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息化发展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5808762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息化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息化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息化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息化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息化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息化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息化发展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裕民县第一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一、信息化工作现状至目前,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努力,信息化建设的“三通两平台”任务全面完成。即学校接通了互联网,实现了网络“校校通”;所有功能室和教学班级安装了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不少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了“人人通”,教师可以进行浏览访间,获取优质教育查源,服务教育教学。二、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应用情况学校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广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效果好。许多青年教师包括一些即将退休的有这方面特长和爱好的教师能亲练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充分应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功能并真正提高课

2、堂教学效益。学校每年组织50岁以下教师举行课件、微课等比赛,并由学校组织考评小组,对这些课件进行评比,评出优秀课件,在校内展示。学校还将教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求每学科教师在每周内至少使用多媒体设备或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两个课时;对每学期举行的上课比赛都严格要求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学生发展方面,我校20个数学班,实际有计算机课安排班级17个,周课时数34课时,学校建有两个微机室,共有学生用机90台,能确保计算机课正常教学需求。三、数字校园规划及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3、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二)建设原则我校“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1.统筹规划:“数字校园”建

4、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2.分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3.加强应用:“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4.整合资源:“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数字校

5、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三)建设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 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 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

6、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 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数字校园。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模式1.功能定位,目标明确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首先要对其功能进行定位。我校校园规模不大,办学经费有限,计算机管理专业人员缺乏。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坚持以经济实用为指导思想,同时要兼顾随技术进步可扩充升级的原则。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数字化校园应用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具备使用他人提供的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创造性的教学工作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

7、才能使数字化学校的建设顺利进行。学校要立足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的方式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教与学的问题研究。五)建设任务(一)基础设施建设1校园广播系统:学校更新校园广播系统,保证校园广播能有效的为教学、德育、工会等部门服务。2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3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计算机教室,使全校生机比达到10:1。4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校建立校园安全监

8、控系统,保证没有监控死角,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力的保证。5.创客教室建设:建设一个先进的创客教室,配套3D打印机、小型机器臂、开源硬件、无人机等硬件设施,保证每周2次教师授课。 (二)应用系统建设1教学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学校将依托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有效使用,建立学乐云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汇集学校优秀教案、课件、课堂实录、微课等,教育信息资源库,既要为教师备课、上课服务,还要为学生服务,提供优秀教师的教学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2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校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所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9、。3.创客资源平台建设:搭建创客资源平台,学习3D打印、无人机航拍、机械臂等开源硬件等创客新内容、新技术,定期竞赛展示,交流创客学习经验,分享创客成果。4.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推动教师利用空间提供课堂实录、远程网络课堂观摩,参与网络研修,实现不同区域协同授课,共享个人备课资料,在线生成备课课件;推动学生通过空间学习名师课程、教师推荐的优秀学习资源等;推动师生通过空间虚拟数字教室,实现课程预习、作业、考试、答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等;推动家长通过班级空间了解孩子最新情况,查看班级公告、查询课表,提供免费家庭教育资源,与孩子共同成长,促进学生、家长、教师间沟通交流。

10、(三)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各类高校和其他教育教研机构的条件和资源,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采用“五个结合”(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本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与个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从“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和方法”等四个层面来强化教师继续教育,使教师们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六)建设措施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

11、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校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

12、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1、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校本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精品课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2、加快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我校3E智慧课堂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通过多样资源多元平台(视频系列化、微课多样化、平台多元化),实现无围墙学习,实现教育教学的数

13、字化、个性化, 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3、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资源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三)实现校园管理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逐步实现多平台

14、网络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校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 “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二)制度保障学校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三)经费保障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校“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四)技术保障“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