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517620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当前物价上涨与通胀控制现状及对策摘要:自2010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价上涨问题也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美元对于主要资源的贬值和中国长期扭曲的资源价格。中国现在很多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随着市场化的进展,一些相关问题慢慢浮现出来,多因素促成了今天中国的通胀。关键词:物价;通货膨胀;原因;现状;对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与往年相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全年CPI同比上涨3.3%,12月份同比上涨4.6%。进入2011年后,1月份CPI同比上涨4

2、.9%,高于上月的增速4.6%,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2%。以上经济数字中,最让人关心的就是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2010年CPI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7.2%,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力军。2011年1月份CPI上涨4.9%,其中食品类上涨幅度较大,达到10.3%。一、物价上涨的原因1. 货币发行过量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2

3、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比差多出将近42.774万亿元。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货币过量发行导致购买力下降,农民惜售,游荡的资金过多,许多人通过期货市场影响现货市场。即使粮食不短缺,但货币量仍然可以让粮价上升。粮价上涨已经引起恐慌,从前期的小品种上涨到目前主粮价格

4、出现上升趋势。首先反映在期货价格上:2010年,强麦从6月3日低点每吨2272元上升到7月19日收盘价每吨2357元;早籼稻从6月30日的每吨2069元上升到7月19日的2149元;玉米从6月15日的1834元上升到7月19日的1923元。现货收购价也在上涨。6月底安徽、山东等地小麦收购价格,同比上涨约10%,首次冲破每斤1元大关,远远高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6月初联合发布的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的政策收购价。2010年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2310万吨,比上年减少39万吨,减少0.3%。这是7年来我国首遇夏粮减产,产粮大省的粮食价格开始上升。另外,

5、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所谓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该政策与普通降息的货币政策不同就在于,美联储不再以紧盯联邦利率为目标,不再以买卖短期国债为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取而代之的是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以所有它认为可能出问题的债券为公开市场手段,包括机构债券、抵押债券、长期国债,甚至公司债,通过大量买入这些债券,为市场注入资金。量化宽松政策的后果将是货币贬值。超量美元一旦经由货币当局创生出来,便不会凭空消失,而必

6、然流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其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热钱的流入和过多的美元追逐有限大宗商品引起的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2. 流动性过剩我国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造成了我国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使国内的人民币供应增加,而国内的供给却减少了,从而也是推动物价普遍上涨的因素。我国贸易的高额顺差以及我国的外汇结算制度,使得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增长迅猛,巨额的官方外汇储备不仅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也增加了我国基础货币的供给,同时大量的商品被出口到国外造成了我国国内的商品供给的相对减少,都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我国物价的上涨。而强劲的出口也会提高企业效益和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

7、政策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推动社会总需求加速扩张,进而拉动物价上涨。3.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减少,“用工荒”现象也在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域出现,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这会推高从事粮食生产的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回暖,务农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必然会更加高昂。随着城市地价快速上涨,拉动了城郊地价,并进一步传导至农业地价。此外,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大规模租地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价,从而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升农产品价格。4.

8、 热钱炒作2010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郑州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大大的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换手率很高。上半年绿豆和大蒜也出现了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企业。二、通胀现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 月CPI 同比上涨4.9%,较2010 年12 月高出0.3 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涨幅5.3%。其中翘尾因素贡献3.95 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贡献0.95个百分点;CPI环比上涨1.0%,是近一年来环比价格涨幅第三高的月份(2010 年2月上涨1.2%,11月上涨1.1%)。CPI价格高企主要源于节日效应和极端天气。从分项数据来看

9、,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8%,食品价格对CPI 同比增幅的贡献达到3.46 个百分点。北方干旱天气和南方霜冻天气导致粮食、蔬菜和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1 月粮食价格上涨1.1%,鲜蛋价格上涨2.3%,水产品价格上涨3.9%,鲜菜价格上涨14.4%,鲜果价格上涨7.5%。1月CPI 涨幅低于预期,可能存在两大原因:一是CPI 权重调整,价格涨幅较大的食品部分降低了2.21个百分点;二是从历史的规律来看,在没有严重灾害的情况下,春节当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都在3.3%左右,而今年自然灾害严重,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却不及往年,存在着低估的可能。从一季度物价的趋势来看,物价上涨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整

