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的途径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428234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的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的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的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的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的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的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的途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渠道状况近年来,价格战和变相的价格战波及了一个又一个行业: 从 PC 到航空业,从零售业到 计算机软件,从家电到食品,从汽车到妇女用品,都未能幸免。经历价格大战,即使是幸存 者也几乎没有不伤筋动骨者,更谈不上谁是赢家,因为这其中根本就没有赢家。耐人寻味的是, 前些年的价格竞争是企业以价格为竞争手段, 谋取更多市场份额的主动 行为,而近年,尤其是 2000 年却是很多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行为。在现实中,企业在 分销商的压力之下, 不得不降价,不得不促销,不得不投入越来越多的广告费用。 这么多的 “不得不”集中反映了中国企业存在的严重缺陷。中国城市的经济改革是从流通体制开始的, 这项改革表现为两

2、个方面, 一是传统商业体 制和体系的改革,一是制造商分销渠道再造。传统商业体制和体系的改革最主要表现是打破统购统销机制、 机构,激活大型零售商业, 表现为大批个体从业者进入批发业和零售业。 客观地说, 中国工业企业的分销渠道再造, 正 是围绕利用和扶持个体分销商逐步展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工业企业的发展, 是以争 夺分销商为主线的。它们的荣辱和兴衰都维系在分销商的能力和效率上。流通体制改革之初, 企业的分销竞争并不激烈,相反,由于商品紧缺,市场竞争主要表 现为分销商 (主要是大商场和部分个体商户) 对货源的竞争。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 (主要是 供求关系的变化) ,市场竞争逐步演化为对大

3、商场的争夺。 由于中国大型零售业进步缓慢 (这 种缓慢一方面表现为对城市的覆盖率有限,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农村鞭长莫及) ,工业企业逐 步将注意力从大型零售商场转向分销商。 这一变化已经预示着中国原有的商业主力从顶峰走 向低谷,并最终成为大型分销商的附庸。 为数众多的商场从高利润到微利, 到难以生存,到 出租柜台,每况愈下,经营惨淡。当市场权力从大型零售商转移到分销商之后, 中国的批发业迅速兴起, 并在过去十多年 的时间内形成了覆盖城乡的、 发达的分销体系。 但令人遗憾的是, 这个分销体系尽管发达却 很不健康。从分销商来说, 由于良好的市场机遇和企业的 “众星捧月” (往往一个大分销商会受到 众

4、多大中小企业的青睐),规模迅速扩大,但经营能力却提升缓慢。它们没有业务队伍,没 有信息功能,没有管理功能,没有长远打算,不能正确处理和企业的关系。可以肯定地说, 2000 年的“郑百文事件”如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现象:它代表的是不思进取、不能随着 市场变化持续进行变革的大型传统分销商的最终没落。 这种没落, 在未来的二、 三年时间内 会更明显、 更普遍, 分销商如何反败为胜, 制造商如何重整分销渠道已经非常现实地同时摆 在分销商和制造商面前。从企业来说, 这个分销渠道是以一级分销商为主建立起来的, 企业既没有完成对一级分 销商的培训和改造, 使其成为自己的战略伙伴, 也没有能够找到可行的方法实

5、现对一级分销 商的有效管理, 更没有能力控制和引导下游分销商的行为。 随着分销渠道规模的扩大, 分销 渠道和分销商的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企业随着规模扩大,发现“路”越来越“陡”, 甚至无路可走, 2000 年的“国美”现象,成为这种状况的最佳案例。撇开政府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 市场秩序是由于企业行为和分销商行为决定的, 企业 没有能力规范分销商的行为, 分销商缺乏缺乏自觉和自律, 这样中国市场秩序混乱就不足为 奇了。值得注意的是, 并非只有中国本土企业存在渠道危机,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同样存 在这些问题, 它们唯一值得骄傲的只是由于管理比较专业和人员素质较好、 危机程度略低而 已。

