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三气体的压强教案33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512160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三气体的压强教案3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三气体的压强教案3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三气体的压强教案3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三气体的压强教案3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三气体的压强教案3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三气体的压强教案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三气体的压强教案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大气压强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的数值;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探究,形成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亲自估测大气压的实验及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以及感受大气压的变化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此外教材还常识性的介绍了影响大气压变化的一些因素。本节教材还安排了

2、两个生活物理社会小栏目,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WWW”栏目中安排的习题也以定性分析和实验小制作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习题的难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关系;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经理探究影响大气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测定大气压数值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学会研究

3、未知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2.通过大气压强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例子;2、经历测量大气压强数值的过程;3、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教法分析本节的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感受两个字展开。因此,将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利用一系列源于生活的、新奇的大气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对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现象的分析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4、力。按照“体验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讨论概括大气压强的特点,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探究测定大气压强大小的方法。学法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三个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理解气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能较准确测量和估测大气压的值。会分析大气压的测量值与实际大气压存在差异的原因,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节知识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主要考察生活中的一些对大气压利用的例子、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内容,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今后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将更加开放,主要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

5、的能力。教具和媒体(1)教师教具:易拉罐、饮料瓶、酒精、打火机、玻璃杯、硬纸片、水、红墨水,吸管,自制的喷泉(2)学生用具(按小组准备):注射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3)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投屏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境设疑教师利用空饮料瓶、酒精、棉球、打火机等做一个小实验,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饮料瓶内2-3秒,迅速用手堵住饮料瓶口,饮料瓶“砰”的一声就变扁了。提出问题:,饮料瓶为什么会扁了?学生都感到很惊奇,不知道什么原因?众说纷纭此实验能够产生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安全探索新知一.大气压的存在(1)演示实验、产生冲突取一

6、个玻璃杯,水和一张硬纸片演示覆杯实验,用空玻璃杯和装满水的玻璃杯作对比实验,在空玻璃杯放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引导学生猜想纸片会怎么样?放手后,硬纸片掉下来;把玻璃杯装满水,重复上述过程,引导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放手后,硬纸片没有掉下来。(2)理论分析、解释现象通过课件,对硬纸片进行受力分析,纸片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自身的重力,由平衡力的知识可得,一定还有一个向上的力,抵消了它所受到的压力和它自身的重力,那么这个力只能是大气对它施的力,从而使学生从实验及理论上认识到大气压强确实存在,通常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在感受到大气压存在之后,引导学生解释课前实验,易拉罐为什么被压扁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是

7、大气压压扁了易拉罐。(3)回顾历史、知识延伸回顾历史,告诉学生,其实早在17世纪,奥托.里格就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然后播放flash动画向学生简单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皮碗、压力锅等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二.大气压的测量(1)自主设计、估测气压在了解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玻璃板,吸盘,弹簧测力计,钩码,刻度尺等器材,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平衡力的知识,设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学生分组设计,并汇报设计原理及方案。(2)演示实验、引入铺垫取一个吸管,一个装有水的杯子,一瓶红墨水,在杯子里滴入红墨水(使实验现象更

8、清晰,显眼),把吸管放进水杯里,然后把吸管提起来,水流下来;再把吸管放进水杯里,用手指堵住吸管的一端,发现吸管里的水被提起来了。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被提起来?(3)播放视频、感知大小引出托里拆利实验后,由于水银挥发有毒,不能在课堂上实际操作,所以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4)问题导航、合作讨论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集:1、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中灌满水银?2、玻璃管中水银柱上方的空间中是否有空气?3、管内水银柱为什么要下降?4、管内水银柱为什么不继续下降,而是停在了760mm处?5、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有多大?6、托里拆利实验将气体压强转变成了_的测量。7、如果把水银换成

9、水,那么大气压可以支持多高的水柱?)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并汇报合作讨论成果。教师总结:托里拆利实验测得大气压值相当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个气压值通常称为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通常取作105Pa。(5)阅读自学、了解气压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用信息,自主学习,了解气压计,并汇报自学成果,配合实物向大家介绍气压计,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对学生的讲解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三.大气压的应用(1)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大气层中,大气压强就在我们周围,大家能举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例子吗? 学生想不到的例子,教师给予补充,如拔罐子,抽水机等,并把典

10、型例子的相关图片展示出来。(2)配合动画讲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积极参与猜想,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猜想:硬纸片受到重力的作用,肯定会掉下来。看到实验现象都觉得不可思议,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学生认真观看课件,参与受力分析。学生解释易拉罐被压变扁的原因:把燃烧的酒精棉球放进空易拉罐内,燃烧消耗了里面的空气,用面团堵住罐口,空气就进不去罐内了,外界的大气压大于罐内的气压,所以就被压扁了。学生认真观看动画,学生对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根据课前准备的实验用品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选择器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实验原理及方案。可能

11、的设计方案:(1)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原理:P=F/S(2)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原理:P=F/S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实验现象,解释水被提起来的原因:大气压托住了水柱。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回答:1、灌满水印是为了排出管内的空气。2、玻璃管中水银柱上方的空间中是真空。3、是因为水银柱太高,产生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4、当下降到760mm处,产生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水银柱就不再下降。5、通过计算可知,760mm高的水银柱可以产生1013105Pa的压强6、液体压强7、由公式P=gh可得:h=103m。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气压计”的内容,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12、,如:什么叫气压计?气压计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等,配合实物,对气压计进行简单介绍。学生积极举例,如:挂衣服用的塑料挂钩。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喷泉。注射器吸药液学生观看动画,认真听讲。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什么没有水纸片会掉下来,有水,纸片承受的压力更大了,反而水和纸片都不掉下来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硬纸片受力分析得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的结论,直观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通过解释现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大气压客观存在的事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回顾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外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余

13、生活,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验变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探究、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在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认识到大气压可以把液柱托起来这个事实,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做铺垫,降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的梯度。通过托里拆利实验视频,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大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公式准确地计算出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撑的水柱的高度,为学生学习抽水机做铺垫。以此来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通过对大气压应用

14、的了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思考大气压怎样服务于人类,并形成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而且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小试牛刀1.在冬天,保温瓶未装满水,当瓶内温度下降时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因为( )A.塞子与瓶口摩擦力太大。B.瓶口遇冷收缩。C.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D.原先塞子塞的太紧。2、屋顶的面积很大,大气压对屋顶有很大的压力,但并没有把屋顶压塌这是因为 ( ) A.屋顶有坚固的横梁 B.屋顶四周有坚固的墙支撑着 C.屋顶面积大,压力的受力面积大,压力产生的效果小了. D.屋内空气对屋顶也有同样大的大气压力。 3、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学生互相讨论,认真解答,得出结果:“1” 的正确答案为“C”“2” 的正确答案为“D”“3” 的正确答案为“C”这三道物理问题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学生通过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