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454240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1课时)教材解读:这是毛泽东的一首赞美祖国壮丽河山、评价古今英雄的词。词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可能有一定难度。作为本单元的第一首词,它感情激昂、豪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进而提高诗词阅读水平,培养诗词欣赏和写作能力。该词主题表现的深刻性及其现实性,确立了其在本单元教学中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该词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作者心灵、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阶段。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生活

2、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过于安逸,致使他们缺少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相对较弱;同时,由于学生距那段历史较远,处在和平年代的他们对战争有关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了解不多。学习这一课,要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提高社会历史责任感,深刻领悟勇当时代风云人物的道理。九年级的学生对词的接触不是很多,对词的相应知识知之甚少,学习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说说、议议”的方式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学目标: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借助上下阕的领字进行背诵,积累“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重点词语。3.学生能够品味诗词

3、语言,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4.细读诗词,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词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5.通过对诗词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2.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与诗词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2.诵读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词语言,感悟诗词情感。3.提问法:通过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申”诗词内容,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

4、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呈现出来。4.点拨法: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拓宽思路。学法: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课堂始终:走进文本,初读感知研读文本,指导朗读品读文本,激扬文字诵读全词,升华情感;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的音美、形美、意美,借此落实教学目的。2.合作探究法:借助合作探究,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到对这首词意境的全面理解。教学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诗词朗读录音等。2.搜集关于毛泽东生平及相关拓展阅读诗词。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搜集毛泽东及文中提及的五位帝

5、王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课文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3.品读这首词,领略画面的意境,并品味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4.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诗人的胸襟气度。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设计一:教师抒情介绍,学生静听,猜作者:他是一个站在传统的根基上胸怀大志、谈论理想的人,一个站在民族立场上卧薪尝胆、奋发有为的人,一个在沉落起伏中傲视独立、纵横捭阖的人,一个上马击狂寇、下马草军书、文武兼备的人,一个不大容易说清楚却具有无限魅力的人。当民族危亡压倒一切的时候,当最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发起深远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力

6、量的时候,他站在了西北高原茫茫的黄土地上。他是谁?他就是毛泽东。今天我们学习这位文武兼备的开国领袖诗人的一首词泌园春雪。(板书课题)设计二: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描写雪的名句,你知道多少?(学生回答)是的,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可见你们掌握了很多描写雪的名句,积累很丰富。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个孤寂冷清、了无生气的世界;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一个灿烂至极、瑰丽奇幻的世界。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泌园春雪就是咏雪

7、的名篇。(板书课题)设计三:播放课件,呈现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出示)2.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泌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它告诉我们这首词所写的是雪景。3.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毛泽东(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

8、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气磅礴的诗词,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等。4.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他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这首词首次正式公开

9、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亚子的墨迹制版刊出。5.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沁(qn)莽莽(mng)分外妖娆(yo ro) 数风流人物(sh) 折腰(zh)稍逊(xn) 风骚(so)今朝(zho)成吉思汗(hn)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山舞银蛇: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

10、在舞动。原驰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须:等到。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分外妖娆:特别妖艳美好。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多角度地促使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作家作品、作品体裁、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加以掌握,为进一步理解内容和探究本文的写法特点奠定基础。第二阶段:自主探究(一)指导朗读1.多媒体播放范读录音。结合写作背景,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两遍。提问: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示例“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读上阕

11、时,应带着赞美、陶醉的语气。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时,应微微摇头,嘴角微微上扬2.请几位同学试读这首词,教师进行停顿与重音指导。部分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整体感知通过预习,刚才又朗读了几遍,词的大致意思同学们应该明白了吧?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可分上下两阕

12、来概括。(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进行引导,并板书。)上阕 描绘北国雪景(写景)下阕 评论风流人物(议论、抒情)【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营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真正感受诗词意境的同时掌握了诗词朗读的一些方法。在此基础上,了解了这首词的大致内容。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一)品读上阕,领略意境1.品字词提问:词人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提问:说说“惟余”“顿失”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

13、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提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词人为什么要这样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让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词人这样写有三方面因素:视觉因素。词人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精神因素。词人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是生气勃勃的。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

14、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提问: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2.品画面提问5:默读上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词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描绘:北方的中国,一望无际。洁白的冰雪,像是厚厚的地毯,覆盖着千

15、里大地,雪花纷纷扬扬,尽情挥洒,飘向万里江山。雄伟的长城,里里外外,也因这一场大雪,而只能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奔腾的黄河,也像是一下子停止了咆哮。远方的山脉,放眼看吧,起起伏伏,像是一条欢快的蛇在舞动;原野上,也被白雪覆盖,像大象一样在奔跑,它们好像是在和天比高一样。感受:词人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词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二)品读下阕,感悟评价1.找出该词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默读下阕,分组讨论: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观看下面一组幻灯片后,请找出这个词,并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多媒体出示)提问,总结:“惜”字。包含的感情:(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2)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