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4(新闻、报告文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474842442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4(新闻、报告文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4(新闻、报告文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4(新闻、报告文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4(新闻、报告文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4(新闻、报告文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4(新闻、报告文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语文《单元4(新闻、报告文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4新课标语文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单元4)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詹姆斯赖斯顿说过“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我们周围何曾离开过新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新闻作品的样式很多,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主要有两类:新闻特写和通讯。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它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断

2、、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它所刻画的,是新闻事物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一个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在表现方法方面,新闻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它当然也使用叙述。有时还采用议论手法,但这些手法毕竟处于次要地位。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这一类。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的特点是:详细深入,过程完整它不仅要把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概况、结果

3、告诉受众,还要用生动具体的事实,详细地交代新闻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交代它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写出其完整的过程,使受众明了新闻事件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生动形象、具体感人通讯对新闻事物或人物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结论上,而要以形象化的事实、情节化的描述来具体反映事实,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详细运动状态和人物活动的经过,给受众以形象感;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通讯不仅要记叙事实,写出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经过,还要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直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表明作者的立场和爱憎,从而比消息更有感情色彩、更有理论性 。短新闻两则这是两则现场短新闻,记者在

4、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直接讲述了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大多数记者把目光盯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时,独辟蹊径,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这一角度,并把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回顾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使香港回归这一新闻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另一方面凸显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它们和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

5、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分别找一些香港回归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比较一下写法的不同。两篇文章都有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比如“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对另外一人说来,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发人深省,可以让学生重点品味。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飞向太空的航程这

6、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1.文学常识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

7、、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

8、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2.字音识记短新闻两篇掩映yng 雏ch菊花 窒zh息 炽ch热 刊载za 悄qo然 婆p娑su起舞 焚fn烧 静qio悄悄 悄qio然 包身工游说shu 轧g票 弄lng堂 蠕r动 咳k嗽su 契q约 揩ki拭 账簿b 骷k髅lu 褴ln褛l 佳肴yo 榨zh干 锭dng子 飞向太空的航程耸sng入云天 翌y年 酝yn酿 横亘gn3.形近字辨析短新闻两篇栗l 不寒而栗 粟s 粟米 娑su 婆娑 裟sh 袈裟包身工赚zhun 赚钱 歉qin 道歉嗽su

9、 咳嗽 漱sh 漱口拌bn 搅拌 绊bn 绊脚瞌k 瞌睡 溘k 溘然飞向太空的航程翌y 翌日 坚jin 坚定辉hu 辉映 晖hu 朝晖疆jing 边疆 僵jing 僵硬霄xio 云霄 宵xio 宵夜4.词语及成语积累短新闻两篇易帜:改换旗子。陈迹:过去的事情。掩映:彼此掩盖而相互映衬。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包身工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骚动:搅乱,使地方不安宁;秩序混乱,动乱。褴褛:衣服破烂。荤腥:指鱼肉等食物。飞向太空的航程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过于严厉、刻薄。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大;形容声势浩大或者事业伟大。09年

10、新课标高考考纲关涉此单元的要求是: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11、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这类文章多以小阅读的形式出现,题多是客观题。另外,在语言表达里,也多以压缩语段、拟新闻标题、提取关键词等形式出现。 1.(09高考福建卷,语文,12-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寂静钱钟书周劼人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

12、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他的人生,本不寂静。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

13、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4、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

15、报有删改)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B. 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C. 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答案】AD【考点】筛选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