6、渠道创新的障碍分销渠道通常要占一个行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15%-40% 。这个数字也反应了企业通过 改善分销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率的潜力, 科学设计、 别出心裁的分销渠道管理往往可 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中国企业在分销渠道管理方面最大的失误就是只偏面关注分销渠道的分销能力, 严重忽 视分销费用管理。技术发展正不断加速渠道的演进, 今后几年, 渠道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以倍速增 长。信息网络已经能够使产品、 服务提供者跳过传统分销商和最终客户直接打交道, 比如在 线机票预订渐渐取代传统的旅行社机票预订便是 “非中介化” 的一个例证。 此外物流领域也 涌现出大量革新, 包括可靠高效的隔夜快

7、递和即时跟踪分销商库存状况的信息系统等, 这些 革新开始淘汰原有的产品和部件库存系统,并为分销渠道网络的再造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 在各行各业也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分销渠道, 为企业削减成本和迅速占领特定 的细分市场创造了机会。 比如直接邮购、 仓储式大型超市和在线订购等。 这些新渠道对消费 品制造商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 但尽管有范围如此广泛的重要机遇, 但却很少有公司能够充 分利用。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有着如此战略战术意义的管理领域, 企业的表现却都不理想呢?一、渠道机遇很难发现多种原因造成渠道机遇辨别的困难。首先,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非一夜内改变, 而是潜移默化在发生变化。 例如人们要在很 长时

8、间内才接受了信用卡和银行提款机这种习惯 (也还不彻底) ,而目前在中国电话付款和 在线付款这两种方式也还很不明朗。 又如仓储式大型超市已经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开业, 这种 既不损害传统分销渠道, 又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新型渠道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制造商的关注和兴 趣。其次, 中国企业普遍使用外部渠道, 与自己的最终用户很少有直接接触, 它们不得不依 赖外部分销渠道来传递市场信息,这便使得企业过度仰仗分销商对于市场新兴渠道的敏感 性,即寄希望于分销商发现和利用新渠道。 但是, 这种模式必然导致分销商对新兴渠道的排 斥,因为新兴渠道往往拒绝从分销商那里采购,倾向于直接与企业打交道。渠道创新的最大障碍往往在企业

9、内部。 从管理上说, 企业往往专注于对分销渠道的控制 和管理(尽管它们并没有真正做到),忽视保持与消费者合理接触的重要性。不能及时、全 面和准确了解消费者感受和意见,许多企业甚至不能准确地掌握消费者购买习惯。对于一家希望发现和利用渠道机遇的企业, 只有一种方法能够帮助它们达到目的, 就是 加强与最终用户的接触, 从他们那里发现购买习惯。 企业必须注意, 即使企业内部人员是自 己的最终用户, 他们的购买经历和习惯也难以代表普通消费者, 因为内部人员往往能够享受 到某种特权,他们无法体会到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感受。二、渠道决策受感情因素左右。由于受与传统分销商日益深厚的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许多企业不愿

10、意退出获利性很差的 渠道和甩掉业绩不好的分销商。 根据我们的经验, 许多企业的业务员, 甚至是营销管理人员, 都与自己的分销商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为分销商所左右。更有甚者,由于管理不到位, 为货款(分销商欠款)或合同(经销合同)所累被分销商所控制。优秀的企业往往能对传统分销渠道的束缚有深刻的了解, 并且知道如何去合理、 合法地 进行改变;而另外一些企业则会一筹莫展,找不到融通的办法改变渠道。渠道创新的信号五种信号标志着渠道需要创新或存在创新的可能。1,不满意的最终用户不满意的用户通常难以觉察到, 特别是当整个行业都经营不善, 比如说当问题普遍存在 时。在电脑行业, 戴尔正是由于有了从电脑知识

11、比它更少的分销商处购买电脑的不愉快经历 后,才创造了电脑直接销售模式, 开创了个人电脑业的神话。 人们对分销系统要求越来越高, 不合格的分销渠道将会使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不满意。 让最终用户满意是对分销渠道的最低 要求。2,有许多未被使用的分销渠道新的分销渠道会给企业带来全新的顾客期望值,并且可以重新定义分销成本或服务标 准。由于中国消费者众多, 并且消费水平参差不齐, 任何单一的渠道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多渠道策略是提升业绩和降低费用的良好手段。划地为牢, “从一而终” 的渠道策略必然使 企业固步自封。不同的分销渠道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 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放弃一种分销渠道, 就有 可能错过

