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6183137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 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 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 生物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 生物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生物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生物与环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2009上海单科)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C 衣藻是低等植物能利用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大肠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摄取现成有机物,在只含无机盐的培养基上几乎不能生长。11(2009广东单科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B 本题考查了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

2、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为种群的数量特征而不属于空间特征。5. (2009全国理综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D 本题考查了运用种间关系的有概念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 。18(2009海南单科)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

3、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竟争D 本题考查生物种间关系,在同一地区的两种生物,一个种群代替另个种群叫做次生演替,不属于生物入侵,也没有发生进化,只是种间竞争的结果。50(2009广东理基)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一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B 本题考查了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物学知识的能力,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

4、年一1935年内种群变化率是(990-398)/(1935-1930)=1184,1925年1930年为14,1940年1945年与1945年1950年 均为负值。3. (2009安徽理综)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C 本题考查了运用种群数量模型

5、有关知识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释问题的能力。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所以C正确。15(2009广东单科)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 本题考查了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

6、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值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不对。20(2009海南单科)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C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减少杂草对阳光的争夺,使水稻可以得

7、到更多的光照,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19(2009海南单科)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B本题考查种间联系,花鲢减少水蚤数量上升,水蚤捕食绿藻使其下降。乌鱼缺少食物下降,大量捕食白鲢,使白鲢数量下降。6. (2009山东理综)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高考资源网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高考资源网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高考资源网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

8、大高考资源网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高考资D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错误。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17(2009江苏单科)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9、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B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力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渐递减。A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C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51(2009广东理基)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11、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是初级消费者 B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

10、链中循环利用C 依题意是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故C正确。6(2009浙江理综)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 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 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

11、争劣势A 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因此A正确。14(2009广东单科)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

12、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C 此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对。13(2009广东单科)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D 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200300纳米(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2.(2009福建理综)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

13、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D 【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所以D不正确。16(2009广东单科)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

14、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A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4. (2009山东理综)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块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高考资源网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高考资源网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高考资源网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高考资源网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高B. 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均错误。5(2009天津理综)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