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622327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所谓儿童的人格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特点问题,也就是一个人的个性问题。每个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不同个性,不同特质的人,在社会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品质以及所达到的一些效果,成功的比例是非常不一样的。 有人曾对800个超常的儿童进行研究,根据他们成功的不同程度,分成了很多个组,其中第一组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就是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追踪调查一直到长大了,看他们的成绩。发现头20%的孩子也就是成功的孩子,他们有很多特质,这些特质并不是他们智力方面的区别,更多的是他们人格方面的东西。 例如,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一种品质,另外还有坚持性。除此以外,

2、他们为实现理想勇于克服困难,这就促使了他们的成功。虽然800个儿童都是超常的孩子,但经过追踪发现他们最后成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告诉我们并不是智力上聪明,智力上超前的孩子都能达到成功。这个成功的关键因素,最终的决定因素或者是起很大程度决定孩子最后的前途和命运的是与人格、性格和个性是至关的,相连的。 在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所表现出的各种品质对其的影响是很大的。他能否与别人合作,是否富有竞争品质的人可以说都影响他今后的成功。我们国家也有人对中外的孩子进行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调查表明共同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最后影响他一生的幸福就要从小培养他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就是我们今天

3、所说的人格问题。因为我们对于孩子来讲,不仅仅是要求他成功,要求他智力方面的发展,最终是要给他一种幸福。让他在社会上生活的特别幸福。如果我们说当他长大成人以后成长的特别烦恼,他不知道和别人如何去生存,不知道怎样适应社会,总是唯唯喏喏,在一些公众场合不知道怎样去表现自己。这些品质很可能会给他未来的生活带来苦恼。 正因如此,我们要了解儿童的性格也就是人格是怎样塑造起来的!既然他的性格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考虑他的性格到底是如何塑造起来的。从心理学来讲,儿童的人格问题是非常庞大的体系,构成人格的要素是非常多的。主要的是三大系统。 一个系统是自我控制系统。自我控制系统主要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知道

4、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做错了,怎样去完善自己。那么这些过程都属于自我控制过程。对于儿童来讲,主要包括自信心的建立,尽量降低他的消极成分、要促进他的积极成分、降低他的自卑感。一个人的自信对他的成长来讲是很重要的。 例如,有的孩子并不比别人差,但在幼儿园时,不敢举手发言,或者是站起来不知该说什么。老师拿来很好玩的玩具,有的孩子赶忙上去抢,而他不敢说话,站在老师的后面,这样,有很多的机会是抓不到的。这个跟他背后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关系的。他不敢去拿玩具,不敢说话,表面上是很胆小,实际上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我们从心理深处来分析,他对自己不自信,他怕自己说错了,怕老师批评他。当然也有些外界的

5、因素在里面。比如对孩子一些教育方面的,一些幼儿园老师在处理上有一些偏差,那就造成了孩子不敢说话,还有教育上要求孩子有一个统一的回答,这就造成孩子缺乏自信。 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教育他,如何让他内心增加自信,让他认为自己是能做到的,能做好的,这个方面是很重要的。是人格里边自我控制系统的一个方面。除了自我控制系统外还包括倾向系统。 倾向系统包括:兴趣、需要、动机。这些都是人格里面的倾向系统。比如,我们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使我们生活的更好,我们就有行动的动机。儿童虽然不是很明确,而实际上支配他的行为也是和动机有直接关系的。一般来讲,马思诺研究人的需要,把人的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人先要满足最低层

6、的需要如:吃、穿等。然后需要爱,被人爱,被人接受,在一个圈子里面得到别人的认可。最后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做为幼小孩子来讲,他需要吃饱,喝足就会很高兴,就会笑,表现出一些良好的行为。作为儿童来讲,他的性格,人格的倾向表现是和需要相联系的。当我们给孩子吃,穿进行满足,常常表现在这方面,这是比较直观的,我们家长很容易注意到这一方面,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所需要的层次也会随着提高。他需要的东西就会不断的增加。 我们常常犯一种错误,把他的需要定格在一种比较低的水平。他的需要发展了,范围扩大了,我们又常常用原有的眼光看待孩子。这就造成了他的需要和我们所提供之间的矛盾和差距。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发

7、现和关心外界的很多事物,他就有自我表现的需要,2-3岁的孩子有自我独立性的需要,什么事情都要我要什么,我要拿什么等。开始,我们会觉得很有意思,很可笑,会围着他,因为他和原来不一样了。但是以后,我们并没有把这做为一个心理上发展的东西来看,实际上是一个他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阶段、必要的阶段,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要尊重他的需要,从他心里需要,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待他所提出的我要什么等等。他不会听从成人的,而不仅仅是觉得很好玩,他和过去比较有变化了。 有些家长就有些性急,他们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应该听从家长的。所以以后,在孩子有些自我要求的时候,家长们往往都会恶制了,就会告诉他要听从家长的,或强迫他接

8、受家长的要求。例如: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家长往往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可孩子不愿意。家长就很生气,觉得孩子没有听从自己的,本想让孩子在客人面前露露脸。这样就造成孩子哭哭啼啼的。因为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愿、有自己的需要、有自己的情绪表达的方式。如果我们不考虑孩子的性趣,他的爱好,这样就常常会影响他人格健康的发展。他的好奇心还表现在他会问各种事情,曾经达尔文就说过,其实我和别的人没什么区别,甚至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我很平庸的,我没有比别人多什么,就是我比较好奇。因为他的好奇心家长们没有剥夺,而是帮助他,才使他成为一个科学家。 所以说在个性,性格的倾向系统里面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要让

