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5582687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9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学院(系、所): 经济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姓 名: 依美 导 师: 母景平 论文题目: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研究目录摘要4一、绪论4(一)研究背景与意义4(二)文献回顾61、国外关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62、国关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8(三)研究思路和方法8(四)整体框架和主要容9(五)创新之处9二、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基本情况与其特征9三、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理论分析11(一)公司并购协同效应与其分类111、协同效应的定义112、协同效应的分类12(二)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分析的理论基础13(三)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

2、务协同效应的分析14四、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实证分析15(一)研究假设15(二)研究设计161、研究方法16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173、变量选择18(三)描述性统计19(四)因子分析201、KMO和Bartlett检验212、通过总方差解释表获取公共因子223、碎石图244、选取公共因子载荷矩阵275、计算综合得分与分析得分结果29五、上汽与南汽并购个案财务协同效应分析32(一)上汽与南汽并购的背景与基本情况32(二)上汽与南汽并购财务协同效应分析33(三)行业分析结论与个案分析结论的异同与其原因33六、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34(一)研究结论34(二)对策建议351、并购前并

3、购方应该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书,并对并购后各方面的整合做出具体说明。352、完善并购方面的法律和法规。353、增强中介机构在并购案件中的作用。354、鼓励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强强联合;但不可盲目最求规模效应。355、加强监督并严厉处罚幕交易行为。36(三)本文的局限性36参考文献38附注41致49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公司并购一般理论与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基本情况与特征,对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所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进行分析,从一般理论分析得出我国汽车行业企业并购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并购协同效应,但是大部分并购行为所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仅在短期能实现,无法长期维持。通过理论分

4、析后,本文选用2005-2010年期间有并购行为的48家在沪深上市汽车企业公司数据作为案例分析的样本,以基于财务绩效的会计研究法选择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上市汽车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状况在短期能够实现协同效应但无法实现长期财务协同效应。通过行业的实证分析后,本文继续以上汽与南汽上市公司并购个案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上汽与南汽的并购不仅能在短期实现财务协同效应,而且从长期看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体现出财务协同效应。本文指出了行业分析与个案分析结论差异的原因,并由此对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关键字:公司并购;会计研究法;财务协同效应;因子分析法一

5、、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国际研究背景:从19世纪末至今,全世界已经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现有的经济格局不可避免的开始了重组,新一轮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1990-1999年这十年间全球并购价值额增长了近7倍,1999年高达34000亿美元,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并购规模十分庞大。1988年KKR以近250亿美元收购美国食品寡头RJRNabisco,1998年埃克森以860亿美元并购美浮达,而2000年便发生了美国在线以155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和沃达丰用1850亿美元收购曼斯曼的并购巨案;其次,并购围日益广泛。在新的经济格局的形成

6、过程中,几乎所有行业都难以回避并购的浪潮。在飞机制造业、采油业、汽车工业、金融业等并购风靡全球的同时,业、时装业等也在加速整合,并购己从特定领域走出来,成为各个行业通用的重组工具;再次,全球围掀起了跨国并购。美国与欧洲之间,欧洲部各国之间,欧美对亚非拉国家的跨国并购已成为世界性潮流。2009年,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全球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成为近年来跨州并购的成功例。并购跨越国界,企业成为了传播经营规则和文化理念的桥梁,全世界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研究背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并购产生于90年代,它是伴随着我国证劵市场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证券市场为企业提

7、供了并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另一方面随着证券市场的兴起,企业可以通过收购部分股权来控制目标企业。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了适应全球化经济布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并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曾经有人预言,我国将在未来10年完成西方近百年以来在公司并购道路上取得的成绩。 事实上,我国并购额在过去五年里年均增长达到了70%,并购数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亚洲第三大并购市场。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但是,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总体上仍然面临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研发投入少的困局,依靠单独力量难以形成高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度高

8、、规模效益明显,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可观。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化解了生产资料和技术的流入瓶颈,加之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人均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高,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在这种背景下,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有效需求和目前国企业行业的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必然需要资源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这给国汽车行业部的并购提供了合适的契机。研究意义:1、通过对现有的关于汽车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的整理吸收,立足一般理论,结合国汽车行业的并购现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

9、对汽车行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完善针对财务状况协同效应研究的理论框架。2、通过财务协同效应的研究分析,提出国汽车企业并购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汽车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并购程序和缓解,避免并购协同效应的弱化。3、通过对汽车行业并购的研究,寻找汽车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一般规律,为汽车行业资本市场配置提供有效参考,以求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效率。4、研究公司并购的协同效应的广泛规律,为其他行业的企业并购提供可参考的模式,将促进全国围的资源整合,对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深远的影响。(二)文献回顾国外关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文献在不断的增加,国外学者的研究大体上

