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确定性规避理论看中西跨文化交际的心态调整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622328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不确定性规避理论看中西跨文化交际的心态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不确定性规避理论看中西跨文化交际的心态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不确定性规避理论看中西跨文化交际的心态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不确定性规避理论看中西跨文化交际的心态调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不确定性规避理论看中西跨文化交际的心态调整关于跨文化交际与身份问题的研究成为当代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跨文化交际 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自我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差异的认知, 同时也促使人们更理性的去审视自 我文化; 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文化处于强势的时候, 通常会淡弱身份的差异, 主张文化的普世 性和身份的共同性, 尽量淡化个体文化和民族身份, 倡导全球公民身份意识; 当人们发现自 己所依赖的文化处于被支配或弱势地位的时候, 人们会本能的从文化 “维模” 性角度来保护 自我文化的完整性和高尚地位, 在焦虑和不确定性的支配和影响下对异文化产生复杂的心态: 回避、否定、接近或融入等。这样的过程也是

2、对自我身份归属的考虑过程。一、跨文化交际需要更多维度的身份模式从当前的研究来看, 关于身份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个: Cupach 和 Imahori 的身份管理理 论 (identity management theory IMT , 1993) , Ting-Toomey 提出的身份协商理论 (identity negotiation theory INT, 1993)以及 Collier 和 Thomas( 1988)文化身份理论,三种理论分 别从身份与交际能力发展, 身份互动与多重身份的管理与调适, 文化与身份发展关系角度进 行阐释,同时前两者的研究者中的 Imahori 和 Ting-T

3、oomey 具有东亚文化背景而提出了身份 问题必然会和面子以及关系相关联, 身份的协商或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面子的协商与管理的 过程。事实上,身份问题最初在美国引起轰动最主要是因为它多元文化背景的移民问题而引 发的对美国主流文化的遵从和认同问题, 是在本族裔文化与所在国美国文化的冲突互动中的 文化归属的选择问题上的思考, 文化身份根本上来说就是民族身份, 社会身份体现的是关系 身份, 而个人身份体现的个体在跨文化交往中的对他人视野中的自我期待, 所有这些身份都 必然受到个体的文化背景,他者的文化特征以及当下的社会文化气候。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从西方, 特别是美国文化立场下研究跨文化交际与身份问题

4、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越来越多的 东方文化因素融入到世界文化交流的大潮中, 面子理论的发展只是一个开始。 当学者们还在 为如何解释和划分世界不同文化价值模式或维度而争议的时候, 东亚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代表 的文化特征已经走入了很多跨文化研究者的视野。 Gudykunst 就曾经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东亚 文化的研究, 因为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太明显, 很多西方的跨文化理论不能适应。 在中国文 化关系研究小组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儒家文化动力” ,这一文化价值维度从东方视角丰 富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价值维度研究理论。 基于对该问题的思考和中西文化的对比, 笔者 认为跨文化研究中的身份体系建构必然有东方文化视

5、角,而道德问题必然不可忽视。二、脸与面子:道德与社会身份的两个侧面东方文化倡导道德的重要性。有学者(胡适)提出中国人注重两样东西:面子和脸。面 子反应的是社会关系和地位的范畴, 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脸是一个道德的范畴, 是个体 尊严和社会价值期待的问题。 道德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之中, 但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存在 很大的区别。 道德观是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的内容, 特别在中西方视野下对道德的感知因为 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呈现很大的差异。 研究从道德的价值对比分析出发, 提出基于社会 价值取向和期待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道德观对个体和社会形成了身份期待和身份模型, 在 跨文化交际中, 这样的身份

6、共识容易促使个体道德身份产生一定的变化: 从道德身份无意识 到道德身份困惑, 到道德身份的调整与期待, 直至最后的新的道德身份的形成和确认。 从一 定程度上来讲, 道德身份就是在文化身份和社会身份影响形成的新的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个人 身份。从内在的价值感受角度来讲, 这样的身份是个体价值观、 自我建构和个人差异的体现, 表现在每个人的道德感都有所不同, 对自我道德身份的定义也有差异; 但从整个社会层面上 来看, 却有表现出高度的一致: 在整个社会期待和规范体系下的个体都会隐藏或纠正自我道 德身份的变形, 而以他者或社会道德规范为参照建构新的符合整体和对方期待的新的道德身 份。在跨文化交际中, 比

7、如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 中国的道德观体现着集体主义价值观下的 荣誉、羞耻、互助与关爱、惩罚、服从、自我牺牲、高尚以及面子等方面,所以中国的道德 身份一般具有公共性和一致性, 强调个体对公共的服从和遵守。 对于道德身份的感知也是注 重语境判断和社会参照; 美国的道德观体现的是基于个体主义价值观下的独立、 勇敢、斗争、 不干涉、 公共意识、 民主、 自我拯救等方面, 所以形成的美国的道德身份一般具有独立性和 多样性。强调道德身份的个性和自我内心参照。此外, 道德不是一个孤立抽象的范畴, 它与一定社会的宗教文化和社会信仰体系有密切 关系。 有时候道德的就是符合宗教的。 比如, 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体系必

8、然是与主流的儒家文 化相关联。美国的道德体系也是与主流的WASP文化下的新教等多元宗教相关联。三、道德身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首先是认识和处理道德身份冲突的问题。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倾向的群体通常会 形成不同的道德体系, 而在实践中往往以自我所归属的文化体系的道德标准来区别道德与非 道德。 符合既有道德标准的即具有了相应的道德身份, 凭借这个身份可以在基于道德认可的 环境中存在和发展, 否则会因为失去道德身份而被孤立甚至被排挤。 道德对于东方价值体系 是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表象, 违背道德的行为即被认为失去正当存在的理据。 所以,东方的社 会互动行为必然是群体内部不同道德身份的协调, 交融和互动, 否则,文化内的交际很难推 进。当存在道德意识不确定的时候, 焦虑和恐慌往往会伴随而来, 此种情形会促使道德身份 的新融合和重新建构, 直至被道德范畴所容纳。 失去了道德身份, 生活在这样文化体系下的 个体的其他身份也随之淡化,最终失去相应的功能。所以,东方文化视野下的社会互动和关系构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道德体系的建构和 道德身份的相互认可。 提升文化品位和影响力的基点也是从道德开始。 构建跨文化交际中的 道德身份,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交际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