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5322645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7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某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某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某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某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51.1 项目概述51.2 研究工作范围51.3 编制依据61.4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61.5 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81.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0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122.1 建设背景122.2 项目建设意义14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163.1 区位地域条件163.2 自然条件163.3 交通通讯163.4 农业现状173.5 农业服务体系17第四章 市场需求分析204.1 国内外农产品供需变化及发展趋势204.2 XX省农产品供需状况234.3 XX市及周边农产品生产和需求状况25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布局275.1 项目选址的原则与要求275.2 项目的选址与布局28第六章

2、 建设规模与内容316.1 建设规模316.2 建设内容316.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336.4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33第七章 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方案347.1 种子生产、加工工艺技术方案347.2 优质小麦生产农艺措施357.3 商品小麦质量快速检测37第八章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节能388.1 环境保护388.2 消防398.3 安全生产398.4 节能40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人员培训419.1 组织机构419.2 项目组织管理的原则419.3 组织管理形式429.4 人员培训42第十章 项目实施计划43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411.1 投资估算4411.2 资金筹措及运用44第十

3、二章 效益分析4512.1 经济效益4512.2 社会效益4712.3 生态效益47附件: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 XX市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1.2 项目承建单位XX市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办公室1.1.3 项目建设地点 XX市及下辖的墉桥、灵璧县、泗县、萧县、砀山的23个乡镇1.1.4 建设规模1、育种、原原种生产基地200亩,年产优质小麦原原种2万kg。2、原种生产基地2000亩,年生产原种80万kg;良种生产基地5万亩,年生产良种2000万kg。3、优质小麦生产基地50万亩,年生产优质小麦2亿公斤。1.1.5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总投资1亿元,其中申请国

4、家投资5000万元,申请省投资2000万元,项目区XX市投资1500万元,县(区)自筹1500万元。1.2 研究工作范围 1、项目建设背景 2、市场分析 3、项目区概况 4、项目选点与布局 5、建设规模与内容 6、优质小麦商品粮生产 7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节能 8、项目组织管理与人员培训 9、项目建设实施计划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效益分析1.3 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4、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5、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6、XX市农业产业化跨世纪发展五年规划;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编制相关资料。1.4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承建单位XX市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办公室是由市计委牵头,联合农业、水利、农机、气象等部门,为实施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而成立的专门机构。办公室设在市计委,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选点安排、建设内容,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及项目所在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建设好项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后发挥最好效益。XX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现有市级农技术推广中心1个,县(区)级农技术推广中心五个和111个乡镇农技推广站。市、县(区)、

6、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较健全,拥有农技推广专业人员1848人,其中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329人,初级职称638人。XX市优质小麦发展迅速,1997年开始了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示范,1998年发展到10万亩,1999年30万亩,到2000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了107.9万亩,占全市小麦播种总面积的22.3%,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单产仍达到了306公斤,重点示范区达到了340-400公斤。优质小麦的推广在我市已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XX市拥有一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丰华农科股份有限公司,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和强大的龙头带动作用。XX市农业科技园位于X

7、X市南郊,面积147公顷,包括组织培养中心、脱毒种薯种苗繁育基地、园艺园、优质农作物品种园等6个部分。已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建成了组织培养实验楼、科技培训楼和各种温室27000平方米。园区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等授予“全国农业引智先进集体”和“农业引智示范基地”。1999年,在全省农业科技园区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被授予“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称号。园区目前已引进了一大批优质小麦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已筛选出在淮北地区表现较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皖麦38、皖麦33、豫麦34、郑州9023、兰考906、优麦3号、PH85-16、济南17、烟辐188等。XX市拥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两家,

8、中小面粉厂200余家,年加工能力6亿公斤以上,仅东方面粉厂、千禾面粉厂年加工能力就超过3亿公斤,“东鼎牌”优质小麦专用面粉、“千禾牌”优质小麦专用面粉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为优质小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5 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1、XX农业大学XX农业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农业大学。学科专业涵盖七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3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学校现有农业学院等6个学院和农业经济系等8个直属系。现有专业教师54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03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级、省级有突

