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 曹亚宣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可视性特征,以立体或平面的图形形象将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绘本教学素材是图画和文字的结合,部分绘本内容具备一定的故事性要素,趣味性较强将绘本素材融入美术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尝试从绘本导入、绘画技巧模仿、绘本欣赏、绘本创作等方式将小学美术教学与绘本融合在一起,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美学能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打好基础一、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一)兴趣培养美术学科教学具有明显的非功利性特征,单纯掌握知识与技巧难以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授课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绘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易懂,其故事性可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二)创造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处于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缺少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察能力,难以真正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要素。
绘本将图画以故事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内容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儿童的审美本性,以童趣的画面感染让学生感悟美、体察美,为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二、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一)绘本导入,营造趣味氛围绘本装帧精美,以图画配合少量文字的形式展示故事内容,阅读难度较低,学生可快速投入绘本阅读活动,在阅读和探索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绘本与课程导入环节相结合,通过自读或教师带读的形式营造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使其在愉快的阅读学习中完成绘本阅读,巧妙利用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绘本学习转移到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后续美术教学活动打好基础以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时《黑与白》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黑、白图形的美学价值,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式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尝试引入《吃黑夜的大象》绘本,将其作为课程导入素材绘本详细描绘了黑蘑菇森林中白天与黑夜的景象,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引,引导学生自行阅读绘本,感受白天与黑夜中的森林景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体会——“同学们,大家想想在白天时黑蘑菇森林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谁能告诉老师这种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其次,继续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在白天和黑天时的内心情感存在哪些差异——“大家告诉老师,小兔子在白天是什么表情?在黑夜来临时又是什么表情?”从绘本中体现的动物表情、动作特征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将表情、动作与内在情感变化方式关联在一起,在深入体会情感要素的过程中丰富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最后,教师结合大象吃掉黑暗后和吃掉黑暗前的场景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关注点从绘本故事转移到黑与白的色彩特征当中——“同学们,大家思考大象吃掉黑夜前的场景与吃掉黑夜后的场景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获得学生的否定回答后继续提问:“但是我们能感觉到黑色变成白色后整个图片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了,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图画中的黑与白到底存在哪些不同!”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一连串的简单问题帮助学生体会绘本中的情感要素,深化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抓住绘本中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从绘本内容到教学目标的过渡,让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和提高教学质效的基石二)绘本临摹,提升绘画技巧临摹是基础美术能力的一种,通过临摹学习绘画创作手法和技巧,对美术绘画基础的形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在临摹过程中能够反复观察图片内容,感受图片细节,有助于深化作品认知,提升美学感受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单纯通过机械性讲解绘画知识和绘画技巧进行美术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绘本内容存在较强的趣味性要素,学生理解接受速度较快为此教师可尝试将绘本内容作为临摹教学素材,在模仿创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绘本图片的表现形式,如颜色的使用技巧、构图方式的差异性特点等,于实践中讲学,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
以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时《五彩的烟花》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方式,体会到合理的色彩运用对图画美感呈现的作用,在授课中可尝试临摹法,在临摹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色彩的价值与意义首先,教师可尝试将法国的《法兰西大象》绘本融入临摹教学,在开始临摹之前以带读的形式要求学生翻看绘本内容,并思考问题:“绘画中有多少种颜色的大象?”学生在翻看绘本的过程中认识了红色大象、蓝色大象、绿色大象,在对比分析中了解大象的外貌特征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绘本内容使用其他颜色画出大象,如通过临摹完成粉红大象、黑色大象、白色大象和黄色大象的绘制其次,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刚才的绘画中认识到了不同颜色的大象,大家最喜欢哪一种颜色的大象呢?”结合学生回答结果继续提问:“大家的答案都有不同,有些同学喜欢绿色,有些同学喜欢黄色,我们可不可以将不同的颜色集合在一起画出一个集合所有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大象呢?”引导学生自行配色绘制大象图案最后,教师在班级内部设置临摹评比活动,对比分析多篇作品,让学生思考哪种配色方式最美观,进而在绘本临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绘本传递,培养鉴赏能力培养美术作品鉴赏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小学生的社会经历相对匮乏,对周边事物的认识了解尚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难以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力和作品鉴赏能力,教师可在美术作品赏析环节尝试将绘本作为教学素材,运用寓意深刻的故事性绘本让学生认识到图画与故事思想的一致性,逐渐过渡,引导学生从结合文字内容理解图片内涵逐步转向结合图片内容推导故事,最终要求学生在不阅读绘本文字的前提下尝试围绕图片自编故事,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提升以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一课时《拟人的形象》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拟人化的绘画表现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鉴赏力,教师可以尝试将《不一样的卡梅拉》这一绘本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以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当绘本阅读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读绘本内容,当学生了解故事的大致含义后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绘本内容,将绘本中的文字说明部分隐去,引导学生仅从图片出发,尝试分析图片中的内容大家看,图片中一共有三只小鸡,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每一只小鸡的表情都有不同,大家从左至右依次说一说这三只小鸡都是哪种表情呢?”