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复习题78337教学相关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6186728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78337教学相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78337教学相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78337教学相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78337教学相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78337教学相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78337教学相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毒理学复习题78337教学相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 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1)毒物: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集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2)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3)毒作用:又称为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4)毒作用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可以引起毒作用效应的毒物的数量。2, 剂量反应关系及剂量反应的曲线形式有哪些?(1)剂量反应关系有: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两种;(2)曲线形式有:直线型,抛物线形,S形曲线,“全或无”反应四种。3,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2、1)致死剂量: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群集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3,最小致死量(MLD或LD01或LDmin)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起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4,最大耐受量(MTD或LD0)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2)阈剂量: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敏感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包括急性阈剂量(Limac)和慢性阈剂量(Limch)(3)最大无作用

3、量(MNEL)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经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哟美好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4)毒作用带包括急性毒作用带(Zac)和慢性毒作用带(Zch)4, 什么是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第二章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什么是生物转运? (1)方面: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2)生物转运: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2,生物转运有哪些方式?各自特点?(1)方式:一、被动转运:1

4、简单扩散。2滤过和水溶扩散。3易化扩散。二、主动转运 三、膜动转运 :1,吞噬作用。2,胞吐。(2)特点:1,简单扩散方式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2,滤过可使化学毒物的浓度在血浆和细胞外液之间达到平衡,但不能使化学毒物的浓度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达到平衡3易化扩散 :方向转易化扩散只能按顺浓度运、因而不需消耗能量、但要有载体。4,主动转运: 需有载体参加;化学毒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该系统需消耗能量,因此代谢抑制剂可阻止此转运过程;载体对转运的化学毒物有特异选择性;转运量有一定极限,当化学毒物达一定浓度时,载体可达饱和状态;由同一载体转运的两种化学毒物间可出现竞

5、争性抑制。 3.机体吸收外源化学物有哪些途径?各自特点?(1)途经:一、经胃肠道吸收;二、经呼吸道吸收 ;三、经皮肤吸收;四、经其它途径吸收。 (2)特点:一、经胃肠道吸收:(1)毒物的吸收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甚至是在口腔和直肠中,但主要是在小肠,(2)方式:被动扩散、膜孔过滤、载体中介、吞噬或胞饮等(3)外源化学物经胃肠道被动扩散主要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和pKa,胃肠道腔内pH。(4)特殊转运系统(5) 胃肠道中的消化酶或菌群的作用二、经呼吸道吸收 (1)经呼吸道吸收,以肺泡吸收为主,经肺吸收的速度相当快,仅次于静脉注射(2)鼻腔吸收:表面积较小,但黏膜有高度通透性(3)气态物质水溶性影

6、响其吸收部位(4)气态物质的吸收速率还取决于其在血中的溶解度、肺通气量和血流量 (5)影响气溶胶吸收的重要因素是气溶胶中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6)颗粒物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三、经皮肤吸收 (1)毒物经皮吸收必须通过表皮或附属物(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经皮吸收的限速屏障是表皮的角质层。 (2)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高的外源化学物质易经皮肤吸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通过无损的皮肤。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腹部额部手掌足底。 四、经其它途径吸收(1)静脉注射(2)腹腔注射:门脉循环,肝脏。(3)皮下或肌肉注射4.什么是分布?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 (1)分布:外

7、源化学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2)贮存方式:1与血浆蛋白结合作为贮存库2. 肝和肾作为贮存库3. 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4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 5.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案:一、经肾脏排泄: (1)肾小球滤过 (2) 肾小管重吸收 (3) 肾小管分泌 二、经肝与胆排泄三、经肺排泄 四、其它途径排泄:汗腺和毛发、乳汁。第三章1,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意义是什么? (1)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过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2)意义:代谢解毒:化学物(毒性) 中间产物(低毒性或无毒性) 产物(无毒性); 代谢活化:化学物(无毒性)

8、中间产物(毒性) 产物(无毒性)。2,经过代谢活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分为几类? 活性代谢产物可分为四类:,生成亲电子剂:常见的有苯并芘和2-乙酰氨基芴的代谢活化;,生成自由基:如百草枯,硝化呋喃妥英经催化还原等;,生成亲核剂:少见,如:苦杏仁苷经肠道菌群酶催化生成氰化物;,生成氧化还原剂:比较少见,如硝酸盐经肠道菌群酶催化生成亚硝酸盐。3,代谢过程分为哪几相?其定义是什么? 代谢过程分为相反应和相反应。 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相反应包括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乙酰化,甲基化,与谷胱甘肽结合以及氨基酸结合,如甘氨酸,牛磺酸和谷氨酸。4, 生物转化的相反应主要包括哪几个反应?举例说明。相反应

