,从成因、环境到发生的主体,该现象均应具有明显的运动性特征;是“一种运动因素性的包括中枢疲劳(中枢信 息加工能力下降)、负性情绪变化、训

4、练动机水平下降、躯体行为症状等内部外部现象的脑功能下降为:训练动机不强,甚至厌倦训练,比赛成绩下降、发挥 失常等。当前,对于运动性心理疲劳如何判断,国内外学者各持已见。在运动队训练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凭借教练员判断和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 项目,训练方式一直处于摸索过程中,运动性心理疲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3武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1. 能量物质耗竭产生疲劳一一衰竭学说武术训练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大强度运动,直接能量来源于骨骼肌中的ATP。根据武术训练能量代谢的特点,ATP合成的主要途径是CP的分解和糖的 酵解。武术训练ATP的合成主要依靠糖的无氧酵解,随着训练负荷的加大,

5、体内肌糖元大量分解消耗,肌肉中发生ATP和CP的最大消耗和乳酸的最大堆积。 因此,武术训练时出现HL值升高,血液PH值降低,发生代偿性酸中毒,致使ATP合成量减少,影响肌肉运动能力,导致疲劳的产生。2. 内环境物质代谢失调一一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武术训练属于亚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训练过程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代谢或无氧代谢。研究资料表明,长拳运动以乳酸能为主要能量 来源,运动后5min左右血乳酸浓度达到最高值。大运动量的武术训练,其能源物质消耗增多,使体内维生素含量下降以及无机盐、水分等减少,从而引起机 体内环境物质代谢功能失调,机体不能继续工作而产生疲劳。3. 中枢神经系统

6、失调一一保护性抑制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无论是脑力疲劳还是体力疲劳都是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发展的结果。武术训练动作、路线变化多且复杂,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做到神情专注、情绪饱满,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手眼相随、手到眼到、意识与呼吸、动作协调一致。武术独特的运动 形式,使大量兴奋冲动向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传递,当神经细胞长时间兴奋冲动导致能源物质消耗增多,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相应的神经细胞便产生保 护性抑制,出现中枢神经的支配失调,运动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此外,大运动量武术训练,大量的血液流入肌内而相应减少了对大脑的供求量,致使脑pH 值下降,使大脑神

7、经细胞的供氧量暂时不足,造成运动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4. 氧化代谢产物自由基的毒性作用武术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其套路演练要求节奏明快、劲力顺达、动作连贯,是一种短时间、运动强度大的体育项目。剧烈运动时,由于体内氧化代谢活 动加强,骨骼肌、心肌及肝脏等组织氧化反应加强,所以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增加,导致基质网钙泵机能降低,肌浆中钙离子堆积,肌纤维兴奋一一收缩偶联机 能减弱;自由基攻击线粒体膜还会造成能量代谢紊乱。体育教学中武术运动项目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研究表明,体内自由基增加是导致武术运动中产生疲劳的非常多,尤其是整个躯干部分重要原因之一。4武术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判断和判断运动性疲劳主要采用

8、主观感觉、客观检查以及运动者经验等方法。所以,武术运动员也采用这些方法来判断他的疲劳程度。1.运动性疲劳的诊断1.1训练观察法与自我感觉法通过运动员在武术训练过程中的外部表现和主观感觉进行诊断。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疲劳时,会表现出情绪淡漠、精神不振、困倦厌训、注意力不集中、 排汗量多、呼吸快而表浅、眼神与动作配合不协调、反应迟钝、缺乏气力、失误增多等现象。运动员主观感觉表现为:疲乏、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无食欲、 厌烦不眠和精神恍惚等。疲劳程度的简易判断标准内容轻度疲劳中度疲劳自我无任何不舒服疲劳、腿痛、心悸感觉面色稍红相当红排汗不多挺多量挺多极度疲劳除疲乏、腿痛、心悸外,尚有头痛、胸痛、恶心甚

