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4313846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3章末综合测评(三)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32570300】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动物都是消费者消费者都是动物AB.CD【解析】细菌中自养的是生产者,寄生的是消费者,腐生的是分解者;真菌中寄生的是消费者,腐生的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动物中捕食或寄生类型是消费

2、者,腐生类型是分解者。【答案】B2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B给予生态瓶一定的光照C向生态瓶中添加一些分解者D向生态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解析】B、C两项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瓶应密闭,不能从外界通入空气,但通入空气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答案】A3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导学号:32570301】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解析】

3、生长素类似物如2,4D等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定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原理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较单子叶植物敏感,高浓度时可将其杀死,而对单子叶植物却促进生长,故不属于信息传递。【答案】D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平均只有10%左右,故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可能只对捕食者

4、有利;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答案】A5(2016甘肃金昌一中模拟)下列各项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导学号:32570302】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D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解析】引种应慎重,不能随意进行,否则会引起生态危机,A错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不利于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错误;野生动物园有利于濒危动物的繁育, C正确;引入天敌有可能产生新的物种入侵,D错误。【答案】C6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

5、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解析】杂草与水稻都是生产者,当把杂草全部清除掉,会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多,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故C正确;杂草清除掉,生物种类减少,会使物种多样性下降,故D错;由于水稻和杂草都是生产者,除草后营养级没有减少,故B错误。【答案】C7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养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水面上方黄瓜藤枝蔓茂盛。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大棚里同时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32570303】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

6、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漂浮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漂浮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漂浮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解析】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的作用很关键(灌溉、施肥、除草等),不是只需输入光能即可维持稳定;螃蟹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才能为漂浮蔬菜和黄瓜提供养分;群落是指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而不是只包含螃蟹、漂浮蔬菜、黄瓜;辣椒的驱虫作用显然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传递实现的。【答案】B8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则蜘蛛数量的变化是()A增加B.减少C基本不变D可能增

7、加也可能减少【解析】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和蛇的食源短缺,从而使其数量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原先占有的一个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导致蜘蛛的天敌(相思鸟)数量减少,进而使蜘蛛的数量增加。【答案】A9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导学号:32570304】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H占据3个营养级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图中A、E均为生产者一旦H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B. CD【解析】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H属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其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

8、系统仍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D10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X可代表化能自养型细菌B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代表的生物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C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D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固定的能量的总和【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一些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等,故A正确;丙是分解者,且丙中的Y为非细菌的分解者,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真菌,故B错误;甲能固定二氧化碳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故C正确;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故D正确。【答案

9、】B11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32570305】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图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80 J/cm2a,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A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除去呼吸消耗的能量,即30 J/cm2a,B错误;由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只知道摄入量,不知道同化量,不能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

10、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错误;第三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是15,不是同化的能量,D错误。【答案】A1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一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二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B. abdCabdDacd【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

11、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一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一级消费者同化。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地传递下去。【答案】B二、简答题(共28分)13(14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导学号:32570306】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2)表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12、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2)碳元素在A与E之间的流动形式是_。(3)若生产者有10 000 kg,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kg。(4)图示过程表示_。(5)碳元素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13、完成过程的能量来源是_,但由于多数生命活动不能利用这种形式的能量,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解析】.生态系统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A时期的碳吸收量与碳释放量相等,而B时期的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即B时期该生态系统会导致环境中CO2含量不断增多,而A时期该生态系统的碳能维持相对稳定。(3)当碳过度排放到环境中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从而导致大气中CO2增多,形成温室效应。(4)类囊体吸收光能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经发酵可转化为乙醇。.(1)根据生产者与大气中CO2的关系,找到“双箭头

14、”所在的位置。确定生产者是E,然后再依次确定食物链上的其他营养级的生物。(2)根据(1)知E是生产者,则A为大气中的CO2,碳元素在A与E之间以CO2的形式流动。(3)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生产者有10 000 kg,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10 000 kg10%10%10%10 kg。(4)图示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5)为光合作用过程,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由于多数生命活动不能利用这种形式的能量,因而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1)光合呼吸(2)A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3)碳平衡CO2浓度(4)光反应有机物.(1)EFDB(2)CO2(3)10(4)植物的光合作用(5)光能(太阳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4(14分)下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