10、体一季度新涨价因素不会明显减弱。从周期性因素来看,今年自然灾害严重,北方大部分地区延续干旱天气,存在夏粮减产隐忧,农产品价格下行概率较小;从结构性因素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没有减弱的迹象,因此,新涨价因素依旧压力较大。从翘尾因素来看,2 月翘尾因素将贡献2.72 个百分点,较1 月份低0.23 个百分点。由于权重调整的累积效应和较低的翘尾,我们预计2 月CPI 可能将回落到4.5 附近。但3 月随着翘尾上行以及当前新涨价动力的惯性特征,预计CPI 可能再度回到5%这一较高的水平线上。PPI 显示通胀惯性加强。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9%,为2010 年9 月以来的第二

11、高位(第一高位在2010年11 月出现,环比上涨1.4%);1 月PPI 同比上涨6.6%,高于预期值6.3%,同比涨幅为2010 年6 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翘尾贡献5.73 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贡献了0.87 个百分点。PPI 的高企主要源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9.7%,同比涨幅为2010 年7 月以来的最高值(2010 年11 月同比增幅也为9.7%)。从结构上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5%,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3.7%、原料工业价格上涨10.0%、加工工业价格上涨5.8%。自2009 年三季度以来,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波动较大,主要

12、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而加工工业呈现持续的向上趋势,显示当前通胀成本推动的特征。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品类价格上涨6.6%、衣着类价格上涨3.8%、一般日用品类价格上涨4.2%、耐用消费品类价格下降0.8%。生活资料同比增幅从2009 年二季度开始直线上升,也显示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通胀压力。从历史的两轮通胀周期来看,生活资料上涨呈现惯性特征,一旦进入上升通道,将持续两年左右。因此,PPI 结构数据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通胀的推动正在持续,该结构性因素将导致通胀惯性加强。三、对策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标本兼治。1.

13、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为应对本轮通胀,中国政府早已采取行动。2010年开始至今,央行已七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三次。另外,国务院也出台了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稳定消费价格的16项措施,各部委也纷纷采取“组合拳”,管控力度之大实属罕见。从后期物价走势看,调控政策有必要继续收紧,从出台的政策看,决策部门似乎更倾向于使用数量型工具。不过,综合比较,对于当前的控制物价和流动性调控,加息似乎优于上调存款准备金。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但物价控制效果有限。不考

14、虑差别存款准备金因素,当前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9.5%,达到历史最高点。不过,综合各种情况,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韩国等均有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0%以上的先例。另外,从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资金运用看,贷款约占67%,央票约占4%,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约占20%,金融机构仍有约9%的资金用于国债投资等,从理论上讲,这部分资金可视为央行继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空间。但是,提高存款准备金虽然可以影响“国内信贷”,但对“国外净资产”却影响甚微,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资金状况。所以,当前提高存款准备金的结果,在造成银行间资金紧张的同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流动

15、性充裕的状况,其控制物价效果大打折扣。加息受多种条件限制,但物价控制效果明显。当前加息的难处不难理解:一是加息1%会导致地方政府因10万亿元融资规模而每年多付1000亿的利息,大大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居民6万亿元按揭贷款每年付出更多的利息而加大居民负担,在物价上涨的基础上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二是因为基准利率调整直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利率,利率在中国不仅是货币政策手段,还是社会再分配工具,利率上调需要多部门协调,利率下调容易上调难。虽然受多种因素制约,相比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却是控制物价的有效手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物价持续走高,加息是缓解实际负利率的根本途径。按照当前物价上涨趋

16、势,直到明年上半年,大部分月份CPI同比增速都在4%以上,个别月份可能超过5%,通胀威胁很难在短期内消退。在物价持续处于高水平的情况下,只有加息才能修正我国当前的实际负利率状况。二是加息最能体现政府管理通胀的决心,降低通胀预期。正是因为利率上调牵涉众多部门利益,所以加息才更能体现政府管理通胀的决心,稳定居民价格预期。三是加息也是抑制我国资产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资金成本提高可以有效抑制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这既符合近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需要,也有利于降低热钱的资产收益,一定程度上减轻热钱涌入压力。四是加息部分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中国是国际大宗商品的重要进口国,无论是从需求还是预期的角度,加息均会起到降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作用,减少国内输入型通胀。短期内,抑制通胀最有效的办法是收紧货币政策,打击投机炒作。从中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通胀压力,必须改变中国目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放弃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调整汇率生成机制。必须改变目前缺乏独立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