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566710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酸丙烯酯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学 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 业 姓 名 学 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48000t/a合成氨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设计目 录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设计工艺设计任务书 3一、设计题目 3二、操作条件 3三、设计内容 3四、基础数据 4设计依据:5一、计算前的准备51.CO2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52.PC密度与温度的关系63.PC蒸汽压的影响74.PC的粘度7二、物料衡算7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72.溶剂夹带量Nm3/m3PC83.溶液带出的气量Nm3/m3PC8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95.计算PC循环量96.验算吸收液中CO2残量为0.15 Nm3/

2、m3PC时净化气中CO2的含量107.出塔气体的组成10三、热量衡算111.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112.液体的比热容123.CO2的溶解热134.出塔溶液的温度135.最终的衡算结果汇总14四、设备的工艺与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15(一)确定塔径及相关参数15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17六、填料层的压降25七、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251.塔壁厚252液体分布器253除沫器254液体再分布器265填料支撑板266塔的顶部空间高度26八、设计概要表 27九、对本设计的评价 28参考文献2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工艺设计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座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要求

3、年产合成氨48000t/a。二、操作条件1.每吨氨耗变换气取4300Nm3变换气/ t氨;2.变换气组成为:CO2:28.0;CO:2.5;H2:47.2;N2:22.3。(均为体积%,下同。其它组分被忽略);3.要求出塔净化气中CO2的浓度不超过0.5%;4.PC吸收剂的入塔浓度根据操作情况自选;5.气液两相的入塔温度均选定为30;6.操作压强为1.6MPa;7.年工作日33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4.填料吸收塔附属结构的选型与设计5.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6.吸收塔的工艺流程图7

4、.填料吸收塔与液体再分布器的工艺条件图8.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四、基础数据1.碳酸丙烯酯(PC)的物理性质正常沸点,()蒸汽压133.32-1Pa粘度,mPas分子量20430382050102.090.10.242.761.62温度,()015254055(kg/m3)122412071198118411692.比热计算式 3.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度温度t,()2526.737.84050亨利系数E101.3-1kPa81.1381.7101.7103.5120.84.CO2在碳酸丙烯酯(PC)中的溶解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以表示)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

5、附录。设计依据:吸收是利用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中而形成溶液,于是原组分的一分离。对与此题中的易溶气体是CO2 。依题意:年工作日以330天,每天以24小时连续运行计,有:合成氨:48000t/a= 145.5t/d=6.06t/h变换气: 4300m3(标)变换气/t氨(简记为Nm3/t)V = 6.064300=26058 m3变换气组成及分压如下表进塔变换气CO2COH2N2合计体积百分数,%28.02.547.222.3100组分分压,MPa0.4480.0400.7550.3571.600组分分压,kgf

6、/cm24.5680.4087.7013.63816.32一、计算前的准备1.CO2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CO2在PC中亨利系数数据温度t,()2526.737.84050亨利系数E101.3-1kPa81.1381.7101.7103.5120.8作图得:亨利系数与温度近似成直线,且kPa因为高浓度气体吸收,故吸收塔内CO2的溶解热不能被忽略。现假设出塔气体的温度为,出塔液体的温度为,并取吸收饱和度(定义为出塔溶液浓度对其平衡浓度的百分数)为70%,然后利用物料衡算结合热量衡算验证上述温度假设的正确性在40下,CO2在PC中的亨利系数E40=103.5101.3 kPa=10485 kPa1出

7、塔溶液中CO2的浓度(假设其满足亨利定律)(摩尔分数)2根据吸收温度变化的假设,在塔内液相温度变化不大,可取平均温度35下的CO2在PC中溶解的亨利系数作为计算相平衡关系的依据。即: kPaCO2在PC中溶解的相平衡关系,即:式中:为摩尔比,kmolCO2/kmolPC;为CO2的分压,kgf/cm2;T为热力学温度,K。用上述关联式计算出塔溶液中CO2的浓度有与前者结果相比要小,为安全起见,本设计取后者作为计算的依据。结论:出料(摩尔分数)2.PC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题给数据作图,得密度与温度的关联表达式为(式中t为温度,;为密度,kg/m3)温度,()015254055(kg/m3)122

