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566824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王选同志(1937年2006 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 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出生于上 海,生前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 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一生执着追随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献身科学、追求真 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 的崭新时代。他衷心拥护和坚定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始终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 事业增光添彩。他深知人才对于创

2、业兴国的极端重要性,不计个人名利地位,以 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王选 同志以自己崇高的人品、巨大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 爱,为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 戴。王选同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骄傲,他的事迹是 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动诠释,具有 鲜明的时代精神。献身科学 勇于创新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 术创始人。他不仅具有超前的眼光、非凡的魄力,更有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 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

3、精神。王选同志祖籍江苏无锡,1937 年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 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开明的家庭教育使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正直 善良、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名师云集、学风优良的教学环境,塑造了他勤奋好 学、善于思索的良好学风。他从小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他树立的人生理想是成 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才智的科学工整理。1954 年,王选同志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 年分专业时,他迎来了 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当他看到国家“ 12 年科技规划”中把计算技术列为重点 发展学科,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天工业乃至人类生活产 生巨大影响时,便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

4、的计算数学专业。王选同志认为, 新兴学科往往代表着未来,越不成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广阔,他坚信计 算技术在未来将大有作为。这一选择,为他今后的科技报国奠定了第一块基石。1961 年,王选同志参与北大自行研制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逻辑设计 和系统调试任务,在科研上初露锋芒。紧张的工作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他患上了 重病。但是,王选同志没有消沉,在养病期间,他撑着虚弱的身子,从事 ALGOL60 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研究,终于在 1967 年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这一大型软件,为 在我国推广计算机高级语言发挥了积极作用。1975 年春,王选同志开始着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当时,他只是北 大一位 3

5、8 岁的助教,8 年疾病的折磨没有阻断他前进的脚步。他敏锐地意识到 这一项目的研究成功将引起我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深刻革命,项目的巨大价值 和技术难度激起了他攀登科技高峰的豪情。他拖着病体查阅资料,在充分研究国 际技术发展方向后,大胆提出了跳过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 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大胆决策,充 满了创新精神,许多人很难理解他的抉择。方案一宣布,立即招来众多不解和非 议。有人认为这个方案是“天方夜谭”,根本实施不了,更多的人主张研制国外 技术已经成熟了的二代机。但是,王选和他的夫人陈堃銶没有气馁。经过多次严 密科学的论证,最终赢得了北京

6、大学和电子部、新华社等部门以及协作单位的支 持,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以王选同志为首的北大攻关小组。1979 年到 1984 年,是王选同志科研道路最艰难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 逐步发展,英、美、日等国的著名厂商大举进入中国,争夺汉字照排印刷领域这 块巨大市场。用户和业内人士大多不看好王选同志及其团队的国产系统,几家大 报和一批出版社、印刷厂先后购买了国外产品。与此同时,一些参与这个项目的 研发人员面临写论文、评职称、出国进修等多方面的压力,而激光照排项目从事 的又是繁重的软、硬件工程任务,开发条件很差,看不到任何名和利,研发人员 骤减,协作单位退缩,专家论证会也作出了主张引进国

7、外产品的论断。这时,几 乎身临绝境的王选同志毅然作出了决战市场的选择。他和同事们排除干扰,不分 昼夜,埋头苦干。1979 年7 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性样机研制成功。王选同志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从 1975 年到 1993 年这 18 年中,我一 直有种逆潮流而上的感觉,这个过程是九死一生的,哪怕松一口气都不会有 今天的成功。”人们很难想象,从 1975 年到 1993年长达 18 年的科研道路上,病痛缠身的 王选同志和负责照排软件系统总体设计的陈堃銶同志过着怎样的生活!霄衣旰 食,席不暇暖,夫妇俩没有寒暑假,没有星期天,甚至没有白天和夜晚。但是, 正是这种敢为人先、荜路蓝缕的勇气,锲

8、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王选同志和 他的团队才有了一连串的自主创新,才有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 统的相继推出和大规模应用,从而实现了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 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杰出典范。王选同志对科研项目的市场前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 实生产力转化的先驱,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上世纪80 年代起,他就 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他积极倡导产学研相结合,在北大方正集团中建立起 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还 力主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集团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

9、,走出了 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90 年代初,他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 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 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 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 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 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 场。取得这些惊人成就后,王选同志并不满足。他认为,中文出版系统进入海 外市场不能看作走向国际的标志,只有开发出非中文领域的出版系统打入发达国 家,才算真正国际化。在他的策划和组织下, 1997 年,一个运用了独特的软插 件技术、高集成度、扩展性强的新型日文出版系统面世。该系统应用后,被认为 是日本同