9、儿童的兴趣得到很好的发展,要注意他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 第三个系统就是心理特征系统。其实心理系统就包括了性格,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性格比较内向、有的比较外向、有的比较冲动、有的比较谨慎,这些都是性格的表现。除了性格,还有气质,气质是反应人的灵活性,人的反应速度。比如,通过一件事,有人反应就很快,他神经类型就是属于很快的类型。有人就要想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一种神经类型不同,这表现了人的气质,这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就是人的能力,人的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就是说话、听等一些能力。特殊能力表现在有些孩子爱画画、爱唱歌等等,这都是人格的

10、系统。 人格的系统是非常庞大的,它包括三大系统。包含了又要控制、又有倾向性、又有心理的特征。而且每个系统里面又分很多子系统。向我们所说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一些东西。所以说它的系统是非常庞大的。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里面,实际上对于幼儿来讲,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每个能力都是同时去发展的,实际上都有一些不同的进程。比如,自我能力来讲,2-3岁是第一反抗期。这时他开始认识自我,原来他不认识自我,他把自我跟客观混为一谈,所以他会咬自己的手指,那么到了2-3岁以后,他开始分辩出自我,开始用我这个词,他把我和客体就分开了。所以说他有了自我的意识,出现了反抗,我们称之为第一反抗期。他开始特别把我和

11、别的东西区分开了。在这个时期,他并不是认为他自己做的事情很对,很好,他并不是从事情的结果来认识的。他更多的认识是把我和外界分开。我的事情,我要做的东西,这是他的主要目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区分,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的认识。所以在儿童时期是他的性格,个性的形成的最初时期。而且这个时期是对他今后性格的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的研究者对这个问题都做了研究。 我们俗语有句说法: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很有代表性的说法,而这种说法却恰恰反应了人的幼年时期对人个性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性格来讲是怎样形成的?个性的东西我们怎样来塑造它呢?为什么有时希望孩子变得很自信,我有一种理想模式

12、,让孩子胆子很大,但恰恰相反,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尽人意,很胆小,缺乏自信,自卑感很强。不希望孩子的攻击性很强,能够文静一些。但他也没有象我所需要那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心理学上有很多学派。有人认为这是遗传,甚至在家庭中家长们也有这种看法,这种说法变成了个性是遗传影响的。如果我们把个性性格定位为是受遗传所形成的,那么就很消极,就会使我们觉得,我们的教育无能为力,反正它是一种遗传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遗传的东西,虽然有些克隆的东西,但是在我们医学界来讲,把它变为一个现实,在基因上加以调整。这种手段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时我们就很悲观,因为是遗传造成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教育因素。有这样

13、一些派别争论过程中发现:性格人格的塑造实际上有很大一部会是由于教育方法所影响的。也就是说由于教育方式不同,影响了孩子性格,人格的不同。教育方式实际上有家长,老师的方面。家长中教育方式人格形成的方面占了很重要的因素。这样推来推去,我们就发现家长在儿童的个性,人格形成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下面举几个例子。 比如:孩子的胆小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胆子很小,家长肯定不是有意把他塑造成这个样子的。甚至家长会往相反原方向来塑造他。往往有二种家长:一种家长能力特别强,他常常很多事情代替孩子,主观意识特别强,来要求孩子、代替孩子、约束孩子。还有一种家长,本身胆子就比较小,对

14、孩子影响从本身一些做法,虽然他没有强迫孩子去向他学,但这种作用起到暗示孩子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家长在教育方式或自身的影响也好,在性格方面出现胆小情况。象我们说的第一种家长,他往往有种理想模式,这种理想模式是家长好胜心比较强,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或者表现方面优于其他的孩子。所以说他是一种理想模式。这种理想模式常常和孩子本身有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偏差。作为儿童来讲,不一定开始就成为理想的孩子,做一些事情,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完善,可能就不会象家长所要求的那样,要求他做事麻利一些,快一些。但是,他表现慢一些,显得笨拙一些,让他拿一杯牛奶,他可能颤颤微微,或洒了一点,家长就很生气地说:

15、你怎么那么笨呀,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或者有的孩子在穿衣服时,因为孩子的协调能力比较差,可能会慢一些,有时孩子做事情时没有自觉性,他边穿边玩,这是孩子心理特点和表现。他不象我们成人穿衣服就一心一意穿衣服,很快就穿完了。他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突然他看见毛毛狗放在那,他很快就会有些联想,他会去摸摸它,或者他听到什么东西就竖起耳朵去听。他的注意力一下就转移了,不是有目的的,很坚持这个目的去做这件事情。这样就与家长的要求有了距离,家长会看到他衣服怎么还没穿好,怎么还在这玩。这样家长就很性急,就会去说他,在这过程中就会表现情绪激烈一些。这样往往会使孩子很害怕,心里有一种恐惧。有时家长一喊,他心里就有些害怕,这就使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认为自己做不好,这样在做一些事情时,他会认为自己做不好,这就形成了他缺乏自信,另外我们爱把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有时我们看到幼儿园其他小朋友表现特别好,或者是邻居家的孩子,我们就会对他说,你看,人家小朋友胆子多大,大大方方去发言,你呢,怎么一声不吭呀?这样比较往往也会使孩子造成自卑的心里。他会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所以我们看孩子胆小的形成,实际上与我们很细微的教育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这种东西常常在家里表现非常多的。在集体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