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507871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

2、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

3、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大意。2.用PPT展示*生词“唧唧、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朔气、旧时裳、理云鬓”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起:1-3段-替父从军;承:第4段-征战沙场;转:5-6段-辞官还乡;合:第四段-故事结局)(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1.

4、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名利,情系故乡,热爱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女性。)(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木兰诗是一首乐府长诗,既然

5、是诗,就同样有很多诗的特点,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本找找看,*中都包含哪些修辞?对比阅读陌上桑,结合修辞分析两篇*所展现的主角的品质精神。(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修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辞。注意语言表述行文条理,逻辑清晰。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

6、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出示目标,板书课题。检

7、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你从这些事中,看做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 “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因为买山海经 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对她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

8、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得知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 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白*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字有亲呢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学生的总结大意对即可,语言不求一致,重在学生自已讨论解决问题。不到位之处教师可点拨)过渡从总体上来说,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尊敬、喜爱的。尤其课文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祈祷地神赐福

9、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可是为什么在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应该怎样理解?长妈妈具有怎样的性格?四人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讨论明确:“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阿长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在写法上也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重点。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使我们

10、了解了长妈妈这个鲜活的人物。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解释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指名学生朗读1929段。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 心理?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讨论明确: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

11、使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求之不得,“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我”认为对她说了没有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了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想到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平时对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却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在孩童眼中,长妈妈似乎真的“

12、有伟大的神力”。前面写阿长讲完长毛的故事,“我”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虽然是描摹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成分;而此处再写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语气显得庄重,感情极为诚挚。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小结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就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为孩子倾注的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动了鲁迅,因而阿长值

13、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的教学难

14、点是: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PPT展示“巾帼不让须眉”,让学生解释。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你们知道有谁吗?(穆桂英、刘胡兰、杨门女将等)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师:这就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巾帼英雄花木兰。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的乐府“双璧”。三.检查字词1.出示生词(先指名读,再齐读)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