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城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6223296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县城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泸县城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泸县城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泸县城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泸县城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泸县城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县城北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泸县城北中学2012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诗文默写(10分)1、子曰:“岁寒,_。”(论语)2、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3、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4、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5、_,君子好述。(诗经关雌))6、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7、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 ”。9、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0、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

2、逝的句子是: , 。二、诗词品读(7分)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1、“雨疏风骤” 既点了时令,又写了景象,请做赏析 (3分)1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三、文言文阅读(16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渔人甚异之()(2)悉如外人()(3)阡陌交通() (4)

4、便要还家()14、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15、翻译句子。(6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整理陶渊明,东晋人。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

5、一样的。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17、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整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四、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6分)小议读书 (刘熙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

6、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

7、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

8、。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节选自2009-12-19光明日报,有删改)18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分) 19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分) 20第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二

9、)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10、。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

11、,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

12、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22、整理安排小乞丐向牵狗的妇人讨钱的情节的作用是什么?(3分)23、你是如何理解标题“风雨中的菊花”?(3分)24、品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每框不超过3字)鄙夷 25“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句中加点词语指什么?(3分)26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和感悟。批注的角度很多,请从文章中摘录一处文字并进行批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