8、412071198118411693.PC蒸汽压的影响根据变换气组成及分压可知,PC蒸汽压与操作总压及CO2的气相分压相比均很小,故可忽略。4.PC的粘度 mPas(T为热力学温度,K)5.工艺流程确定:本次吸收采用逆流吸收的方法。二、物料衡算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查各组分在操作压力为1.6MPa、操作温度为40下在PC中的溶解度数据,并取其相对吸收饱和度均为70%,将计算所得结果列于下表(亦可将除CO2以外的组分视为惰气而忽略不计,而只考虑CO2的溶解):CO2溶解量的计算如下:各个溶质溶解量的计算如下:(以CO2为例)通过第一部分已知CO2在40的平衡溶解度 Nm3/m3PC式中:11

9、84为PC在40时的密度,102.09为PC的相对摩尔质量。CO2的溶解量为(10.44-0.15)0.7=7.203 Nm3/m3PC组分CO2COH2N2合计组分分压,MPa0.4480.0400.7550.3571.60溶解度,Nm3/m3PC10.440.0160.2230.22310.90溶解量,Nm3/m3PC7.2030.0110.1560.1567.526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95.710.152.072.07100.00说明:进塔吸收液中CO2的残值取0.15 Nm3/m3PC,故计算溶解量时应将其扣除。其他组分溶解度就微小,经解吸后的残值可被忽略。平均分子量:入塔混合气平均分

10、子量:溶解气体的平均分子量:2.溶剂夹带量Nm3/m3PC以0.2 Nm3/m3PC计,各组分被夹带的量如下:CO2:0.20.28=0.056 Nm3/m3PCCO: 0.20.025=0.005 Nm3/m3PCH2: 0.20.472=0.0944 Nm3/m3PCN2: 0.20.223=0.0446 Nm3/m3PC3.溶液带出的气量Nm3/m3PC各组分溶解量:CO2: 7.203 Nm3/m3PC 95.71%CO: 0.011 Nm3/m3PC 0.15%H2: 0.156 Nm3/m3PC 2.07%N2: 0.156Nm3/m3PC 2.07%7.526 Nm3/m3PC

11、100%夹带量与溶解量之和:CO2:0.056+7.203=7.259 Nm3/m3PC 93.96%CO:0.005+0.011=0.016 Nm3/m3PC 0.21%H2:0.0944+0.156=0.250 Nm3/m3PC 3.23%N2:0.0446+0.156=0.201 Nm3/m3PC 2.60%7.726 Nm3/m3PC 100%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以分别代表进塔、出塔及溶液带出的总气量,以分别代表CO2相应的体积分率,对CO2作物料衡算有:V1 =26058 Nm3/ h联立两式解之得V3=V1(y1-y2)/(y3-y2)=43006.06(0.280.005)/(0

12、.93960.005)=7667Nm3/hV2 = V1 - V3 =18391 Nm3/ h5.计算PC循环量因每1 m3PC 带出CO2为7.259 Nm3 ,故有:L=V3y3/7.259=76670.9396/7.259=992m3/h操作的气液比为V1/L=26058/992=26.276.验算吸收液中CO2残量为0.15 Nm3/m3PC时净化气中CO2的含量取脱碳塔阻力降为0.3kgf/cm2,则塔顶压强为16.32-0.3=16.02 kgf/cm2,此时CO2的分压为 kgf/cm2,与此分压呈平衡的CO2液相浓度为: 式中:1193为吸收液在塔顶30时的密度,近似取纯PC液体的密度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出塔净化气中CO2的浓度不超过0.5%,那入塔吸收液中CO2的极限浓度不可超过0.216 Nm3/m3PC,本设计取值正好在其所要求的范围之内,故选取值满足要求。入塔循环液相CO2:99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