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学生给出答案:“第一只小鸡嘴里捉着一只虫子,带着‘坏笑’,是一种计划得逞的表情;第二只小鸡追在第一只的身后,感觉要哭出来了;第三只朝着另外的方向走,脚下踢着石子,对其他小鸡的争执漠不关心,感觉它很不开心”。
其次,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三只小鸡都是黄嘴巴,红鸡冠和白羽毛,但是三者的外在表现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大家说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教师展示手绘图片,将图片中的三只小鸡的形象换成卡通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拟人绘画的关键,即在神态、动作上给予拟人化特征,如充满情绪特写的眼部描写、类人的体态和走路姿势等,促使学生掌握拟人绘画的关键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仅从图片内容出发,结合观察和理解尝试编写故事,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挖掘情感内涵学生围绕图片发挥想象提出各种类型的故事主题,如一只特立独行的鸡、心事重重的罗伯特等在编写小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最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绘画作品《春光》,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所学方法体会绘画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内涵,利用天然的美的感受力提升学生的作品鉴赏力,让美的体验助力学生成长四)绘本创作,提高绘画水平美术创作不是单纯地复现所见场景,亦非机械式应用绘画技巧,绘本创作的关键在于将作者所见、所思、所想、所感以绘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将内在思想情感于无声中表达出来,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为了让学生理解美术创作的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在授课中可尝试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要素融入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故事,将想象中的故事情境和情感体会融入自身绘本创作,在绘画中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力与美术表达能力以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七课时《夸张的脸》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物的头像特征,掌握脸形绘制时的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绘本元素,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绘本创作,在创作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首先,在课程知识讲解环节结束后,教师可进行绘本展示,通过解读《我有友情要出租》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绘本在讲述故事中具有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绘本的认知水平,为后续绘本创作教学活动的展开作铺垫其次,教师可要求学生相互分享自己读到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故事,要求学生简述故事内容,教师则随机抽选任意一个故事进行绘本创作演示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按照故事剧情将整个绘本分为冬夜沿街叫卖、害怕回家、观察富人生活、点火柴回忆过去、寒夜死去等多个部分,先引导学生在不同部分中将个人的情感体会融入其中,如沿街叫卖火柴的焦急与迫切、害怕回家挨打的恐惧心理、富人生活的美好与当下境况的凄苦、回忆过去时的温暖与美好以及寒夜中死去的无奈,再将各部分内容串联在一起,整体感知绘本。
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方式,通过故事分解、情感分析、画面设计、内容串联等方式完成以自己喜爱的故事内容为素材的绘本创作教师随机抽选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在作品展示和讲解的过程中将绘本中丰富的色彩线条以及多种的表情等种种要素加以展示,在绘本品读中产生对故事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学生在反复琢磨、绘制绘本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在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中绘画能力得以提升五)绘本创设,丰富课堂体验传统的、机械式的、理论化的美术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成长为此,教师在低年级美术教学应尝试改革教学方法,将绘本纳入教学设计,用于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在配合教师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以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十课时《宇宙之旅》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太空、飞船等与航天航空相关的知识,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为此,教师在授课中可尝试引入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丹尼尔·米热林斯基《太空》绘本,从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视角展示太空的浩瀚,让学生了解太空中航天飞船、空间站以及人造卫星之间的差别除知识的传递外,教师可以以绘本为素材讲解宇航员的太空生活以及日常训练情况,展示航天航空飞行器的外形特征,将太空生活、太空探索等概念以学生乐于学习、接受、理解的方式内化到学生的思维认知框架中。
绘本在美术教学中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教材成为基础知识的提供者,教师可结合绘本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航天飞船降临在月球表面”主题自主设计飞船形式部分学生在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将UFO 元素纳入绘画创作,还有学生会尝试将拟人元素与航天飞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在航空航天飞机外形中添加五官与其他拟人化动作等学生沉醉在绘本展示的太空情境中发挥想象力,在感受、学习、创造中将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和绘画创作融为一体,在情境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美术教学活动三、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绘本要素,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挑选高质量绘本,让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绘本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在课程导入、绘画练习、美术创作指导和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站在学生的心理特征角度,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