10、类系统中最先进的产品,并在日本报社、杂志社、印刷业和广告整理业 推广。不仅如此,以栅格图像处理器RIP为核心的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包括欧、 美、日等发达国家。晚年的王选同志更是不断呼吁,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他最大的愿望就是 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即使身患晚期癌症, 在化疗期间,他仍然不忘倡导自主创新,呼吁尊重人才。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塑造了一座自主创新的丰碑。这是王选同志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王选同志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巨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 民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1985 年获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 奖,1986年获日内瓦

11、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987年获首届毕昇奖,1987 年和 1995 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 年获中国专利金奖,1990 年获陈嘉庚技术 科学奖,1991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 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 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 200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还先后获全国先 进工整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整理、北京市劳 动模范、“首都楷模”等荣誉称号。淡泊名利 甘为人梯王选同志不仅是科学工整理的杰出代表,也是人民教师的优秀典范。他感 动人们,不仅因为他的巨大贡献,更因为他追求完美的人格。他以提携后学为己 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乐于奉

12、献。他的崇高品德和宽广胸怀,堪称楷模。在科研成果和荣誉面前,王选同志始终强调成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实 事求是,谦虚谨慎,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而是始终努力为年轻人才的成长成才 创造各种条件。他曾说,“伏枥老骥”,最好是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 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今后衡量自己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 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俊。王选同志深刻认识到,经济的竞争在于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在于人才竞 争,如何培养造就和吸引一批优秀的年轻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是发展我国科技 事业的关键。他认为,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类新兴学科领域内,技术发展十分 迅速,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敏捷,具有明显的

13、优势,应该予以大力支持。作为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王选同志十分注重通过教学为实 践锻炼学生攻克技术难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勤奋的 工作习惯。他特别重视为学生选择好正确的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鼓励和帮助他 们选择国内从未做过、具有挑战性且未来应用前景光明的课题,激发他们的创造 性和积极性,同时使科研成果通过方正集团实现商品化,最终成为极具竞争力的 产品。在成果署名上,王选一直提倡:导师做的工作如果不如学生,名字就应当 放在后头;假如没做什么工作,想法都是学生提出来的,就应当不署名,不要拿 学生的成果当作自己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年轻人出头。王选同志是这么想的,也是

14、这么做的。他在 56 岁时,就认为自己已经过了 创造高峰,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放手交给年轻人去做,自己甘当铺路石子。退 出科研第一线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平时只要一有时间, 他会走进机房和大家聊天。他随手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他了解到的情况和 问题。他的抽屉里有一个花名册,每个学生和员工都附有照片,他不但能说出他 们的名字,还把了解到的每个人的在校成绩、得奖情况、个性特长、不足,其至 家庭背景写在旁边,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都是经过深入调查和接触后才抓住的 个性特点。由于他的杰出贡献,王选同志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整理、全国教育 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

15、章。1998 年 11月,中共北京市 教工委、市科委分别作出“关于向王选同志学习的决定”。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王选同志多次在同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民主协商会上 提出建议,要给优秀青年科学家一个安定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去做研究。他说: “计算机这类新兴学科,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应该重点支持尚未成名的、 有才华、有潜力的小人物,为他们创造平等、和谐、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好环境。” 患病后,他无法经常到单位,便在家中通过电话向骨干们了解情况,给他们加油 鼓劲儿。他的一位博士生曾说“王老师的谈活太有感召力了,每次听完,我都像 打了强心剂一样,充满信心和干劲!”王选同志一生虽然荣誉无数,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

16、的科研大奖,但他依然如 故,谦逊平和,朴实无华,视名利如浮云,始终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他认为, 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创造。他始终强调“做个好人”是成就事业的首要因素,并 把“为别人活着”看作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王选同志最推崇的一句话是:“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力再像普通人那样 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 乐趣。”他说:“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 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 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他曾坚持自己不申请院士,后来因北京大学积极推荐, 他才去填表。王选同志说过,名人和普通人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 别人尊重你,无非是自己过去有点贡献,仅此而已。早些年他不愿上电视,后来 接受采访也是为了工作需要。他不愿担任没有实职性工作的各种职务。他从来没 有想过要出名。在方正和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大家都亲切随意地叫他“王老师”, 就是后来担任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