12、整个细分市场, 造成市场覆盖中的空白, 尽管在自己的分销网络覆盖之下, 仍存在 严重的空白。目前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已经逐步趋于完善, 仅零售环节就有: 大型零售商场、 连锁店、 超市、 量贩、便民店和大型仓储式超市等。事实上,企业很少能够系统和合理利用如此丰富 的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3,持续上升的渠道费用目前中国企业最普遍的做法是在企业内部狠抓成本和费用,并将成果运用在分销渠道 上,很点“再穷不能穷渠道”的味道,浑然不知道通过降低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似乎已 经将渠道费用的持续攀升视为正常现象,最低限度是对这种现象无可奈何。忽视渠道成本意味着没有通盘考虑整个系统的竞争性。其实, 最大最重要的因

13、素往往正是渠道管理。渠道改进创造的收益往往会大大超过企业内部成本削减或经营收入的提高。可以肯定地说, 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 尤其是对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 当前最 重要的任务不是如何满足日益上升的渠道费用,而是如何通过渠道创新大幅度降低渠道费 用。4,不思进取的分销商在许多成熟的行业中, 当制造商力争取得增长或面对竞争挑战时, 那些不愿意主动去适 应新市场,却收入颇丰且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分销商会成为企业的最大障碍。目前市场上最不可思议的现象就是一方面企业必须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大冲击, 另一方面 不得不花太多的时间去说服那些永远也说不服的分销商。 事实上, 当分销商不全力去扩大销 量时,企

14、业的任何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分销商安于现状是以企业的损失和不利于最终用户为 代价的。5,客户关系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管理分销商的购销调存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但许多企业还继续 使用尽管重要但并不到位的 “走动式” 的人员管理。 安装费用较低 (与差旅费和通讯费相比) 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和顾客快速反馈系统帮助分销商管理库存,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成 本,而且可以较大限度地密切厂商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对于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几乎所有企业都有切肤之痛, 并且都付诸行动积极地采取措 施,但由于没有找到根源,没有能够进行创新,所以没有能够采取卓有成效的行动和措施, 这

15、在管理上被称作积极的隋性。 比如目前许多企业采取增加业务员的作法, 不但没有降低渠 道费用提高销售业绩,相反,造成渠道费用的进一步上升。我们从三个大的方面为企业整合分销渠道提出咨询建议,供企业参考。一、渠道策略和渠道管理方面)以顾客满意度为主要目标,将注意力从服务于分销商转移到顾客上来。只有顾客满意,企业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这是一个被许多企业忽视的简单道理。顾客满意度决定顾客忠诚度,只要顾客忠诚,就为企业进行渠道创新和渠道整合创造了良好前提。 在此前提下,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于几项成本较低但却能为顾客带来真正好处的事情上,从而避免或者尽量减少那些不被目标顾客所重视的费用上。很可惜的事情是,在许多

16、行业,企业不是如此,而是置顾客(最终用户)需求于不顾, 将分销商的需求置于顾客需求之上,最终伤害顾客满意度,直至顾客忠诚度。二)重新审视和制定渠道策略和战略。渠道应该从满足顾客需求和经济性两个方面来确定,应该关注渠道的运作(销售、分销、报务和其它)是否有效和迅速,并且还应该从主要目标顾客群角度来评价渠道的业绩和表现。渠道的构成往往已对渠道有了明确的分工,决定了哪种渠道应服务于小批量高利润的顾客,哪种渠道应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服务于大批量的消费者。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彻底研究现有的及潜在的渠道,尽可能地跳出单一渠道的束缚, 采用合理的多渠道策略,是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业绩的首要手段。企业在采用新渠道时,分销商和业务员最直接的反应是担心产生渠道冲突,即产生价格竞争和窜货问题。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同品牌价格竞争和窜货首先是管理问题,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