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咨询相关复习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5146871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咨询相关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职业咨询相关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职业咨询相关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职业咨询相关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职业咨询相关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咨询相关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咨询相关复习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咨询复习资料职业咨询基本理论第一部分 职业咨询概述1、职业咨询的起源:1908年,帕森斯(Parsons,F.)在美国的波斯顿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所职业咨询所。1909年,帕森斯撰写了职业的选择,在该书中系统论述了职业咨询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并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运用了职业指导这一专门术语。2、职业咨询的发展分三个阶段:一阶段(1908年-一次大战)以职业咨询与介绍职业为主流二阶段(一次大战后-上世纪50年代)探索职业四肢测试的技术,重视对职业咨询激发的研究三阶段(60.70年代-上世纪末)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受到广泛重视3、当前主要国家的职业咨询现状主要分三种类型:一、人才合理配置为重

2、点地类型,英、法、德等国二、以人本身的发展作为主要之点的类型,美国三、双管齐下的类型,日本、中国等4、职业的定义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回报作为物质生活的来源并能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劳动。5、职业咨询的定义职业咨询主要是根据人身心发展各阶段的不同特征,通过自信和规划指导活动,使个人能正确认识职业与自己,能明智地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自觉地规划自己的生活道路,积极自主地把握自身命运,并且具有将个人的选择决策与规划,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得以实现的能力。6、职业咨询的内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个人生活规划7、职业咨询的目标建立人才的合理配置帮助个人明智地

3、选择职业并进快递适应职业生活帮助个人的职业生涯不断地向上发展8、职业咨询的流程开始及确立咨询关系深化自我理解与把握问题的关键明确咨询目标探讨解决问题的方针策略选择决定并商讨行动计划结束并再确认9、职业咨询的实施途径开展教育辅导活动;开设生涯发展课程;实施心理测验收集和提供职业信息,建立辅导资料系统10、职业咨询的主要特征:通过语言手段,针对职业上的个人规划、选择、适应、发展等内容,进行专门性的援助;咨询双方的相互信赖关系的质量,是能否朝着目标顺利进行的关键;职业咨询也是对人在职业生活中产生的形形色色心理问题的援助,他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或提供有关信息情报,或站在来访者立场上一起分析问题,或给与

4、忠告建议,或采用心理测试等手段帮助个人自我理解等等;职业咨询活动注重启发来访者对自身的了解,加强其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使咨询结果能成为个人的意志行为。第二部分 职业咨询的理论渊源一、咨询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心理动力学的理论:生涯心理辅导P45-48.2、行为主义的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完全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而且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行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19131930年是早期行

5、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

6、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西方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近年来也成为现象学心理学,成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的取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和罗杰斯。它一方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从对心理障碍患者的观察去推论人性,认为这样看人得到的是“病态的人”;另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者从对动物的观察去推论人性,认为行为主义者眼里的人是“大一点的白鼠”。人本主义者重视主观性及实现倾向,把实现倾向与心理健康相提并论。他们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

7、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他们是整体取向而非还原取向,认为人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不能将其分为片面孤立的研究。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其中马斯洛基于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解而提出了动机理论,按照右下而上的层次排列这些基本需要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这

8、些动机得到满足才能达到心理健康。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建立在乐观主义的假设上的,即人的内在天性是善良的。内在天性有成长与实现的动力,但比较微弱,容易遭受挫折、否认、压抑而引发疾病与神经症。马斯洛以为自我否认是心理疾病及困扰的主因。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罗杰斯特别注意人的成长过程,其人格理论也常被称为“自我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与环境交互作用,逐渐把“自我”与环境分化开来。这样他便开始自觉到在他的整个经验中包含者“自我”这部分经验。“自我”是整个现象场中与我们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附着的意义,它是被个人看作“自己”“主我”和“客我”的那部分现象场,也就是说“自我”是人的全部经

9、验中的一部分,通常代表着这样一些含义:我是怎样的;我属于哪一类人;我能做或应该做哪些事情等等。4.认知学派理论: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还应该包括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他把人的认识发展看成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并仔细研究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他们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

10、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规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构成认知心理学的学派主要有“格式塔理论”、“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认知场心理学理论”、“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和“认知感情相符理论”。二、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面临的人生基本课题不同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面临的人生基本课题:生涯心理辅导P121-141三、职业咨询的理论1、帕森斯和威廉姆逊的特质因素论:生涯心理辅导P35-3

11、82、霍兰德类型论:生涯心理辅导P48-563、金斯伯格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心理辅导P56-654、罗伯的人格理论:生涯心理辅导P38-445、鲍丁的心理动力学的理论:生涯心理辅导P45-486、克朗伯兹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心理辅导P65-727、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的生涯认知发展论:生涯心理辅导P73-808、施恩的职业锚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埃德加.H.施恩(Edger.H.Schein)提出德职业锚理论在美国社会心理学界和组织行为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他认为职业锚是个人的长期职业定位,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是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

12、,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互动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职业锚通俗地讲,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自己认识到的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以实际成功经历为基础);第二部分是自己认识到的自我动机和需要(以自我感知和他人反馈为基础);第三部分是自己认识到的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施恩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八种职业锚:技术、职能型

13、职业锚管理能力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自主型职业锚纯挑战型职业锚服务型职业锚生活型职业锚。四职业咨询理论的整合与发展职业咨询理论的归类、比较与分析,了解职业咨询理论的发展过程与特点:生涯心理辅导P82-91第三部分 职业咨询的测评基础一、心理测验的概述心理测验的历史心理测量第一章P3-19高尔顿(F. Galton)首先提出“测验”和“心理测量”两个术语,是直接推动测验运动发展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实际从事测验活动的学者。卡特尔(Cattell)1890年在杂志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比奈被称为心理测验的鼻祖,他于1905年和西蒙合作发表了比奈-西蒙

14、量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团体心理测量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使用了多项选择题和其他客观题,不同程度简化了测验的指导语和施测程序20世纪初,科学心理测验传入中国心理测验的性质心理测量第二章第三节P30-34心理测验的三个要素:行为样组:由测题引发的可以代表所要测量心理特性的一组行为。标准化:即测验的一致性,包括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客观性是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重复的,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心理测验客观性的指标:信度、效度、难度与鉴别力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是一组被试两次测量的一致性问题,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在一致性

15、信度效度:表示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程度,指一个测验真正确实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难度:衡量测题难易水平的数量指标,通常是以通过每个项目的百分比来决定的。鉴别力:衡量测题对不同水平被试区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不同水平的被试通过每个项目的百分比之差来决定。心理测验的分类心理测量第二章第四节P35-36按测量的对象分:认知测验、人格测验按测验的人数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按测验的材料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二、心理测验误差与检验心理测验的误差心理测量第二章第二节P27;第五章第一、二节P140、145-146误差: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不一致效应。测量总是会有误差存在的;种类:抽样误差:即由抽样变动而造成的误差系统误差:由与测验无关的因子引起的恒定、系统、有规律的变化,存在每次测量中,又称常定误差。测量误差: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使得测量结果不一致,且无系统、随机的误差。心理测验的信度心理测量第五章P139-168理解基本概念与信度的类型即可心理测验的效度心理测量第六章P169-200理解基本概念与效度的类型即可三、测验分数的合成与解释测验分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