9、至 呕吐等症状,且这些征象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十分红,苍白,有时呈紫红色呼吸中度加快显著加快显著加快,并且呼吸表浅有时会出现节律紊乱运动步态轻稳步态摇摆不稳摇摆现象显著,出现不协调动作注意较好、能正确执行口令不准确,会出执行口令换、技术动作出现变形力执行指示现错误的技术动作2客观检查指标:2.1骨骼肌指标a. 肌肉力量运动性疲劳最明显的特征是肌肉力量下降。运动后肌肉力量明显下降而且不能及时恢复,课视为肌肉疲劳。在评定疲劳时,课根据参与工作的主 要肌群确定测试内容。常用仪器有握力计、背力计等。b. 肌电图肌电图是肌肉兴奋时所产生的电变化,可反映肌肉的兴奋收缩程度。运动过程中的肌电图变化可确定神经系统

10、和骨骼肌的功能状态,通过肌电图 可以反映出肌肉是否疲劳。2.2心血管系统指标心率心率一一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中心率和恢复心率对疲劳进行判断。基础心率:通常用清晨起床前的心率表示,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如果武术运动员经过负荷训练后次日清晨起床前的基础心率较平时要增加。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按照训练T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心率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运动后心率恢复:身体疲劳程度较深时,心血管系统机能下降,可使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延

11、长,可以以此作为诊断疲劳程度的指标。b 血压血压是大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测压,它是由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反映疲劳程度的常用指标。晨血压:身体机能良好时,清晨时安静血压较为稳定,若安静血压壁平时高20%左右且持续两天以上不恢复,往往是机能下降或疲劳的表现。运动状态下血压:一般情况下,收缩虽运动强度的加大而升高,舒张压不变或有轻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出现以下情况时说明已产生疲劳或过度疲劳。运动时脉 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出现无力型反应,表明已产生中度或重度疲劳。若出现“无休止音”或梯形反应,表明已产生过度疲劳。c.心电图运动中在骨骼肌出现疲劳的同时,心肌也相继出现疲劳,

12、而使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若在排除其他原因的前提下:出现早搏且运动后早搏次 数增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或有持久存在的不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出现ST段下移等,这当中的任何一种异常都提示有重度运 动性疲劳的存在。d. 血尿素在身体机能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运动后次日晨血尿素上升,但上升幅度在50%以下,这是出现了中度或重度运动性疲劳的表现。2.3其他用尿蛋白、用皮肤空间阈来诊断疲劳、闪光频度融合、唾液PH来鉴定是否疲劳以及疲劳的程度。5武术运动员机能恢复手段的措施机能恢复通常是在武术训练后进行,其目的是:第一,训练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逐渐得到恢复,而且是良好的恢复,甚至是超量

13、的恢复;第二, 训练时机体内环境和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平衡被破坏,在恢复期间中应尽快、尽好地得以恢复,以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影响机体机能恢复速度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如年龄、性别、心情、训练水平、气候、季节等。研究和掌握武术运动员机能恢复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训练实践中去,对于保证训练质量、 提高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1.劳逸结合1.1放松活动放松活动不仅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从适应剧烈运动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还可以促进肌肉放松。1.2积极性休息在训练中可及时而科学地改变武术训练的内容,调整训练的负荷、变换运动的部位来进行休息,这样可以加速疲劳的恢复,还

14、可以达到提高训 练效果的目的。1.3.睡眠。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内代谢以同化作用为主,异化作用减弱从而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均得到恢复。静卧可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也可加速身体机能 的恢复。2.物理措施在武术课上,大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后,采用按摩、理疗、吸氧、针灸和气功等物理手段能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其措施有温疗浴、桑拿浴;按 摩;吸氧与负离子吸入。3.中医药手段研究表明,应用中医药调理的手段可改善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免疫力,延缓疲劳出现和消除疲劳,加速体能的恢复。目前常用的中药有:人 参、当归、生地、酸枣仁、阿魏酸、五味子、虫草等,对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有良好的效果。4.营养学手段运动时所消耗的物质要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来补充,合理膳食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如果把运动中需要补充的热量按照蛋白质、脂肪和糖三 者的比例划分为按需要均衡进补的方式,武术运动员的膳食中,三种能量的补充比例为1.2: 0.8: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