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59370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斌儒 蒲玉莲 杨杰(1.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2.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3.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一、引言自古以来,劳动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人类生活和生存离不开劳动,中华民族依靠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辛勤劳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树德、育美等育人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将劳动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劳动教育已然成为我国特色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1。高校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以及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等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1,2。然而,随着我国生

2、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部分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认知错位,享乐思想、不劳而获、劳动选择功利化等现象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3。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劳动教育发展较为迟缓,尤其是受价值和成果导向的影响,重视“德智体美”的教育,但劳动教育的融入还不够,劳动教育的各方面育人功能还未真正凸显4。新时期,为了全面加强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早在2020 年,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先后就出台了劳动教育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和指导纲要,在这些指导意见和纲要的基础上,全国各省市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对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梳理,已有文献主要从三个层面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探究:首先是对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承载的时代价

3、值以及实践机理等理论方面的探究;其次是对劳动教育的理念、政策演变以及劳动教育实践等维度的反思;最后是对劳动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实践路径探索5。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并借助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参与的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二、研究设计(一)理论分析与潜变量测度根据本文研究问题,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计划行为理论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一个人是怎样改变其行为方式的6,该理论的观点是一个人的行为并不全部是自己的意愿,受某些影响因素的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7,首先是个人自身对将要采取某项具

4、体行动而持有的态度;其次是外在的因素,即除自身以外的来自外部环境的“主观规范”,这种外在的主观规范会一定程度上控制个体采取某种特定的行动;最后是源自于一个人自身的“知觉行为控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本文将大学生劳动行为意向作为内因潜变量,探索其影响因素。将主观规范作为潜变量,并将态度和知觉行为合并为劳动认知潜变量,在刘爱秋等(2021)4设计的量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对各个潜变量进行测量,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主观规范、认知、大学生劳动行为意向之间的内在关系。潜变量“劳动认知”反映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以及对劳动观念的认同程度,用大学生对劳动课程的喜欢程度、是否愉快参与劳动教育等5 个题

5、项对其进行测量。潜变量“主观规范”反映了周围环境对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行为意向施加了效应,本文借助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学对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等8 个题项对主观规范这一潜变量进行测量。潜变量“行为意向”反映大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参与倾向的程度,用是否经常做家务、是否在宿舍经常打扫卫生等7 个题项对其进行测量。测量各潜变量的题项在问卷中体现,此处不再详述。(二)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根据对潜变量的定义,大学生对劳动认知程度越高,表明参与劳动教育课程意愿越强,主观规范的强度也会对老的认知以及劳动教育课程的参与程度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借助计划行为理论建立主观规范、劳

6、动认知与行为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具体见图1。具体而言,主观规范会直接对劳动认和行为意向知施加影响,劳动认知会对大学生行为意向施加直接影响,大学生主观规范这一潜变量会通过劳动认知间接对其行为意向施加间接的影响4。图1 理论模型通过前文分析,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劳动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四个假设:假设1: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劳动认知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效应。假设2:大学生劳动认知对其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效应。假设3: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效应。假设4:主观规范通过认知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间接正向效应。三、实证分析与讨论(一)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为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本文以

7、长江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对其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22 年暑假,从两个地方高校中随机选择不同专业11个班级的在校大学生,利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并通过在线的方式将问卷发给学生。调查问卷的卷首为学生的人口学特征信息,旨在对在校大学生的性别、班级、是否农村户籍、专业名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信息进行统计。第二部分针对三个潜变量设计的量表,本文采用李克特5 级量表对主观规范、劳动认知以及行为意向进行测量。本次向四川和重庆的2 所高校12 个教学班随机发放问卷230 份,最终共回收问卷213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达到了92.609%。首先需要对收回的调查问卷数据编码,并利用