9、有哪些?(1)氧化,还原和水解。(2)氧化: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脂肪族或芳香族碳的羟基化,双键的环氧化作用,杂原子(O,S,)的氧化和羟基化,杂原子(O,S,N和Si)脱烷基作用,氧化集团的转运,酯的裂解及脱氢作用。等其他氧化酶的氧化作用。还原:硝基和偶氮还原;羰基还原;二硫化物,硫氧化物和氧化物还原;醌还原;脱卤还原。水解:酯酶和酰胺酶;肽酶;环氧水化酶。(3)相反应:葡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乙酰化作用;氨基酸结合;甲基化作用;谷胱甘肽结合。5,P450的催化机制步骤有哪些?共七步:(1)氧化性细胞色素P450(Fe3+)首先与RH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2)再在细胞色素450还原酶的作用下

10、,由NADPH提供一个电子使其转变为还原性细胞色素P450(Fe2+)复合物;(3)此复合物和一个分子氧结合形成含氧复合物。(4)Fe2+O2复合物再加上一个质子(H+)和由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或由细胞色素b5提供的第二个电子,转变成Fe2+OOH复合物;(5)第二个质子的加入使Fe2+OOH复合物裂解,形成水和(FeO)3+复合物;(6)(FeO )3+复合物将氧原子转移到底物,生成ROH,并提供一个电子,使其中的O2活化为氧离子;(7) 释放ROH产物,此时P450(Fe2+)变为P450(Fe3+),可再次参与氧化过程。 第四章1,终毒物的概念?指一种特别化学性质的物质,它可

11、与内源性靶分子(如受体,酶,微纤维蛋白及脂质等)相互作用,使整体性结构和或功能改变,从而导致毒性作用。2,什么是细胞钙稳态?钙稳态失调学说?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较低(10-810-7molL),细胞外浓度较高(10-3mol L),内外浓度相差103104倍。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Ca2+仅为10-7 mol/L,而细胞外液Ca2+则达10-3 mol/L。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游离Ca2+ 迅速增多可达10-5 mol/L,此后再降低至10-7 mol/L,完成信息传递循环。Ca2+ 浓度的这种稳态状的变化过程称为细胞钙稳态。 细胞内Ca2+浓度不可控制地

12、持续升高,即使细胞内的钙稳态失调,这种紊乱或失调将破坏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细胞内外Ca2+的瞬变,破坏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细胞骨架结构,最终激活不可逆的细胞成分的分解代谢过程。这就是钙稳态失调学说。3,自由基的概念,自由基的来源和种类有哪些? 概念:自由基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来源:细胞正常生理过程产生的自由基和外来化学物质在体内产生的自由基 种类:氧中心自由基,碳中心自由基,硫中心自由基,氮中心自由基以及金属离子。4, 什么是共价结合?指化学毒物或其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与生物机体内的一些重要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酶,膜脂质等发生共价结合,从而改变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化学

13、结构与生物学功能。5, 什么是脂质过氧化?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坏,由于生物膜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自由基易攻击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而造成脂质过氧化,进而对生物膜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第五章1,毒物联合作用的定义及类型? (1)定义:毒物联合作用: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生的交互毒性作用。 (2)类型:有五种类型: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2,主要有哪些机体因素影响毒性作用? 物种间遗传学差异;个体遗传学差异;机体的其它因素。3,主要有哪些环境因素影响毒性作用? 气象条件;季节或昼夜节律。第六章1.何谓一般毒性作用?如何进行一般毒性测试? (1)外来化学

14、物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下对试验动物产生的综合毒效应称为一般毒性作用,又称基础毒性。2.为模拟人的实际接触情况,毒理学动物试验中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具体如何实施?(1)1. 经口(胃肠道)接触:灌胃、掺入饲料法、吞咽胶囊 2. 经呼吸道接触:一是吸入接触;另一个是将受试物注入实验动物气管肺内3. 经皮肤接触:角质层完整的皮肤 3.何谓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1)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在24h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学物之后所引起的快速剧烈的中毒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及形态改变,甚至死亡效应。 (2)急性毒性试验目的:可确

15、定受试物的致死剂量、有效剂量和某种效应的急性阈剂量等表示剂量效应关系的参数。 外来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试验是认识与研究其对机体毒性效应的第一步。 (3)设计:急性毒性试验设计包括选择动物种类、受试物剂量、观察指标及计算方法等。 4.何谓蓄积毒性作用?常用的蓄积毒性试验方法有哪些?(1)蓄积毒性作用:大多数外来化学物进入机体后,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和生物转运过程,最后将从体内消除。如果一种外来化学物反复多次进入机体而且其前次进入剂量尚未完全消除,则这一化学物在体内的总量将不断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的蓄积作用。 (2)常用的蓄积毒性试验方法:1,蓄积系数法:1固定剂量法:每日定时、定量(1/201/5 LD50)并以相同途径给予受试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