9、出贡献专家7人,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个,享受国家或省政府津贴696人。学校设有现代教育信息中心、中心实验室和53个基础学科专业实验室,设有生物技术中心、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25个,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农业部、XX省共建重点开放实验室和1个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近年来,每年均有数百项在研的科研项目,每年有数十项各类获奖科技成果。XX农业大学在小麦遗传育种方面是全国最早从事优质小麦研究单位之一,是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优质小麦育种专题五个参加单位之一,在小麦优质育种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育种亲本材料创新和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显著成

10、绩,其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七五”期间育成的“安农8455”、“安农2号”在1992年农业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面包小麦品种品质鉴评会上被评为优质面包小麦品种(系),在全国“七五”小麦育种攻关验收报告中已列为面包小麦资源品种。“八五”期间育成的“新安农2号”、“安农91168”、“安农9192”在1995年第二届全国饼干、糕点用小麦品种品质鉴评会上被评为优质饼干、蛋糕用小麦品种。这些优质小麦品系作为优质小麦育种中间材料被育种单位广泛用作亲本。“九五”期间育成的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皖麦33”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铜奖,并成为19992001年农业部推荐结构调整用新品种和20002001年X

11、X省重点推广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并在XX、江苏的沿淮地区替代豫麦18、扬麦158而大面积推广。XX小麦育种在后续新品种选育上成绩显著,并在十五期间承担了省科委重点专项研究“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产业化开发”是该项目的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安农92484”品质符合强筋小麦标准,已于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安农95240”属中强筋小麦,2000年通过XX省审定。育成的强筋小麦“安农98108”和弱筋小麦“安农98005”在2001年XX省区试中产量均居第一、二位。近年来,XX不仅小麦育种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在优质小麦的种子繁殖、推广和产业化开发上也迈开了较

12、大步伐,已摸索出完善的优质小麦配套技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目前已在XX怀远种子公司、XX农垦马场湖农场、龙亢农场、江苏大中农场建立了优质小麦“皖麦33”、“安农92484”良繁基地,并将于合肥丰大集团面粉厂、XX东方面粉厂及有关粮食收购企业在XX农垦寿西湖农场、XX寿县、怀远及灵璧、泗县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集中连片生产,优质优价统一收购。2、XX市农科所XX市农科所是XX市唯一的综合科研单位,肩负着全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引种鉴定、高新栽培技术研究以及新成果、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工作。现有职工206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3%。XX市农科所在小麦

13、育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奖45项,论文95篇,先后选育出皖麦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新农6号、7号、8号、9号、宿育1号、皖麦19号、皖麦46号等。其中皖麦19号推广面积达4000万亩,社会效益近21亿元。同时还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一大批优良品种。X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同时加大了优质小麦的科研育种力度,他们与XX农业大学合作已摸索出一套完整的优质小麦生产、栽培操作规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XX市农科所已从纯科研型转变为科研经营型,实行科研、开发一肩挑的办法,走出一条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新路子。XX市农科所将不断改革创新,以更加优异的成绩

14、迈进21世纪。1.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详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位指标1良种繁育1.1面积万亩51.2产量万公斤20002商品麦生产2.1面积万亩502.2产量万公斤200002.3优质品率%953优质麦供种率203.1项目区%1003.2全市%504农田基本建设4.1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万亩504.2水的有效利用率%604.3改造中低产田万亩65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95以上6经济效益评价6.1总投资万元10000其中(1)申请国家投资万元5000 (2)申请省投资万元2000 (3)市投资万元1500 (4)县(区)及其它万元15006.2直接收益万元/年6.3经营成本万元/年6.4投资内部收益率%6.5财务净现值(Ic=12%)万元6.6投资回收期年(含建设期)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2.1 建设背景2.1.1 小麦的优质化发展趋势1、食品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食品工业的基本经验表明,高质量面食品须用小麦粉进行制作,而专用粉须用相应品质类型的小麦原料加工生产。比如油炸食品、面包等须用籽粒角质、蛋白质含量较高、面筋强度大的强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