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601653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木兰诗》的教学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兰诗的教学计划木兰诗教学目的一、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二、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三、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四、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设想一、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培养阅读古代诗歌的兴趣。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查阅工具书,引导看注释,熟悉课文内容。三、教学方法:自读讲析问答练习,也可以配合电化教学进行。四、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1 题解(木兰诗 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 qia

2、n )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2 背景介绍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 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 130 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 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二、指导自读1 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借助

3、课文注释给加粗字注音并辨析其中某些字形。机杼 zh) ,与“抒情”的“抒”区别,“杼”,“木”旁,“抒”,“扌”旁。可汗 k8h2n。鞍鞯 ji1n 。辔头 p8i 。溅溅 ji1nji1n ,拟声词。胡骑 j。戎机 r$ng ,区别:戊,音 w&、戌,音 x&、戍,音 sh) 。朔气 shu。金柝 tu ,区别:析 x9折 zh6拆 ch1i 。红妆 zhu1ng,区别:状壮。著我旧时裳 zhu$,区别:署 sh( 。傍地走 b4ng。2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课文注释,口头试译全诗,熟悉故事情节。教师行间巡视,指教。3 指名学生说出故事内容; 教师在学生试译课文的基础上用幻灯或投影仪打出

4、课文翻译的内容,同时播放木兰诗原文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原文,边看译文,从而加深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研读课文(着重明确自读要点)1 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2 提问:全诗在进行结构剪裁和人物描写上始终紧扣住哪一特点?提示:“木兰是女郎”。3 提问: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大部分?各写出什么内容?归纳;以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 l 3 段),叙述木兰的身分,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 4 段),写木兰万里长征、 十年转战

5、凯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 56 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姊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4 教师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木兰的形象意义。(可引导学生边看课文中插图或看制成的幻灯图片,边听老师讲。)教师讲析: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 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 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 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 竟自勇敢地承担起

6、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 从这一壮举中, 可以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母的困难, 又考虑到国家的需要。 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山, 北到燕山朔野, 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木兰不但不贪功图赏,而且鄙弃功名利禄,这种气概是何等的磊落轩昂。在爹娘姊弟的热烈欢迎的欢愉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一旦恢复女儿装时,同行的伙伴才惊讶的认出这个十年征战,功勋卓著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这个喜剧性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无不烘托出纯朴、天真、活泼、机智的女子形象来。这个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巾帼英雄。5 提问:这首诗在叙事上的详略得

7、当体现在哪些地方?归纳:详写第 2、第 3、第 4、第 6 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分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 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 4 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 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 . 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6提问:什么叫对偶的修辞方法?什么叫排比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练习三、四,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并用浪线画

8、出来,阅读体会它的好处。)归纳: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排比,由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7 学生齐读画出来的对偶句、排比句,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四、布置作业1 翻译下列句子,解释诗句中加粗的字词:( 1)愿为市鞍马(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旦辞黄河去( 4)万里赴戎机( 5)关山度若飞( 6)出郭相扶将2 做练习三。(参考答案: 1强调木兰关心国难; 2英雄果敢、机智的行动; 34英雄杀敌心切,行动快速; 5父母厚情相迎; 6英雄自豪之词。)3 课后背诵并默写木兰诗。木兰诗的教学计划 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