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514744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重难点试题补充题库记叙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朱成玉你的生命中,是否会遇到一拨又一拨的好人?只是,你还没有把他们从你的记忆里打捞出来。 一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小学教师,面临着退休,可是一颗心仍然放在孩子身上,这是一颗让人敬重的师者之心。 在她现在任教的班上有这么一个孩子,学习状况一直很糟,按时完成作业和考试及格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求。于是,她接班以后,一直很关注这个孩子。她想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可是总联系不上,一次、两次、三次她先后给这个孩子的母亲打了八次电话,居然都无人接听!接着,她辗转着打听到孩子父亲的电话,结果仍是无人回应。 一天,当她拖着疲倦的

2、身子刚回到家,家里的电话铃响了。那个孩子的家长不明就里地兴师问罪:“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言辞间的火药味似乎隔着长长的电话线都能嗅到。 听了对方连珠炮似的质问,她不仅不恼,还赶紧表明身份,并耐心地解释原委之后,肯定还发生了一些事,比如那位家长的种种原因及其后悔不迭的种种反应。但那都不是我关注的,我所震撼的,是在被利益直白地驱动着的现在,还有这样“不入流”的老师,坚守着一颗执着的师者之心。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回家,司机是个爱说话的人,看到路边有一个正在清扫雪的工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这些人真不容易,一个月千把元钱,却要起早贪黑忙活一天。 我应和着,是啊,这是弱势群体。 他说,这要是家在附近

3、还好些,有些离得远的,还得坐车来回,再加上中午吃饭,一个月也就剩不下多少钱了,可是他们也舍不得丢了这份差事儿。年岁大了,能干点儿就干点儿,也算是给儿女们减轻点负担。 他继续说,他早上就经常从这个区拉几个人去另一个区扫雪,因为天太早,他们不容易坐到车。他同情他们,车费减到每人3元,然后和他们说好,每天早上都由他来负责接送。这口头协议就这么一直维系着,直到有一天,他为了赶时间,担心他们等太久,从另一个区空着车回来接他们,结果,他们却因为有一辆顺风车,按每人2元收,他们就坐着走了。之前,没人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不用接了。 他异常气愤,觉得这帮人真是不靠谱,一点诚信都没有。可是第二天,他还是忍不住去了那

4、里。看着那几个人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他打开车门,大声地喊:“上来吧,你们不讲信用,我讲。” 这个好人,终究还是没能抵住那颗善心的引领。 想想我自己,一直是个懦弱的人。小学时,被女同桌欺负得不成样子,另一位女同学看不过眼,替我出头;初中时,我被前桌男同学欺负,也是女同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高中时,我被班主任欺负,后桌男同学替我反抗,并为此受了罚;工作后,我先是遇到了伯乐,后是遇到了良师,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我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好人,他们就像一茬又一茬绿油油的草,覆盖在广阔的大地上,把一拨又一拨小人,紧紧地压在地表下面。 其实,好人也不见得就非要去帮助别人。所有善待日子的人,都是好人。努力让自己的

5、岁月镀着金,努力让自己的生命闪着光的人,也都是好人。 一拨又一拨的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6分)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她想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可是总联系不上,一次、两次、三次她先后给这个孩子的母亲打了八次电话,居然都无人接听!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我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好人,他们就像一茬又一茬绿油油的草,覆盖在广阔的大地上,把一拨又一拨小人,紧紧地压在地表下面。4.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小学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5.文章说:“一拨又一拨的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请结合你

6、的亲身体会,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1.(6分)文章通过“我”的回忆叙述了小学女教师坚持把心放在孩子身上,出租车司机坚持接清洁工人上班,以及“我”生活中遇到一拨又一拨好人的事。(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4分)加点词语强调老师打电话的次数之多,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赞扬了老师那颗令人敬重的、执着的师者之心。(共4分。意思对即可)3.(4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拨又一拨的好人”比喻成“覆盖在广阔大地上的草”,增强了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共4分。手法1分,具体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4.(4分)善良,尽职尽责。面对连珠炮似的质问,不仅不恼,还赶紧表明身份,并耐心地解释原委

