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研说教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研说教材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研课标说教材高正玲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主要从课标、教材及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课标学段目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经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物体的位置。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方面: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
2、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方面: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
3、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课程内容标准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数的运算能熟练的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常见的量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有关的简单问
4、题。探索规律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二、图形与几何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拼图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三、统计与概率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四、综合与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
5、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二、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找规律、第八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四个板块中。数与代数中有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找规律、。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1
6、0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图形与几何中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要求: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拼图统计与概率中有分类与整理。要求: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想一想、摆一摆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
7、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2、教材编写特点。(一)科学性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学素材的选择,既体现数学的实质,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找规律”从学生们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
8、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二)可读性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例如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第19页的放学以后、第31页的牧场上、第8667页的小小商店等,都是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内容,第20页的热闹的小河边、第25页的爱劳动的小松鼠、第41页的小熊一家,第43页的能干的小青蛙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有趣的游戏,第9页的“听反话”、第30页的“教你折飞机”、第44页的“估一估、猜一猜”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
9、学学习体验。(三)过程性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反应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第1920页的例题和练习,第22页、第7577页的一些练习题等,这里一般都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提示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
10、、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又如“统计”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四)伸缩性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五) 整体性(六) 现实性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11、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又如教材在第6页、第37页和第85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分别展示了学生所能见到的含有数学内容的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3、编排体例本册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
12、征,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其基本体例是:激发兴趣的主题图促进思考的例题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拓展的实践活动。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标中提到: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第五单元单元的第一个例题提供了两幅情境图,教学时,先通过观察三个小朋友走进商店购物的情境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兴趣和需要;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小朋友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获取知识的热情。2、在合作中解
13、决问题,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境中产生的问题独立思考,发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投入到小组交流的活动中,交流看法,讨论不同的见解,从多角度主动探索新知。3.在应用中拓展延伸,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 评价建议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主体多元化 主要有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形式多样化 主要有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物质评价、延时评价、及时评价质量
14、结合 主要有口头考核、小卷考核(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好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1、要合理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教学时,利用教材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学时利用课件出示相关视频、图片等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学生的自学、交流的过程又将其生成学习资源,特别是汇报时的错误信息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有利渠道,是有助于教学的重要资源。4、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课前安排学生调查了解商店,课后鼓励学生多进行一些购物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