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474619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如何能上好一堂科学课,这是科学教师常常苦苦寻思的一种问题。如何能让课堂活泼生动?如何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如何让课堂成为有效性课堂等等?我觉得除了我们常常讲的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外,还需根据科学课学科特点,更多地研究科学课的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是以观测实验为基本的学科。在教材内容编写形式上,一般来讲,往往是教材先提出研究的课题,通过观测、实验、游戏、谜语、故事,甚至是教师讲述等形式提出问题,引起学习的学习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接着大体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观测活动,有时是几种持续的观测活动,其中涉及教师的演示。另一种是通

2、过实验活动,有时也有几种持续的实验,其过程一般是从问题出发,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进行迁移。尚有一种是教材具有较好构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学目的除了知识概念外,还涉及思维能力,观测能力,实验能训练过程等等。教材呈现形式的不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不同,这就迫切地规定我们探寻多种多样的能应对的教学措施。我通过近十年教研活动的思考与实践,归纳整顿出了相应上述三种常用的教学方式。一、观测法观测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地或借助某些科学仪器,有目的、有筹划地观测和描述客观对象的一种研究措施。它不仅指看、摸、听、尝、嗅等活动,还意味着理解或从理性上去领略;它既涉及信息的输入,又

3、涉及信息的初步加工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如下几种程序进行1、创设情境,规定教师精心设计,充足准备好观测对象,即有构造的材料,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获得“发现”,启发、诱导并激发学生的观测爱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出观测的目的和规定,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判断、猜想问题的成果,并让学生制定并交流自己的观测筹划。让观测的目的和规定融入学生的观测筹划中。3、组织观测活动,根据学生制定的观测筹划,提供观测的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独立观测或大组交流。教师提供的观测对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性。好的观测对象(涉及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学生能发现什么

4、,要看教师准备的观测对象是什么,蕴含了什么样的科学概念。4、对观测所得信息作出分析,观测中不仅有被动的生理反映(感知),更有信息的接受和加工过程。对观测所得的信息,观测者必须进行合理的分析,其中既有对的与错误的选择,本质与非本质的判断,更有运用自身已有知识构造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学生观测得到信息之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对的分析,以恰当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协助学生共同判断、抽象、概括,直至得出对的的结论。、成果迁移,即当得出对的的结论后,可将问题继续扩展,把结论或规律应用到实践中去。如植物、动物,我们周边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单元,均可按这一教学措施来进行教学。二、

5、实验法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或生产过程以纯正的、典型的形式体现出来,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和研究的一种措施。一般状况下可按如下几种环节进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明的确验目的。它是进行实验的基本,没有这一步实验就无法进行。要明的确验目的。一般通过设问来进行,问题可以是平常生活中的现象,也可以是教师创设的情景。例如:“满满一壶冷水放在火上加热,水还没烧开就溢出来了”提出“水为什么会溢出来?”通过对现象思考作出设想,拟定研究对象,研究所需要的条件,明的确验目的。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根据提

6、出的问题,进行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设计实验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制定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是对学生较高的规定,也是发展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当教师演示水遇热体积会胀大的实验后,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设计水遇冷体积会如何?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空气与否也有这些性质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进行实验研究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控制条件的观测研究活动。涉及:规范操作,对的使用仪器、器材;认真观测实验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作好记录,用文字描述或用数字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4、实验成果的分析解决并作出理论解释实验成果的分析对获得实验的结论尤为重要。分析解决解释的前提是指引学生认真观测,另一方面是作好记录

7、(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将实验的数据列成表格)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成果。例如:根据石块在水中的重量,在空气中的重量,分析得出石块在水中的重量减少,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又如:弹簧伸长的长度与重物的重量之间的关系,重物越重弹簧拉伸的越长。这一类型课例诸多,如温度与水温的变化、磁铁、微小,物质变化等单元教学,就很合用此教学措施。三、研讨法研求教学的整个进程可分为“探究”、“研讨”两部分。“探究”即摸索研究,这过程是让学生充足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摸索教师提供应她们实物材料。“研讨”即研究讨论。这过程是给学生提供机会,促使她们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想法用语言体现出来,通过

8、交流讨论,进行抽象、判断、推理,从而获得科学结论。研求教学的程序为:提供有构造的材料或事物,进行探究,组织研讨,反馈练习。重点是组织好“探究”和“研讨”两个重要活动。“探究”是为“研讨”服务的。1、提供有构造的材料有构造的材料和事物是前提。创设情境、设立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种好的措施,在备学时要认真研究如何组织材料,在制定学时筹划时,要精心设计,安排材料的层次;反馈时,认真回忆组织的材料哪些是有助于学生“探究”和“研讨”。总之,有构造的材料一要能激发学生的爱好,二要能启发学生的发现,三要和科学的概念有关,使用这些材料能揭示有关的现象和规律。、让学生充足“探究”“探究”是“研讨”的基本,

9、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会如何学习有独到之处。因而,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让学生独立地自由地支配材料,按照各自的思维去“探究”。教师应仔细地观测全班学生活动的情绪和体现,分析她们的心理、思维的状况和概念水平,并要机灵地去注意捕获思维的火花,做到“研讨”的胸中有数。对其活动“不干涉”,谁对谁错不“裁决”。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将信息感受、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测、边思考的良好习惯。3、“研讨会”要耐心地进行讨论集体的“研讨”将推动学习沿着概念的箭头迈进,直至建立科学的概念。“研讨”过程是学生群体之间和师生之间发生互相作用的过程,也是

10、学生把经历在构造材料中形成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通过集体交流,使思想变得更加清晰、丰富的过程。在“研讨”开始时,学生的结识多半还处在复合思维甚至混合思维的阶段,把许多不有关联的事物当成因果关系,她们的结识有时不全面,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孩子们很自信,在“研讨”会上争着发言,但愿自己的见解得到人们的赞同。仔细倾听和注意学生在“研讨”中的发言是很故意义的。学生在“研讨”过程中,会有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经历,逐渐形成比较接近于“彼岸”的概念,在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之时,教师的作用是不失时机地进行巧妙的引导。“研讨”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发明必要的“安全感”,在全班研讨开始时,教

11、师要注意选择好第一种发言人,后来的任务重要是倾听,适时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和记下学生的发言,而不是自居“仲裁人”。教师要不动声色地处在“控制中心”的位置,给学生以充足的自信和安全感,这样她们的发明力便会喷涌而出。4、反馈练习学生在“探究”、“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中获得不少的信息。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养成对一事物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结识的习惯,增进思维发展,另一方面要启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学会如何用最合理的措施去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培养习惯。如沉和浮、热、宇宙、地球的运动、工具和机械、形状与构造,能量、单元的教学活动都可采用这种教法。总之科学课教学的教法与学法尚有诸多,核心在于活学活用,如何因材而用(教材),因才(学生)而用,因时而用,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永远地摸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