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常志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568992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常志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常志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常志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常志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常志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常志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常志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备课人 常志伟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等具体操作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学生能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身边的物体,并能观察到不同的结果,也能主动和同学合作。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回形针、小方块、小刀、新橡皮、小棒、学生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想用身边的小东西来

2、量物体的长度吗?二、活动中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以“不同的物品为标准”测量数学书的宽。(1)选用学具盒里的(回形针、小方块、小三角形、1角硬币、小刀、新橡皮)物品,量出数学书的宽是多少?(操作之前适当提醒:要摆成直线)(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测量结果、提出疑问。(4)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列表。选择物品回形针小方块硬币橡皮数学书宽你有什么想法(5)为什么同学们的结果都不一样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思考呢?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用不同的物品测量同一物品得到的数量是不同的。2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量去测量物体长度。(1)用回形针量数学书的长、课桌的宽。(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2)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数学书的长是( )个回形针,课桌的宽是( )个回形针。引导学生归纳:用回形针测同一物品的个数是一样,也就是测量结果是唯一的。(3)质疑追问:全世界的回形针长一样吗?如果是一个外国人看到这个结果会明白吗?(要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作标准的物品”还必须世界上统一的)3统一认识:体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1)质疑: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想得到一个唯一的结果,必需怎样?(用一个全世界统一标准的长度作测量工具)(2)你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尺子)(3)你想知道尺子是如何演变的吗?(播放有关尺的由来的资料)三、在操作与练习中增长估测能力活动:用新铅笔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分别有几枝新铅笔的

4、长度。测量后交流各自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 四、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些工具来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五、布置作业1、回家选择4-5件物品,用自己的学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2、课后继续研究你的小尺子,并用它试着量量上面选定物体的长度。课后小结:第2课时 认识厘米、米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2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生在估测物体长度和实际测量比较中逐步形成估测能力。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难点:较正确、灵活

5、地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活动中亲身经历量一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准备:各种尺子(学生尺、米尺、卷尺)、 一、复习导入,认识学生尺。1回家测量过物品的同学谈一谈,用什么测量比较方便?(尺子)2关于尺子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3、请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补充完整板书:(1)学生尺上有:A、数字: 0、1、2; B、刻度线:长线对数字; C、字母:cm表示厘米(2)用学生尺测量时要从左端0刻度线开始量。二、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多数为0刻度线到1刻度线,

6、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多找出几个)同桌交流尺子中的1厘米,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尺子中的1厘米(0-1,1-2,5-6等)归纳小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2)比一比、看一看,1厘米究竟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大概有多长。(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长度大概是1厘米?(4)量一量:把各自找到的物体用尺子量一量,看看是否真的很接近1厘米。2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1)2厘米、3厘米分别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尺子里找出2厘米、3厘米;(2)5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再在尺子里找出5厘米;(3)出示1条纸条(7厘米),估计它长多少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4)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来表

7、示1厘米、3厘米、5厘米和7厘米,再和尺子比较,比一比哪些同学比划得最准。三、用尺子测量,形成基本技能1学生试着用尺子量老师下发的纸条长度(如有不会可以看书本第3页例2),学生代表展示台上演示并介绍量的方法。2课件演示量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纸条左端对齐0刻度线,右端到达几,纸条长度就是几厘米。3交换量纸条长度,再集体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并同桌校对。4先估计学生手指宽度、手掌宽度、一拃长度,再用尺子测量出正确的数据并牢记。四、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1请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分别用学生尺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和教室门的高度。然后谈谈体会。教室很长,用学生尺量很麻烦,而

8、且不是很准。2教师追问:那你们想到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宽呢?(米尺)3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请学生从学具盒里找出1米的尺子,仔细观察,它和学生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生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可能的答案是)米尺上数字多、刻度多,有100,而学生尺上最多只有20;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3双手张开把米尺拉直,看看米尺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然后用米尺核对。5用1米尺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6思考:“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追问:你从哪些途径知道1米=100厘米

9、。五、全课小结:1今天学习了什么?米和厘米各适用量怎样的物体长度?你会用尺子测量吗?2闭眼比划:1厘米、3厘米、1米各有多长。六、布置作业用学生尺量你喜欢的物体长度,至少4件,并记录在本子上。 课后小结第3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1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可度量的、有两个端点。2学会量、画线段,在量画线段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长度观念,提高估测的能力。3学生在独立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操作能基本能力。教学重点:知道线段的特征,学会量、画线段(整厘米)。教学难点:估测线段的长度。教学方法:动手操作画一画。教学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

10、放电视片断:消防员叔叔滑钢管、快速集合的情境。师问:为什么不走楼梯,而滑钢管?生可能的回答是:因为滑钢管是直直的,比较近;走楼梯是弯道,比较远。师:生活中类似这样直的东西很多,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观察体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并交流。(有直的、有弯的、不能拉长)(2)尝试将这些物体用线画出来,并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想法。(3)学生自主分类,说明理由,教师适当指导点拨: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直直的,一类是弯曲的。(4)教师课件出示下列线段(图1),请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交流后汇报,教师提

11、炼:直直的,两端有端点,可以测量长度。小结:像这样直的、两边不能延伸的、可以量长度的线,我们叫它线段。(5)学生自己任意画一条线段。选择个别展示,提醒学生画图要注意的问题。(6)练习:书本P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2量线段、画线段(1)课件回到图1,请问哪一条线段比较长?你能估测他们分别有多少长吗?(2)学生尝试用尺子量印在练习纸上线段的正确长度,并交流学生的测量方法和结果。(3)教师演示规范的测量过程和方法,然后学生再次选择其中的一条测量。(4)学生练习:书本P7第8题。(5)学生尝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展示学生作品并介绍方法。集体讲评,注意表上端点并写上具体的长度,有错误的及

12、时修改。(6)练习:画出两条线段,一条长4厘米,另一条比它长2厘米而且方向要不同。学生画,老师巡视批改,并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三、拓展运用1给你四个点,你可以画几条线段。 2家 . . 学校哪条路更近?四、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2)你对线段有哪些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1书本P7第6、10题2画两条长6厘米的线段,一条横着画,一条竖着画,看看有什么视觉不同。 第4课时 单元复习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整理,学生建立更清晰的长度观念(1厘米、几厘米、1米)。2通过有意识的估测活动,学生有更好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3通过实际的量画活动,学生有比较熟练的作图技能,并

13、在作图中增进对线段的理解。教学重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能测量和画图。教学难点:估测能力、灵活的作图能力的形成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练习法。教学准备:各种实物、线段、学生尺、1米尺、断尺、课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学会了哪些新本领?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2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并板书: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厘米(cm)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米(m) 1米=100厘米线 段: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长度。 技 能:会量 会画 会比划二、实践操作活动1比划:学生借助手和身体比划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1米、2米等,并互相检查和比较。2画:学生分别

14、画出长度是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的线段,选择部分展示并实际测量是否标准。3再次比划: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的长度4量你身边的短小物体的长度:任意四件(先估、再量,用厘米做单位不到整厘米的取整厘米数)5量教室内窗户、门的长、宽。先估计分别是多少长度并记录;再想用什么工具、使用什么单位,为什么?最后实际测量,并交流测量结果。交流心得:对同学有哪些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如橡皮)用学生尺,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品(如黑板)要用米尺,用米做单位。三、综合练习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枝铅笔长17( ),数学书本宽14( )。(2)教室门高2( ), 黑板长4( )。2(1)画一条长6cm的线段;(2)画一条比6cm短2cm的线段。四、总结全课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你画线段、量线段的能力有没有提高?应注意些什么?课后小结: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