7、;执着,有着对教育的责任心。面临着退休,可是一颗心仍然放在孩子身上,先后给孩子的母亲打了八次电话。(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明确文章第段主要写小学女教师的师者之心,将这些段落中含有“小学老师”几个字的句子找出来,再一一分析归纳其所凸显的善良、执着的性格特征,主要抓住句子“面临着退休,可是一颗心仍然放在孩子身上”“她先后给这个孩子的母亲打了八次电话”“听了对方连珠炮似的质问,她不仅不恼,还赶紧表明身份,并耐心地解释原委”来分析体会人物性格。5.(4分)示例:人性本善,世界上好人居多。要不吝爱心地付出,尽自己的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爱传递下去。(共4分。意思对即可)二、

8、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蚕 儿陈忠实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摊开,把一块缀满蚕子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本打开。 老师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其他年级写字,二年级上课。” 老师领我们读起来:“一六得六” 我念着,偷偷摸一下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经被身体暖热了。 一节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展开棉团儿,啊呀,出壳了! 上课的哨声响了。 “二年级写字。” 老师给四年级讲课了。 我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我取出鸡毛,揭开小铁盒。 哐,

9、头顶挨了重重的一击,眼里直冒金星,我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地上了。 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子儿的棉团儿。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教室里静得像空寂的山谷。 过了几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一、二年级被分给他教了。 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之前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

10、破了?”蒋老师吃惊地问。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而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

11、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在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帮着我们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我反

12、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的纪念章,金光给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所小学里教书。当老师的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蒋老师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了上面 (选自陈忠实文集)1. 文章以“蚕儿”作为标题,有何用意?(4分)2

13、. 文中画线句是第一位老师说的两句相似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3. 结合语境,分析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6分)(1)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2)我怯生生地回答。 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两位老师对待学生养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质?(4分)5.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4分)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篇;是“我”情感的寄托,表达了“我”对蒋老师的感激之情。(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全文围绕养蚕网丝片的故事展开,因此标题“蚕儿”是全文的线索。通读全文可知,蒋老师带我们“养蚕网丝片”的事,对“我”的影响至深,“我”怀着对

14、蒋老师的感激将“养蚕网丝片”带到“我”的教育生涯中,因此“蚕儿”也寄托着“我”的情感。2.(4分)写出了第一位老师上课时的呆板、枯燥,体现了第一位老师传统、刻板的教育方式,为下文写踩烂“我”的棉团作铺垫。(共4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这两句语气、情感相似的话,表现了第一位老师的呆板、枯燥,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老师自然不能尊重儿童的天性,所以才会有下文中的第一位老师踩烂“我”的棉团的行为。3.(6分)(1)“闭上眼睛”是神态描写,老师踩“我”那刚出壳的蚕儿时,“我”不敢去面对,写出“我”当时的无奈与痛苦。(2)“怯生生”是胆怯、不敢直接面对的意思。“我”怕被这位老师骂,更害怕自己的心爱之物又被“

15、摧残”,写出“我”担忧、胆怯的心理。(共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题“闭上眼睛”是神态描写,是不忍看见铁盒和棉团被踩烂的表现,写出了“我”当时的无奈和痛苦。(2)题中“怯生生”是副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我”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担忧心理,体现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情。4.(4分)学生养蚕被发现后,两位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位老师态度粗暴,踩烂了养蚕的铁盒和棉团,第二位老师态度和蔼,带学生一起摘桑叶、养蚕。通过对比,赞扬了蒋老师爱护孩子,尊重孩子并能与孩子共同分享快乐的高贵品质,同时批判了第一任老师冷漠、粗暴的教育方式。(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在对待养蚕的事情上,两位老师的态度与行为完全不同。第一任老师打“我”,继而踩烂包着蚕子儿的棉团,讲课单调,不理解学生心理,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然后又重点叙述了蒋老师和“我们”一起摘桑叶,养蚕,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处理问题和风细雨,两位老师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我”对蒋老师的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