10、分为三个方面:(1)关于公司并购动因的研究;(2)关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3)关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评估方法的研究。以下主要对国外文献中关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进行阐述。1、国外关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1)关于并购概念的研究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Ansoff,1987)首次从公司战略角度对协同进行了研究。根据伊戈尔.安索夫的研究,战略主要包含四种要素:产品市场围、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其中“协同”说明的是企业如何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地拓展新的事业。安索夫对于协同的定义包括对土地、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的共享,也包括对诸如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的共

11、享。安索夫认为,协同的经济学含义是企业整体的价值有可能大于各部分价值的总和,同时指出协同模式的有效性部分的来源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 日本的战略专家伊丹广之(Itami Hiroyuki 1987)在安索夫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协同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界定。在他的著作启动隐形资产中,“协同”的概念被分解成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两部分。伊丹提出公司的战略应寻求在用户、竞争、技术、资源和组织这五个领域中的配合,他在每个领域中都对协同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目标是在最有效地利用公司的所有资源的同时,创造充足的资源。为此,公司必须提高实体资产的使用率。这种通过提高实体资产使用效率来节约成本或增加销售的方式

12、被伊丹称为互补效应。但是,互补效应非常容易被其他公司仿效,并不能为公司提供持久的优势。所以,认为互补效应不是协同的真正来源。他指出,只有当公司开始使用它的隐形资产时,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伊丹提出的“协同”类似于“搭便车”,因为从公司某一局部发展出来的隐形资产可以同时被用于其他领域。按照他的理论,许多公司都因为忽视隐形资产而失去了获得协同效益的机会。 公司资源论的学者(Barney J.b1991)把公司的资源划分为实体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这三类资本涵盖了公司的组织因素、技能、价值观以与厂房、设备、土地等实体资产。公司的关键资源是那些可以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会被竞争对手模

13、仿,也没有现成的替代物,极具市场价值。如波尼认为,公司通过并购取得这些关键资源资源可获得显著的协同。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波特(Porter.M. E1985)使用“关联”一词对协同进行了研究。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他认为业务单元之间可能的关联可分为三种类型:有形关联、无形关联和竞争性关联。有形关联产生于共同的渠道、客户、技术以与其他因素的存在,使相关业务单元有机会对价值链上的活动进行共享;无形关联涉与不同价值链之间管理技巧的传播;竞争性关联源于在多个国家中实际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存在。三种类型的关联各不一样,却并不互相排斥。 J.弗雷德.威斯通(Fred. Weston1998)在兼并、重组

14、与公司控制一书中认为,并购导致总的价值增加因素包括:1、经营协同效应:假设在行业中存在规模经济、围经济以与纵向联合相关的联络费用和各种形式的交易费用的节约。2、管理协同效应: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可以带来效率的改善。一个相对于有效率的竞价者收购一个相对无效率的目标企业,并通过改善目标企业的效率来提高总体价值。3、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的来源之一是较低成本的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有大量部现金流和少量的投资机会的企业拥有超额现金流。有较低部资金生产能力和大量投资机会的企业需要进行额外的融资。这两个企业的合并可能会得到较低的部资金成本的优势。4、信息效应:收购信息会导致企业的价值增加。它包括两方

15、面,一是收购活动会散布关于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信息,并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进行重新估价,二是收购会激励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在企业自身贯彻更有效的战略。 5、价值低估效应。价值被低估的程度一般用 q 比率来反映,q 比例的定义为企业证券市场价值与其资产重置成本之比。罗伯特.巴泽尔和布拉德利.盖尔(Buzzell,Robert and Gale,Bradley1987)认为协同是相对于对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业务表现而言的企业群整体的业务表现。他们认为协同价值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对资源或业务行为的共享;市场营销和研究开发的扩散效益;企业的相似性;对企业形象的共享。 后期的公司并购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计算方法的选择与改进。(2)关于财务协同效应的研究从前面对协同效应概念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理论界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协同效应的定性分析,由于所涉与的不确定因素多、难度大,对协同效应预测和评估模型基本建立至今仍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特别是关于财务协同效应的研究更是少见,无论是管理协同效应还是经营协同效应,都强调的是并购活动中公司通过组织资本的扩、拓展和互补带来的积极的效应,但一个公司的管理能量不可能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