8、SPSS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而对大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的行为意向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在收回的213 份问卷中,从性别来看,23.47%为男生,76.53%为女生;就学生受教育水平而言,低年级学生(大一和大二)占56.81%,高年级学生占43.19%(大三和大四);就学生户籍而言,城镇户籍学生占比为23.47%,农村户籍学生占比为76.53%;独生子女占比相对较少,为24.88%,非独生子女占比为75.12%;认为有必要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学生占比高达98.59%。(二)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调查问卷除人口学特征信息以外,还包括主观规范、劳动认知以及行为意向三个维度,使用Cronbach 系

9、数测量数据的信度水平。对于“主观规范”潜变量而言,量表有5 个题项,针对“项已删除的 系数”,第5 个题项“我的想法和行为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被删除,信度系数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CITC 的值意味第5 个题项与其它题项的相关关系不强。就“劳动认知”潜变量而言,量表共8 个题项,针对“项已删除的 系数”,第6 个题项“逃避劳动教育课程,会感到惭愧”被删除,信度系数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并且CITC 的值意味第6 个题项与其它题项的相关关系不强。就“行为意向”潜变量而言,共7 个题项,信度系数值为0.931,所有题项设置合理;题项的CITC 值均符合要求,意味着各个题项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信度较高。

10、综上所述,删除上述2 个题项后三个维度的信度分析如表1所示,通过该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劳动认知以及行为意向三个潜变量的Cronbach值全部在0.9 以上,这意味着问卷数据具有高的信度水平,数据真实可信,三潜变量的题项设置较为合理。表1 信度分析结果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效度。分析发现,首先,第三个维度“行为意向”中的第2 个问题对应的共同度没有达到相关要求,这意味着这个问题的信息未能被精确表达,将其进行删除处理后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所有题项对应的共同度符合要求,意味着其它项的信息能够被精确测量。就因子分析的KMO 指标而言,其值在0.9 以上。再次,验证性因子分析中设置的3

11、个综合变量解释的信息分别为30.971%,24.519% 以及23.971%,旋转后三个综合变量解释的累积信息高达79.460%,远远高于50%,这意味着所有题项的信息均可以被充分的提取。最后,通过因子载荷系数可以发现各个题项与综合因子变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对3 个综合变量和17 个题项执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3 个综合公共因子相对应的AVE 值全部在0.5 以上,CR 值都在0.7 以上,这表明问卷数据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就区分效度而言,分析结果发现均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三)行为意向路径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大学生主观规范、对劳动的认知以及大学生劳动行为意向三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12、,借助相关理论并利用STATA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而探索大学生主观规范、对劳动的认知对大学生劳动行为意向的作用路径。通过实证分析,最终三个潜变量的路径分析结果如图2 所示,回归结果如表2 所示。表2 路径系数估计结果图2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从图2 可以发现,所有题项对潜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9,意味着题项设置可以对三个潜变量进行有效的测量。从表2 可以发现,大学生主观规范潜变量对劳动认知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效应(标准化系数为0.857*),与假设1 相符;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潜变量对大学生的劳动行为意向产生了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793*),与假设2 相符;大学生主观规范潜变量对

13、大学生的劳动行为意向产生了显著的直接正向的影响(标准化系数为0.200*),与假设3 相符;主观规范潜变量通过劳动认知对劳动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间接正向效应(0.857*0.793*=0.680),与假设4 相符。四、结论及建议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地方高校大学生主观规范如何直接或间接通过劳动认知影响其劳动行为意向,结果表明,主观规范和认知对行为意向均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认知也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大学生的主观规范潜变量通过大学生劳动认知对其劳动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与假设一致。根据研究结果,对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高校要在学生的劳动思想、基本劳动技能以及大学生劳动实践锻炼教育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引导地方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并培养其积极的劳动态度。二是通过对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讲授,或通过各种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让大学生体验到劳动给自己所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强化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劳动素质,丰富他们的劳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三是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协同劳动育人机制,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课程学习,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水平,提升并激发大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参与意愿。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